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你到过屈吴山吗?你踏上过屈吴雄峰吗?屈吴山是甘肃靖远东北方的一条大山脉,连绵百公里,横亘靖远和平川之间,是靖远古八景之一,这里宗教文化氛围浓厚,是旅游观光,夏季避暑,出师造化的宝地。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了这里,多元文化蕴孕着这块肥沃的土地。
远望屈吴,美丽多姿,那常年云盘雾绕,夏季也偶尔飘雪的群峰,银光闪闪,象极了少女头顶上镶嵌的银冠;那富于色彩不断的山峦,象孔雀开屏,艳丽迷人,无数传说中的故事,更给这座灵山笼罩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屈吴山不仅给人一种稀有美丽的感觉,而且更给人一种无限温柔的感情。这里清泉涌动,流水潺潺;这里百草丰茂,江山秀美;这里白鹤放歌,紫气东来;这里鸟栖森林,天籁有音……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在这里彰显得淋漓尽致。如果您感兴趣,就跟上我走一趟吧。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游屈吴山而不登上山峰是一件遗憾事,因为世间奇异常在于险远,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所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曲径踏幽,攀登屈吴,你会有很多收获。这里山形奇特,沟底山座,数丈是坚硬的长石,长石缝中生长着不知名目的花卉和草棘,间或能看到泉水浸润土石的痕迹。这些生长在石缝中的冠状草木,咬定青山,力争向上,从石缝中汲取营养和水分,有碗口径直的,也有嫩嫩的刚发芽向上攀登的,自然的干涸和它们决赛,自然的风霜证明它们的坚毅和耐力。千百年来,不管风吹浪打,它们扎根泥土,仰望星空,和谐天地,娱乐游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为屈吴山增添了亮丽的风景线。
再往上攀登柔软的山土能陷下脚印,黑油油,软绵绵,这是养花的绝对好土,是花农的最爱,满山遍野盛开着不知道名字的山花,各有风姿,争奇斗艳。山腰间的松拍,有自然生长的,有人工种植的,遥想辉映,都在为这块热士地增添春色。
屈吴之巅耸立着航塔,高数十米,顶端是一个巨大的圆球,径直六米有余,军用航道担负着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常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人民子弟兵,不畏严寒酷暑,不怕风吹雨打,履行使命,勇于担当,象屈吴山盘石而踞,力争向上的藤,热爱这方热土,扎根这方沃土,他们视人民为亲人,把驻地当故乡,这种精神与屈吴同脉同歌,同儒同道,同放光彩!
登上屈吴山,母亲河孕育的大靖远便耀入眼帘,当风和日丽,万里睛空的日子,你能看到银蛇舞动的黄河,巍巍耸立的乌兰,遥对屈吴的远峰,法泉地灵的雄塔,靖远电厂的烟云,山峦交织的梯田,飞架天堑的大桥。这是一方宝山,一方养育了方圆几百里人民的宝山。
追忆上世纪困难时期,来这里放牧的人很多,驻扎下来,常年累月,发展畜牧业。丰茂的草木给了人们生活的路,潺潺流水给了人们生命的春,屈吴山连接着一代人的奋斗与乡愁。
心灵的净土 精神的家园
凡尘让人们利令智昏,人类的生活需要精神家园。当你携带妻儿来到这里,当你用心血和责任考察这方净土,你会以虚名为贱,以真实为荣。当你深情地思考大自然,感悟大自然给我们的和我们奉献给大自然的差距,我们总会觉得羞愧。由此更厌恶那些贪官污吏。你不觉得那些洋装革履,衣冠整洁的官员,美其名曰政治家,他们只知道在文件中指鹿为马,強取政绩,巧立名目,套用工程,牟取暴利,出则前呼后涌,名车开道,入则灯红酒绿,山珍海味,四姨三太。如此这些,和大自然的美相比,何等渺小,和人民的纯朴美,劳动美相比,何其卑贱,和中华工匠的敬业精神相比,何其肮脏。大自然的美让我们遐想,大自然的脊梁让我们崇尚精神,大自然绿色的肺,长江清澈的血,高原厚重的肉,长城坚硬的骨——孕育着中华民族的灿灿文化和永恒精神。我们深情地爱着我们的祖国,但我们更嫉恨民族的败类!
人类的美早已写在中华的大地上,"和诗书为三益,与花鸟为四邻",这是文人的一种追求。"奇石尽含千古秀,青松常占四时春",这是文人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便是千古民族精神的响往和追求!
噫!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是把爱留给人间呢?还是穷追于功名利禄?是和睦家庭,友善社会,让子孝孙贤,后世绵绵,世代其昌呢?还是在其位,而不谋其政,鱼肉百姓,自寻其乐,患害子孙后辈呢?让我们在屈吴灵地,孔圣至尊,这方净土多呆数日去寻找答案吧。这里佛的修心,道的造化,儒的经典,会让我们思考和奋进——学做好人,学做真人,当百岁的时候,我们如果能说我的文德修性,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没有虚度年化,能福报儿孙后世,就已经知足了,而耋耋长寿之福,艺术青春之光所散发的灵光,是人性的思考,生活的思考,生命的春天。奉献的延伸!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爱无疆,古先贤追之,我们新时代劳动者更应奋力而争之。
其实人世间活的一个字,迫求的一个字,那就是——延承爱而享受爱,珍惜爱而拥抱爱,用大爱书写人生的五彩缤纷和生命延承,此屈吴游之所得矣!
作者:陈志礼,靖远糜滩人,白银市作家协会、白银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靖远县作家协会秘书长。爱好文学与书法,多写散文与诗歌,喜欢用文字讴歌生活的真善美,传播社会的正能量。曾为靖远电视台配写过《腾飞的靖远》、《特色产业谱写靖远发展新篇章》等六部电视专题片解说词。近年来有三十余篇作品在纸媒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