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人类喜欢瞎折腾,总想给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下定义,有时候抓住一点皮毛,自以为看透了本质;有时候无中生有,自以为创造了奇迹。事实上,天地运行自有规律,人类的所有行为在天道跟前,都是十分渺小而且可笑的。正如有一句西方名言说得好,人类一旦自以为是,上帝就笑了。地球上本没有一条线划分东西半球,本初子午线不是东西半球的划分。但这条线自从出来之后,也就成了所谓的地理科普知识,你不得不学,不得不信,不得不记。
本初子午线,即0度经线,亦称格林威治子午线或格林尼治子午线,是位于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一条经线(亦称子午线)。本初子午线的东西两边分别定为东经和西经,于180度相遇。地球上的零度经线(本初子午线)是人为假定的,它不像纬度,有自然起讫(赤道和两端)。这样就使零度经线的选择,是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后确定的。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经度学术会议上,正式确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全球的零度经线,公认为世界计算经度的起点线。通过地球两极而与赤道直交的圆弧即为子午线,又称经线。以本初子午线为零度分东西两半球为东西经各180°。
为什么叫做本初子午线呢?原来三国演义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请袁绍于阵前饮酒,酒过三巡,曹操一声令下,大军直冲袁绍大营。袁绍大军上前迎战,谁知太阳光线射进袁绍大军兵马眼中,袁军顿时人仰马翻,一溃千里。事后袁绍冥思苦想,发现了子午线的规律,于是后人便将子午线以袁绍的字号本初冠名为本初子午线。
话休烦絮,书归正传,现在开始说一说这子午岭。子午岭地跨陕西、甘肃两省,处于黄土高原的腹地。因与本初子午线方向一致,故称子午岭。子午岭是桥山山脉的一条支脉,它介于泾河与洛河两大水系之间,史志记载,她西挽宁庆、东接延安、南连耀州,北抵盐边,绵延400多公里。子午岭不仅有优美的高原林海风光,而且还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子午岭位于著名的董志原和洛川原之间的抬升山地,东北部与白于山、崂山相望,南部与渭北高原相连,其北部从甘肃华池以北北西一南南东方向延展至黄陵境内的蛐蜒岭以南分成近乎东西两支,伸入洛河和径河源地,并构成径洛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南端西支伸至陕西旬邑县境内以石门山为最高点,海拔为1885米,东支伸至宜君、铜川、耀县,构成宜君梁。子午岭主峰海拔1687米,位于沮水河左测源头,其它如甘泉、志丹和富县交界处的墩梁(海拔1625米)、沮水河上游的五里墩(海拔1625米)、宜君哭泉庙山(海拔1734米)等均是子午岭的主要山岭。
华夏始祖轩辕黄帝最早就在这一带活动,"迁徙往来,拔山通道",披荆斩棘,开辟荒蛮。他的陵墓就坐落在子午岭东翼的桥山之上,因而子午岭又被称为"圣人条"。“圣人条”也叫“秦直道”,是秦始皇统一华夏后,在修筑了沿河长城不久,为抵御匈奴侵略而修筑的一条军事要道。秦直道史称为"云中之道",民间俗称"皇上路"、"圣人条"。经过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秦直道依然清晰可辨,有些路段照旧可以通车。
