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宁历史人物研究
明四川巡抚张论传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 张泽武
我查阅了大量的明清历史文献,对洛宁历史人物明朝四川巡抚张论做了全面探讨和研究,整理了《明四川巡抚张论传》,本篇共分七部分,一、张论生平事迹,整理于2003年;二、历代地方志中的张论事迹;三、明清两代朝廷大臣对张论的评论;四、张论的兄弟及子孙;五、张论故里的文化古迹:1.张论故居:①【德里村的张论故居】;②【金门寨的张论故居】;③【永宁城南宅和北宅】;2.明四川巡抚张论墓;3.张中丞祠;4.石牌坊;六、诰封圣旨;七、张氏传世碑帖——《琅华馆帖》。第二至第七部分整理于2019年11月 。
本期内容为:
五、张论故里的文化古迹:2.明四川巡抚张论墓。
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三)
2.明四川巡抚张论墓
明四川巡抚张论墓在金门川德里村南张氏祖茔。

张氏祖茔原有石门,即张氏祖茔石牌坊——佳城坊,张氏家族称为祖茔石门,石门坐西朝东,朝向金门涧河东岸土龙沟。石门正前方有石狮一对,石狮位于石门前方南北两侧。进了石门,为张氏四门祖墓神道(墓道),神道为东西方向,长70多米,神道两侧分布有石像生,有石虎、石羊、石马、石人、石望柱各一对等陈列于神道两侧。石虎、石羊为坐卧形态,高1米许,长1.5米,重量达1吨多;石马,为站立形态,高1,5米,长2.0米,重量达两吨多。石人文臣(双手执笏板)、石人武将(身着铠甲、佩剑)为站立形态,高2.0米,重量达1吨多。这些石像生均为大理石雕刻而成,形体高大,雕刻精美,造型奇特,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雕刻工艺精湛。石望柱分别位于神道西端的南北两侧,两个石望柱相互对应。石望柱为大理石四棱柱,通体雕琢,精细华美,石望柱顶上蹲坐着一昂首向天的石兽,其名为“望天吼”。《张论神道碑》矗立在两个石望柱正中间,神道碑为方头巨碑,碑帽雕刻两龙戏珠,惟妙惟肖,正中书“大明”二字。神道碑高九尺有余,碑座为乌龟,为龟驮碑。神道碑前方为一石制祭坛,祭坛下为石供桌,供桌上有石香炉、石鼎、石制酒具、大石瓶、大石罐、大石盘等,所有这些器物均为每年春秋祭祀先祖所用。过了墓道,四门有一座享堂。享堂内为四门祖碑。享堂西为张论及其兄弟张讃、张诏、张诰墓。张论墓西南为四门七世(张论祖父张稔)、八世祖(张论父张士益)墓,张稔、张士益均因张论显贵,诰赠为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四川巡抚。1958年,在“大炼钢铁运动”中,张氏祖茔的石牌坊、石像生、神道碑、石碑被砸毁,用于烧制石灰的原料。

张论墓在今洛宁县陈吴乡德里村南张氏祖茔。民国六年《洛宁县志.邱墓》云:“明张论墓: 旧《河南府志》:祔葬祖茔。论,右副都御史、四川巡抚,大学士何吾驺志其墓。 ”四川巡抚张论墓为洛宁县文物保护单位。张论初葬风翼山,后迁葬德里村南张氏祖茔。张论墓道前原来树有明万历进士、户部尚书侯恂撰文的《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巡抚四川等处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张公(张论)神道碑》,张公神道碑记载了张论生卒年月、生平事迹及一生所作主要贡献等。神道即墓道,碑,指的是立在墓道上的碑。1958年张论神道碑被毁。

清乾隆五十五年《永宁县志》卷三 “丘墓”





2005年春张氏合族在张氏祖茔树立明万历进士、户部尚书侯恂撰文的《明故诰封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四川巡抚张公神道碑》,以供张氏后裔瞻拜,尊祖敬宗,缅怀先贤,饮水思源,不忘本也。


