
陈建平老师《晨语》及《史海拾贝01》欣赏

一、晨语
文/平之
引言:世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没有走不到顶的山,只有找不到路的人。
01
人最悲哀的,并不是昨天失去得太多,而是沉浸于昨天的悲哀之中。如果老是去琢磨哪些人你讨厌,哪些人与你志趣相投,那么你就大错了,要想着如何让别人接纳你,而不是你能接受什么样的人。
02
一个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被圈在自己设定的圈子里出不来。就像一只蚕,丝吐的越多,对自己捆绑得越紧,直到最后完全把自己包上,想出也出不来。
03
人生在世,需要不断地为心灵除尘,自省、自责、自悟、自重。只要选择了目标,不要再想太远,每天脚踏实地,风雨兼程。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为他人树丰碑,莫如为己写历史!
(2019.12.27)

二、《史海拾贝》(陈建平编著)
01古代官吏教子拾珍
令教 三国时代的政治家曹操十分重才,对儿子要求也很严,还特地颁布了一个《诸儿令》,意思是:儿子们在年幼的时候,我虽都喜爱,但长大了能成材的,才一定用他。我这不是说二话,我不但对臣属没有偏心,就是对自己的儿子也不想有任何偏袒。
铭教 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长子苏迈赴县太尉时,苏轼送他个砚台,上面有苏轼亲手刻的砚铭:“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苏迈表示一定不负父训,立志做一个为民办事的好官。
训教 唐朝宰相房玄龄世代居官,据《隋书》记载,房玄龄的父亲房彦谦:“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车服器用,务存素俭。”他还对房玄龄说:“人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后来,房玄龄素俭清白,清正廉明,政绩卓著,深得当朝皇帝李世民信任,任宰相达15年之久,其女为王妃,子为驸马。房玄龄虽位高权重,但为官谨慎,治家有方,他经常告诫子女,切不可骄傲奢侈,更不能以本家的威望权势欺凌百姓。为此,他专门搜集古今名人家训,逐条书写在屏风上,让子女们各取一套,时刻用这些家训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碑教 宋代包拯堪称古代清官典范。包拯对清廉极为重视,对人、对己、对家庭都要求极严,认为这是做人为官的根本。他曾写了一则《家训》,刻在石碑上,立在庐州老家的堂屋东墙壁前面。全文如下:“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作者简介:陈建平,靖远县东湾镇东湾村人。生于1965年10月。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靖远县县志受聘人员,靖远县地方民俗文化学会负责人。著《甘肃党史人物:欧化远》(已出版)、《靖远地方民俗丛书:谱序碑文祭文》(已出版)、《陇上人物:范振绪》(底稿),主编《农家书库:谱牒、碑文、祭文赏析》(兰大出版社),参编《再奏风雅:2005年中国文化年报》(兰大出版社出版)、《和畅:2007年中国社会年报》(已由兰大出版社出版)、《靖远史话》(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担任副编)、《靖远革命资料汇编》《德润文苑》等书籍。


中华诗歌联合会编辑部
本期编辑:梦如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