子午岭不仅有优美的高原林海风光,而且还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子午岭生长着松树、柏树、桦树等200多种用材和经济林木;栖息着豹、狍鹿、灵猫、黑鹳等150多种野生动物。子午岭森林不仅是一块经济林,而且还是一块重要的生态林,被誉为陇东大地的"绿色屏障"、黄土高原的"天然水库"。子午岭有很多历史名胜,比如黄帝陵,玉华宫,哭泉,昭君出塞梳妆打扮地等等,虽然经过千年沉浮,依然留有遗迹。后人有诗赞曰:
子午线上望甘陕,玉华宫前忆狼烟。
始皇开道路漫漫,昭君出塞泪涟涟。
高原长虹贯日月,天然清泉润旱塬。
岁月如歌春常在,漫山烟雨赛江南。
子午岭东麓有一条河,叫子午河。这条河长年清澈见底,水绕青山过,倒影水中流。这里曾有一处寺院,院内有一座金代石造像塔。塔高20余米,纤细瘦峻,独具一格,使这里成为一处融人文古迹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名胜之地。在小河右岸石崖上有"碧落霞天"四个石刻大字,在落日余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这四个大字是明代著名书法家、曾任宁夏巡抚都御史陈棐题写的。陈棐是明代嘉靖年间的进士,精于书法。他在宁夏巡抚任上途经子午岭,为苗村一带美丽的自然风光所陶醉。山上林木葱笼,深谷流水潺潺,霞光灿烂,岚雾升腾,碧水青山,交相映辉,于是他欣然命笔题写了"碧落霞天"四字,交石工刻于岩面。苗村一带,自古以来,是子午岭中部地带的自然名胜之地,曾有不少文人雅士于此小驻赏景游览。清末陇东名士李良栋先生,曾在此游览,写下了一首律诗:
千顷碧绿落霞天,古寺佛塔入云端。
清流抚岸危崖动,绿涛随风崇岭旋。
露润山色翡翠珠,岚浸晨曦玛瑙环。
休叹蓬莱莫可去,子午山林亦成仙。
沿着子午河一直向北,在子午岭岭北端的小凤川有一座小湖,这里是一道狭窄的深谷,加之两岸林密,故而湖水呈带状,水面长约5公里,宽不足百米,故有林海长湖之称。湖水静静地躺在重峦翠峰之中,犹如一个婴儿熟睡在母亲的怀抱里。偶尔一阵林间轻风,吹得湖面微波粼粼,如少女长裙的飘飘裙裾。凤川长湖,水面碧波荡漾,登高望去,像犹如一条蓝色的飘带沉落山涧。湖两岸的深黛峰影倒映湖中,湖光山色融为一体。湖中鱼儿成群,嬉戏水中,无忧无虑,悠然自得。
湖边有一座茅屋,周围全是山花。四周有一圈篱笆,篱笆上爬满了野葡萄和各种青藤。院子的左侧是一片桃树,右侧是一片杏树,背后是郁郁葱葱的松柏,虬枝交错,深不可测,微风过处,松柏林里松涛阵阵,似有千军万马。茅屋的主人是一位隐士,年已六十开外,双目炯炯有神,长发飘飘,声如洪钟,独来独往,行动诡异,高深莫测,虽有飘飘欲仙之姿,却又有千愁万恨之叹。不知道何年何月来到此处,也不知道这里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各位看官,如果想一探此中秘密,请细细阅读本书。
第一回 谋生计雪夜追野猪 仗权势公然结冤仇
诗曰:
人海茫茫欲何求,无情岁月付东流。
朝如青丝暮如雪,一旦无常万事休。
不论哪个时代都有光明与黑暗,不论哪个社会都有正义与邪恶,不论哪个阶层都有文明与野蛮,不论哪个人种都有善良与歹毒。越是乱世,越是人才辈出,群星灿烂;越是所谓的盛世,越是万马齐喑,群星晦暗。人们向往着真正的盛世,但是真正的盛世一直还在追求之中。我们的故事,就开始于民国时期吧,因为那是一个风起云涌、军阀混战的时代。