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巡抚四川等处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张公神道碑
今上甲戌六月,永宁大中丞张公捐馆舍,其冡君铨部(指张鼎延)自南都奔讣,卜以仲冬之吉襄事焉。而遣其季弟(指张世延)匍匐走长安,以碑文属之予,予与铨部有兰谱之雅,且起家星署,则于公为后进,持斧黔方,则于公为共事,盖习公之素,而知公之深者,莫予若也。予故撮其大致而为之词,俾后之展谒者有所矜式焉。
公讳论,字建白,别号葆一,其先为秦同州人,后因避兵徙永家焉,自(仲)文始也。(仲)文生贵,贵生玹,玹生銲,銲生注,注生朴,朴生金竹公稔,稔生兑泉公(士)益,代有隐德。兑泉公有异征,笃生公,公生而岐嶷,自幼不妄语笑,俨如成人。质颖甚,八岁即能文,十三补弟子员,长垣李公(李化龙)督学中州,其所奖拔率名下士,而公受知饩于县官,声籍籍秇苑矣。兑泉公廷训严至,公下帷攻苦,辛卯中河南副榜;癸巳以选贡士入成均;甲午试北闱,冠其房,以文太奇,复置副榜,声益籍籍秇苑。丙午兑泉公(张论父亲张士益)谢世,当易箦时,公长跪膝前,以显亲扬名,厚自期许。

