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道美丽的风景
――赞垃圾分类志愿者
作者/古德英
有那么一群人,穿着红色的马褂,戴着橡胶手套,守候在脏臭的垃圾桶旁,为垃圾分类鸣锣开道,站岗放哨。这是一群极普通的人,从事着最平凡的工作:徒手分拣垃圾,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市民分类投放垃圾,讲解垃圾分类的意义。这群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幼,有领导干部有普通职员,有党员有群众,有在职员工有退休长者,他们与垃圾打交道,佝偻着身子,每天重复着这些简单又繁杂的工作,用微笑温暖着每一位垃圾投放者,用行动营造着这片美丽的家园,用心灵呵护着这座美丽的城市。
在晨曦中,在夜幕下,在凄风冷雨里,在大都市的各式街头、住宅区、旮旯拐角处,都可以看到这群人的身影。他们常常来不及吃早餐,错过了晚饭,顾不上喝口水,没有任何报酬,不怕脏,不怕累,坚守的是一份爱心,一份奉献。他们及时捡拾掉落地下的垃圾,不厌其烦地纠正市民在垃圾分类中的错误做法,用最朴实的语言向市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将一份份垃圾分类小册子发放到市民手里,还家园一片干净整洁,还都市一份碧水蓝天,为绿色环保、低碳生活作一份贡献。正是这些人,终日与脏臭为伍,与垃圾桶为伴,用品格和情怀铸就文明美丽家园。
日复一日,日月更替,变换的是时光,不变的是爱心与奉献。
垃圾分类是新时尚。志愿者是垃圾分类的示范者、引领者,向所有垃圾分类志愿者致敬。你们为环保身体力行,使命光荣,是城市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作于2019年12月24日

作者简介:古德英,广东广州人,70后,公务员。早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闲暇爱好看书,执笔写作两年余,无建树,只言片语散见《作家》微刊等各微信平台及司法行政机关内部刊物。步入中年,蓦然回首,慨叹于陶渊明的诗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