话说子午岭下有一条陈家河,陈家河边有一个陈家村。陈家村里有一户人家姓陈,名叫陈林。陈林的父母给他娶了一房妻子名叫周美玲。陈林和周美玲两口子以务农为主,农闲时节到山中打猎。由于两口子踏实肯干,吃苦耐劳,日子也过得很殷实。陈林和周美玲两口子生有两个儿子,两个孩子只相差一岁,一个十二岁,一个十三岁,大的叫做陈文龙,小的叫做陈文虎。两个孩子又聪明又伶俐,非常善解人意。一家四口生活得有滋有味。这一年的冬天,下了第一场雪之后,陈林和周美玲商量,想进山去打些野物。周美玲虽然有些舍不得丈夫,但为了以后的日子过得更好,就给丈夫烙了十几张锅盔馍,让丈夫背上。丈夫临走的时候,周美玲又一遍遍地叮嘱丈夫:“打多打少,早去早回,不可贪心,别忘了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周林亲了亲两个孩子的小脸,又温情地看了看周美玲,转身要走。周美玲看着丈夫走了几步,又喊了一声,周林转回身问她,她又低下头,两只手只顾搓着自己的两条长辫子,低下头没有话说,陈林看着婆姨那样子,心里暖洋洋的,背上猎枪和锅盔,就踏上了进山的道路。周美玲和两个孩子望着陈林的背影,直到看不见影子,才回到家里。
陈林沿着山路,冒着大雪,进了子午岭。凡是经常打猎的人都知道,越是人迹罕至的地方,越有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越是想要获得比别人丰厚的收获,就必须吃更多的苦,冒更大的风险。对于陈林这样世代务农的农村汉子来说,有一身力气,吃苦是不害怕的,就害怕官匪和土匪。土匪有时候还讲一点道义,官匪是无法无天、横征暴敛、厚颜无耻、蛮不讲理。但是生在那个时代只有顺应那个时代吧,只有自己多努力,才能更好地维持自己的生活。家里真有余量,谁会在这寒冬腊月的大冬天冒着大雪进山打猎那?山势越来越陡峭,密林越来越深,陈林想起大宝和小宝,想起死去的父母,想起温柔多情的周美玲,脚下的步子就更加坚定了。
他看到雪地上有几只野鸡的脚印。他不想和野鸡较劲,内心里很沉,他有点看不上。
他看到地上有一行野兔的脚印。他不想去追踪野兔,内心的追求很大,他不想浪费自己的精力。
下雪的天气不算十分冷,只要不刮风,他能够挺得住。
下雪之后,就害怕刮风。风一吹,纷纷扬扬的雪粒从四面八方吹打过来,像刀子一样割在脸上,有的雪粒顺着脖子进入棉衣,瞬间又融化了,冷得人直打哆嗦。
陈林根本顾不了这些,他的目标是猎物,他心中想的是狗獾、豹子、狗熊和野猪。虽然这些大动物凶狠无比,但只要捕获,却是一大笔收入。陈林攀岩上一座小山,他已经有些累了,喘着粗气,找个避风的地方,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啃了几口锅盔,捧了一捧雪,捏成团,吃几口,聊以解渴。
天就要黑下来了。他知道,附近有一个山洞,洞里有猎人们休息的简单摆设,有一些树叶和枯草,可以在山洞里睡上一觉,明天继续往深山里走。
山风呼啸,白雪飘扬,陈林一个人坐在睡在山洞里,想起了温暖的家。
他想起当年周美玲嫁给他的时候,还是一个不解风情的姑娘。刚刚结婚的那几天,周美玲竟然不和他在一起睡觉。后来还是他哄她,像哄小孩一样哄她,慢慢地两个人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到恩爱,由恩爱到谁也舍不得离开谁,后来就有了大宝和小宝,想着想着,陈林慢慢地进入了梦乡。
突然。一阵异样的响动把陈林惊醒了。陈林一咕噜爬起来,急忙摸到猎枪,他像猎犬一样警觉,像兔子一样心跳,像狮子一样准备扑向猎物。
原来是一只又肥又壮的野猪。这是一头雄壮的公猪,它有着强壮的身体,有着尖利的獠牙,有着战胜自然战胜对手的蛮力。野猪已经发现了陈林的踪迹。它已经饿了三天,没有进食。它把陈林当成了食物,准备捕获后饱餐一顿。陈林在经过一阵紧张之后,渐渐镇静下来。他等待着野猪一步步地靠近。在这雪夜里,野猪每前进一步都发出震颤心灵的响声。
双方的眼睛都在这夜里发出了逼人的光芒。
野猪的鬃毛竖立起来,它已经怒发冲冠。
陈林的猎枪枪口已经对准了野猪。
生命在这一刻进入了紧张的对峙状态。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生死就在一瞬间,胜负就在一瞬间!
