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月不剃头”的传说
黄学友/文

在我们这一带,很久以来就有“正月里不剃头”的传统禁忌,甚至还有“正月里剃头死舅舅”的说法。
为啥正月里不让剃头呢?听老人们说,这个规矩是从满人入关以后才有的,是汉人自家立的规矩。说是顺治坐了朝廷不久,就下了一道《剃头令》,要汉人“雉发垂辫”改服装。限汉族人在几天内剃头留辫子,并严令“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汉人自古以来对头发看得很重,“身体发肤授之父母,不可损伤”这是汉人的老辈子传下来的伦理,剃掉头发是对祖宗的不孝、不敬。汉人原本是把全部头发留起来,等到成年时,就把头发束在头顶绾成一个纂,平民百姓用头巾包起来或用绳勒紧,当官的就用一个小帽子把纂套起来,叫做“冠”,再横着插一根簪子固定住。清兵入关后,硬要把汉人的头发剃掉,在后脑勺上留一块茶壶盖大头发,辫一个小辫子,很难看。变换汉人祖宗规矩,汉人当然打心眼里不愿意接受,所以引起各地的反抗,江南人反抗最厉害,为剃头死了好多好多人。后来汉人活下来的还是留了辫子,穿起带马蹄袖的马褂。可是留辫子的初期,人们不习惯,到了过年祭拜祖先的时候,人们觉得这个“满人打扮”愧对祖宗,不好拜见祖先,于 是从腊月开始不剃头,一直到出了正月才剃头,头上就长出了一节长长的头发,其实这是汉人在暗暗地“蓄发”。
那么“正月剃不剃头,与舅舅有啥关系?据说这与吴三桂有关系。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被封为平西王,朝廷为与吴三桂拉关系,就把顺治皇帝的姐姐十四公主许配给吴三桂的儿子吴世熊,吴世雄当了满人的驸马,有了子女,就得管大清的顺治皇帝叫“舅舅”了。也不知哪位有心计的汉人就编出“正月里不剃头,正月里剃头死舅舅”的童谣,这个童谣很快就在民间传开了。也很快传到皇宫里。朝廷问汉人官员这民谣是从何时开始有的,汉族官员也摸不着源头,又不敢不回,于是回答说“古已有之”,朝廷问是否灵验,回答曰“民谣通天,或有应验”。满人是挺信奉神灵的,所以也就信以为真。朝廷又知道当朝皇帝的“舅舅”身份,所也不好违反汉人的古来的禁忌,于是听之任之,一直流传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