野猪继续前进。一步一步,200米,180米,150米......突然,野猪向陈林发起了冲击。它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又如一只威武的雄狮,既像一只离弦的箭,又如一把飞出的刀,向陈林藏身的地方冲过来。
陈林手里捏了两把汗,眼睛几乎凝固了一般,他害怕一旦错过一眨眼的功夫,就会丧身野猪之口,死于非命。他的心已经忘记了跳动,他的眼睛只顾看着野猪飞奔过来的一团影子,他的手指紧紧扣动着扳机。
当野猪腾身而起,飞跃到距离还有100米的时候,陈林的手指扣动了扳机。
只听“砰!”的一声,猎枪的子弹瞬间射中了猎物,子弹刺入野猪的身体,在野猪的身上刺开了血色的花朵,野猪踉跄了一下,并没有倒下,而是继续朝陈林躲避的方向冲过来。
陈林的猎枪装药已经来不及了。他急忙爬上一块巨大的岩石,把猎枪当成木棍,准备与野猪进行最后的搏斗。
野猪冲过来。
陈林用猎枪的枪托狠狠打在野猪的脑袋上。野猪不顾一切地冲向陈林,将陈林扑倒在地,扑通一声从岩石上摔下来,满身都被岩石的棱角擦伤。野猪并没有罢休,继续寻找着陈林,要把陈林置于死地。
陈林急忙捡起猎枪,举起来,狠狠地砸向野猪。
由于子弹是散弹,野猪身上有几十个伤口,加上陈林狠狠地砸击,野猪负痛,向山下奔去。
陈林沿着野猪逃跑的足迹,紧紧地在后边追赶。
负伤的野猪开足马力,向远处逃跑。
紧追不舍的陈林不顾山高路滑,忘了所有的伤痛,拼命追赶。
野猪慌不择路,被逼上山崖。
陈林不顾一切,向山崖攀登。
野猪又冲下山来,从陈林身边飞奔而去。看得出,野猪是在垂死挣扎。
陈林也已经精疲力尽。
野猪又向山下跑去。
陈林继续追赶。
终于野猪快跑不动了,累得气喘吁吁,奄奄一息。
陈林也快跑不动了,但他不能停下脚步。他害怕自己一旦停下来,就会虚脱得爬不起来。
一个是为活命,在拼命;一个是为生存,在追赶。
最终,野猪终于因为失血过多,一头冲下山崖,摔死了。
陈林赶到山崖地下,看着死去的野猪,心里想着回到家里欢乐的情景。
陈林把野猪用雪埋住藏好,急急忙忙去那个山洞去找回自己的锅盔。这时候,天已经大亮了。他背着锅盔馍,重新给猎枪上好了子弹,去拉野猪的尸体。
陈林休息了一会儿,吃了两个打锅盔馍,又吃了一捧雪,身上有了力气。他把野猪背在背上,手里拿着猎枪,踏上了回家的路。虽然野猪重达200多斤,但对于陈林来说,只是小菜一碟。他背着野猪,很轻巧的走在山路上,如果不是因为有雪,陈林一点也不觉得累。
当他走到陈家村村口的道路上,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家的时候,突然听到背后一声断喝:“站住!”
陈林回头一看,背后站着两个人,一个是陈家村的村长陈德福,一个是地方警察局的警察陈德贵。
这陈德福仗着自己家弟兄多,能打能闹,多行不义,勾结地方政府官员,花钱买了个村长。自从他当了村长之后,欺男霸女,无恶不作。乡亲们见他就像见了活阎王,对他虽然内心不服,但在他面前又不得不装作尊重他。不然的话,这陈德福就会勾结官府,勾结地痞流氓,不是官府名正言顺地找你的事,就是地痞流氓暗中偷你抢你毁坏你糟蹋你。老百姓心里都有杆秤,可是世道如此,谁会往阎王爷的枪口上撞!
这位陈德贵,也不是什么好鸟,从小气死了爹妈,有人生没人养,自幼偷鸡摸狗,四处流浪,长成人以后投靠村长做了家丁。后来参加了什么军,从前线逃跑回来,吃喝嫖赌,无所不为。但是他就有一个特征,实实在在赢得了陈德福的器重,就是这个陈德贵对陈德福是言听计从,只要主人发话,让他打谁他就打谁,让他骂谁他就骂谁,让他咬谁他就咬谁。只对有钱有势的人忠诚尊重是陈德贵做人的原则,其他的什么礼义廉耻,陈德贵从来没有接触过,他根本不懂得什么叫做礼义廉耻。陈德福为了在陈家村站稳脚跟,花钱在警察局给陈德贵买了个警察的职位,为的是养一条会说话的忠实走狗。
陈德福还没有说话,陈德福就走到陈林的面前,三角眼一翻,阴阳怪气地说:“谁让你到山里打猎的?这野猪是我们老爷家的,知道吗?”
陈林说:“这子午岭祖祖辈辈都是公家的,我们世世代代都在山上打猎,从来都没有听说是你老爷家的?”
陈德福哼了一声:“现在是什么年代,这是什么地方,你小子知道吗?现在是我们有权有钱人的时代,这里是我陈德福的地方!从今天开始,这里的一切都是我说了算!”
陈林怒眼圆睁:“那么还讲不讲道理?天下还有没有法律?”
陈德福又哼了一声:“老子就是道理,我说的话就是法律!不是看在你也姓陈的份上,我马上就可以抓你进警察局!”
陈德贵趾高气扬地说:“对,我们老爷说的话就是法律!你小子识相的话,就把野猪乖乖地放下,这是我们老爷家的。如果不放下,嘿嘿,老子可不是吃素的!”
陈林仗着自己有一身力气,还没有吃过大亏,就说:“我自己辛辛苦苦打来的野猪,凭啥给你们!”
陈德贵手中拔出一把手枪,用枪头指了指陈林:“凭啥,凭老子手里有枪,凭我们老爷手中有权!穷小子,信不信我揍你!”说着抡起巴掌,狠狠地一巴掌打在陈林脸上。陈林放下野猪,捂住脸,刚要反抗,又被陈德贵从背后狠狠地踢了一脚。陈林不服,一把抓住陈德贵的领子,脚底下一绊,就把陈德贵摔倒在雪地上。
陈德贵爬起来又扑向陈林。陈林见陈德贵势猛,一躲,背后给他一脚,陈德贵又摔了一脚。
陈德福大喊了一声:“反了,反了!来人,给我打!”随着一声呼喊,从陈德福大院里跑出来十几个年轻力壮的家丁,这些家丁,六亲不认,只认主人。主人一声令下,十几个家丁向放开锁链的狼狗,一齐扑向陈林。陈林纵然有千百斤的力气,怎奈好汉难敌四手,不一会就被大的遍体鳞伤。陈德贵刚才因为吃了亏,拿起一块砖头,恶狠狠地向陈林的头上砸去。这块砖不偏不倚正打在陈林的天灵盖上,可怜一条活生生的农家汉字就这样被活活打死在陈家河河边的道路上。
陈德福大手一挥:“把这尸体扔到狼沟里去!”说完扬长而去。
几个家丁把野猪抬回了陈德福家。
几个家丁抬着陈林的尸体,扔进了山沟里。
这件事被一个哑巴看见了,急急忙忙跑到陈林家里,哇哩哇啦地拉住周美玲。周美玲一开始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这哑巴连比划带哇啦,终于周美玲明白陈林被人打了。
周美玲跟着这哑巴来到狼沟,看到了出去打猎好好的一个大活人,如今只隔了一天一夜,就被人活活打死了,她的眼泪就像那断了线的珠子,一串串地流淌。她哭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正在她哭天抢地心如刀绞地时候,身边来了几个乡亲,草草地把陈林的尸体抬回到了陈林家里。
周美玲和两个孩子扑倒在陈林的尸体旁,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不知道如何是个结局。
这时候,来了一位白胡子老汉,双目炯炯有神,摸了摸陈林的鼻息,按了按陈林的胸口,说:“别哭了,这人还有救!”
周美玲一听陈林还能救活,扑通一声就跪倒在老人的膝下,她哭着说着:“只要你能救俺家掌柜的一条命,俺给您当牛做马都愿意!”大宝小宝也跪在老汉面前,哭得像泪人儿一样。
老汉从怀里掏出一粒丹药,正要说如何救治,这时候门外边听见了咚咚咚地打门声。
正是:阎王叫你三更死,谁人敢留到五更。
不是冤家不聚首,如是冤家偏相逢。
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回 农家女被迫起杀心 白髯翁丹药救陈林
诗曰:
天道循环假乱真,鱼龙混杂起征尘。
狼烟遍地百姓苦,长使英雄泪满襟。
话说白胡子老汉从怀里掏出一粒丹药,正要救治陈林,就听见外边一片声的打门。有一个乡亲把门打开,从门外闯进几个警察模样的人,最后边跟着陈德贵。陈德贵看着躺在床上的陈林,阴阳怪气地对周美玲说:“你家去年借了我家老爷十块大洋,什么时候还啊?”周美玲说:“我和陈林结婚十几年,辛辛苦苦,勤勤恳恳,从来没有向谁借过钱?怎么会欠您家老爷的钱?”陈德贵驴脸一变,三角眼一瞪:“果然是一对刁民!自古以来,欠债还钱,理所当然。你们两口子竟然胆大包天,在太岁爷头上动土,给我们陈家赖账!看我们不剥了你们的皮!把这娘们给我捆起来,带走!”周美玲一边挣扎一边怒骂:“你们这些天杀的,还有没有王法!我们家掌柜的也是姓陈,按说陈林和你们都是一家子,你们怎么能够这样昧着良心欺负人!”陈德贵呸了一声:“你掌柜的也姓陈?你们也配姓陈!你掌柜的和我们是一家人,你认错门了!”陈文龙和陈文虎哭着和几个警察撕扯,被两个警察三拳两脚打倒在地,陈文龙的嘴角上流着血。
眼看着周美玲就要被陈德贵一伙人带走,只见那白胡子老汉昂然而立,挡住了陈德贵的去路。陈德贵抬手就是一巴掌,狠狠地打在白胡子老汉的脸上。白胡子老汉说:“你们无恶不作,随便抓人,到底想干什么?”
陈德贵二话不说,随手又是一巴掌,扬起来准备继续打白胡子老汉的脸。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白胡子老汉身影一闪,反手拧住了陈德贵的胳膊。陈德贵疼得龇牙咧嘴,却命令其他几个警察:“弟兄们,给我打!”几个警察放了周美玲,抡起枪托,朝白胡子老汉打来。眼看着白胡子老汉就要被打成肉泥,这白胡子老汉往地下一蹲,一个扫堂腿将一个警察扫倒,飞身躲在陈德贵背后,扑地一拳冲出,将陈德贵往前一送,几个警察的枪托同时砸在陈德贵的身上。大家七手八脚乱作一团,几个乡亲们一看阵势不妙,乘机都躲回了自己家里。不是乡亲们不想帮助陈林一家,而是乡亲们长期被陈德福一家的淫威震慑,一提起陈德福,都要心惊肉跳,见了陈德福更是紧张万分,殴打陈家人,不知道会有多大的灾难降临。这白胡子老汉一个人对付七八个警察,一点也不敢怠慢,周美玲一看这阵势,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从厨房里拿出一把菜刀,那白胡子老汉打倒一个,她就拿菜刀砍掉一颗脑袋,只有陈德贵跑得快,恨不得长出八只脚,一溜烟跑回了陈德福家去搬兵求救。这里鲜血淋漓,吓坏了陈文龙和陈文虎。白胡子老汉说,既然咱们现在杀死了这几个恶棍,估计用不了多长时间,陈德贵就会带着家丁和警察到来,落到他们手里,我们一个也活不了!快,我背着陈林,你带着两个孩子,咱们赶快往深山里跑!”一句话提醒了梦中人,周美玲急急忙忙收拾了几件衣服和几个锅盔馍,一手一个拉着两个孩子,这白胡子老汉背着陈林,急急如漏网之鱼,忙忙如丧家之犬,顾不了许多,急忙往后山小路奔跑。别看这白胡子老汉,一把年纪,却有使不完的力气,一路背着陈林,沿着崎岖的山路,拐弯抹角,往前急赶,周美玲带着两个孩子,踉踉跄跄,气喘吁吁,在后边追赶。当他们跑到一个山头上的时候,一边跑一边往回看,看见陈德贵带领二三十个家丁把陈林家包围了,没过几分钟,就看见陈林家的房子冒起了浓烟和火光。原来是陈德贵带领家丁包围了陈林家之后,喊叫:“不要放过一个活的!”结果冲进院子却没有找到一个人,气急败坏,就一把火把陈林家的房子给点着了。
白胡子老汉呼叫周美玲:“不要看了,快跑!他们一会就会追上来!”
周美玲拉着两个孩子,继续跟着白胡子老汉沿着陡峭狭窄的山路前行。
果然,那一伙家丁在陈德贵的指挥下,沿着几条山路进行追赶搜索。
由于子午岭山深林密,山高路滑,加上白胡子老汉对山路十分熟悉,这伙人追赶了半天,也没有找到陈林一家人的影子。
傍晚的时候,他们来到了一个十分隐蔽的山谷。四周都是悬崖峭壁,山谷里长满了古树,在两个山缝连接之处,有一个狭长的山洞,山洞前是一片湖水,四周都是密林藤蔓。沿着山缝进去大约有几百米之后,是一片开阔地,开阔地里各种树木,盘根错节,看不出有人烟的痕迹。在白胡子老汉的带领下,七拐八拐,就像走进迷魂阵一般,又有两座山峰夹着一条山缝,沿着山缝走进去,里面有一个天然石洞,顺着石洞往上爬了几百个台阶,在山崖之上,有一块凸起的山岩,山岩之上有一个茅棚,茅棚外边有几个天然石头做桌椅,里面是一个山洞,山洞有几间房子那么大,原来这里就是白胡子老汉隐身的地方。
白胡子老汉把陈林放在床上,摸了摸陈林的胸口,知道陈林海活着。周美玲又哭着求白胡子老汉赶快救救陈林。白胡子老汉让周美玲烧了一锅开水,端过来半碗,怀里掏出一粒丹药,说:“这粒丹药是我师傅临去世前给我留下的,嘱咐我不到万不得已,坚决不能服用。老汉我今日不能见死不救。师傅啊,但愿您给我的这里丹药能够救活一个好人!”说完,对着丹药吹了一口气,掰开陈琳的嘴,把丹药放了进去,接着喂了几口温水给陈林。说来奇怪,没有过几分钟,陈林竟然醒了过来,而且所有的伤痕都没有了,一瞬间就恢复了原来的元气和力量。陈林醒来以后,听周美玲讲述了事情的经过,那是圆睁怒目,咬碎钢牙。他向白胡子老汉磕了三个响头,就要去找陈德福陈德贵去报仇。
白胡子老汉说:“你现在下山,不是去报仇,而是去白白送死!”
陈林说:“你不让我去报仇,我们一家人该怎么办哪?”
白胡子老汉说:“你要是听老汉的话,就暂时在这山里住下。在这里开一片荒地,也够你们吃喝用的。等这两个孩子长大以后,再去报仇不迟。”
陈林说:“你是我的救命恩人,也是我的再生父母。今后我就是您的儿子,两个孩子就是您的孙子。”说着全家人都跪下来,向白胡子老汉磕头。
白胡子老汉扶着他们一一起来,说:“你只知道你有家仇国恨,你还不知道我是什么人哪!”
陈林就问白胡子老汉。白胡子老汉说,慢慢地咱们熟悉了,你就会知道我是谁了!
陈林还要再问。老汉一言不发,从山洞里拿了一把长剑,去院子里练武去了。
夕阳从山顶照射下来。白胡子老汉身姿矫健,婉若游龙,寒光闪闪,恰似梨花飞舞。陈林、周美玲、陈文龙、陈文虎一家人站在山洞前,看的呆了。有诗赞道:
飘然起舞挥长剑,威风凛凛镇万山。
来如游龙出沧海,去似苍鹰飞九天。
信念坚守欲望锁,剑花开放银光闪。
倏尔人生一百年,浓墨重彩有几篇。
白胡子老汉练完了剑,脸不变色气不喘,几个人从惊呆中回过神来,一致有要求拜白胡子老汉为师。白胡子老汉一指山洞的里墙,他们几个回头一看,原来在山洞的里墙上,摆满了兵器,什么刀枪剑戟斧钺钩叉,什么流行拐子鞭锏锤抓,十八般兵器应有尽有。白胡子老汉问陈林一家人:“你们之间看看,都喜欢什么兵器,老汉我传授给你们。但是我师傅去世前给我留下遗言,这武艺不管传授给男的还是女人,一定要行侠尚义,品质善良,勿生邪念。一旦心生邪念,全门所有弟子齐心协力,务必将其斩尽杀绝,绝不留孽种祸害人间。你们记住了吗?”全家人齐声说:“记住了。”白胡子老汉就让他们一家人去挑选兵器。
陈林选了一根铁棍;周美玲选了一把大刀;陈文龙选了一杆金枪,陈文虎选了双剑。四个人忘记了烦恼,欢天喜地,要拜白胡子老汉为师。
白胡子老汉说,你们要拜我为师也可以,但是必须答应我三个条件。
陈林一家就问是什么条件,白胡子老汉伸出三个指头,一一说明。不是这一说明,倒还罢了,只因这一说明,到引出一段更为曲折离奇的一段身世。正是:
平地之处起风雷,深山密林有传奇。
人间遍地是乌云,浩然正气谁珍惜?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王长军简介
王长军,网名墨海顽石,男,汉族,陕西铜川人(原籍河南虞城),陕西工商学院法律系毕业,曾经在陕西铜川市人民检察院和陕西神东煤炭集团工作,现在陕西神木大保当镇陕西黑龙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综合办公室供职,中国煤炭新闻网特约记者。曾经在《神东煤炭报》、《神华能源报》、《阳光》杂志、《当代矿工》、《火神》、《天骄》、《五月风》、《华原》、《铜川文艺评论》、《中国煤矿文化网》、《新华网》、《凤凰网》、《中工网》、《中国作家网》、《中国散文网》、《中国诗歌网》等报刊、网站发表作品,于2013年被陕西煤化工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2012年加入中国煤矿作家协会,是当年神东煤炭集团唯一的一位。2013年获得第一届神华文学奖散文类二等奖,曾经在2014人民网征文中连续三次获得一等奖。近几年来,在全国国家级和省部级发表文章大约八十余万字,2000多篇,在中国作家网、中国散文网、中国诗歌网、中工网、新华网、凤凰网有自己的文集。

本期责任编辑:沙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