明故诰封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四川巡抚张公神道碑
庚子乃举于乡,庚戌捷南宫。报至,两太淑人大喜曰:“吾儿素惓惓父命,今有成矣!”是夜太淑人梦绯衣人乘梁木直飞西南天际亘如长虹。寤语人曰:“吾儿其为西南半壁擎天之柱乎?”未几,承重段太淑人艰归。癸丑服阕,授大行节使,所至若蜀、若秦、若晋,无不仰皇华之芳躅也。戊午选陕西道监察御史。庚申拜命,则光庙践祚之初也。首陈尧舜十二事,言皆切中。而勤政学,珍起居两议,尤为先见。无何巡视西城,属以逆匪茹攻陷辽沈,京师戒严,公有国宪日沦日斁一疏,时论韪之。又请罢内外欺蔽之臣,人人凛铁面风裁云。
八月奉命按蜀,于时土酋奢崇明暨其子寅称变,戕杀抚臣道将等官,窃据重庆,逼围成都者三阅月,锦江玉垒,浸轶斧画外矣。公单骑叱驭疾驱,而前亟疏方略以闻,天子赫然震怒,悉以监军事委公。公移会督抚,调集藩汉兵六十万,请帑金五十万,陈兵新都,大破贼于泸叙间,进克重庆,擒厥渠魁,俘献郊庙,继捣贼巢,连克永宁、蔺州诸处,是役也,凡复四十七城,拓地二千里,奢酋远窜水西,而蜀平。自古用兵未有得志西南夷者。噫!此真得志矣!于时贵州水西安氏亦称变,予则奉命监军封疆之事时,时走尺一请益于公,每叹公集思广益,如武侯之公忠;料敌制胜,如武侯之玄妙;而忧国奉公,则又如武侯之鞠躬尽瘁。宜其兵不留行,而立奏廓清也。顾以蜀乱,故阅二载,乃得代蛮烟瘴雨,几以性命殉之,殆所谓劳其身,以安社稷者耶!
甲子擢棘寺少;丙寅擢银台右。逆党逆姆乘权煽虚,中外附之如狂,各军功无不归貂珥者。宁锦倖冒封荫累若,公独不屑就也。及《灾异疏》有“阉党恩上加恩,例外求例”之语,触忌益深,坐是川功七年不齿。寻以朱太淑人艰归。
戊辰今上龙飞锄逆案,录忠节,而公乃蒙叙,大司马覆按蜀功,谓公解围、捣巢、复城,劳绩懋著,诏进二级,袭荫一子锦衣卫指挥同知,赉银四十两,紵丝三表裹。
己巳以都御史抚蜀,固谓蜀公旧持斧地耳。于时奢酋又纠水西安邦彦以十万众入犯,公以六千兵逆击之,一鼓尽歼于五峰山桃红坝,奢安二酋授首。捷闻,天子大悦,温旨慰劳,称为西南第一奇捷,犒金三万以宠功焉。公益集师七万,期大创水西,安酋惧,而乞命,公不许。安酋益惧,四川土司庞应祥代为之请。会逆薄京师,公誓师勤王,乃姑受抚。后又搜剿奢酋党陈文魁、胡宗禄,又擒崇明妻马氏及其子,疏告郊庙,而蜀太平。盖公劳绩,始终在蜀,其按蜀也,章奏以百三十二上;其抚蜀也,章奏又以百四十三上。锦江玉垒,维公再造。中外方倚为西南长城。乃公赋遂初矣!
公性纯孝,事两尊人惟谨,居丧悲哀毁瘠,几至灭性。笃念手足,共爨一室,襦袴匙斚,无间尔我,兄弟之间怡怡如也。而治家一主于方严,子弟不衣冠,弗敢庭趋,仆蹑履以进。更喜济人之急,新安梁生以难来相依,公馆谷之三年。如张仲泽、张中轩则待公举火。段正忠则待公完婚者也。开府里居,益广施予,瞻其族姻,以及胶庠,莫不食公之德。许葛二薄以漕羁偿,公各拯之百余缗。六年春饥,公指囷开赈刍粟以数百石计,所全活者几万人。殁之日,撤市罢春,良有以也。公学问渊博,十三经、廿一史、志林稗海以至卜筮阴阳,靡不洞抉精髓。酷爱河洛书,研究奥妙,升堂入室,犹善嘉惠。后学邑子弟凡以业质者辄为演陈大义,陶成者百有五十人焉。生平述作甚富,其行世者,有《按蜀、抚蜀蔺事诸抄略》、《永宁大捷》、《暑凉谷集》等。
自蜀返,杜门著书,不复问户以外。会流寇披猖,河比骚动,永矿穴间有为内应者,公密商当事,伐其谋。已而,贼大渡河,焚劫惨甚,将至永,公乡居,乃入城。贼突薄城下,公率众力却之。贼应弦者三,馘首者八十有八,生缚者二十有二。又捐八百金,募乡兵三千人,为固守计。而公之家烬矣!或讽之曰:“家烬城墟如身何?”公叱之曰:“身大臣而先去,以为民望,如一邑百姓何?”守益坚,枕戈眠月,带甲披霜,栖城堞者七月余,而公病遂深。犹扶病登陴,夜归,旬日不起,八之日,雷电并作,长虹亘天而逝,识者异之。距生隆庆五年四月朔四日,享年六十有四。配段氏,累封淑人。丈夫子三人,长即铨部,历任兵垣,特晋都谏,谪还,升南验封郎,配太康司训养心女廉氏;次历延,选元,配大理卿炳女李氏,…………【原谱缺两页,约400字】
命,陈师鞠旅,肃将天威,绥厥士女。神机密运,壮略丕宣,七擒七纵,维公有焉。重围斯解,危城无恙,歼渠覆巢,首功数上。锦江以清,玉垒以宁,公也受命,西蜀两平。帝嘉乃勋,赏延及世,节钺方膺,迈轴来憇。维公出处,如云在霄,棨戟增重,林泉养高。胡天不吊,典型凋损,平贼而全,御寇而殒。公也骑箕,气壮山河,长虹天际,光彩不磨。瞻彼高岗,佳气郁郁,维公魂魄,于焉窀穸。泽留奕叶,功勒景钟,百世之下,令问无穷。
赐进士第、资善大夫、户部尚书、前昌平团练兵马、兵部右侍郎、太仆寺少卿、贵州巡按、山西道、广东道监察御史、行人司行人、旧寅年家眷晚生侯恂顿首拜撰
【本文收录于永宁县德里张氏清顺治十四年《张氏家乘》卷二“志述”】
作者:侯恂(1590~1659),字大真,号若谷。归德府(河南商丘)人。明万历丙辰年(1616)进士,授山西道御史。东林党人。在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由于邹元标举荐侯恂巡按贵州,帮助中丞朱燮元等平息贵州水西土目安邦彦叛乱,以解贵州之围。因平乱有功,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朝廷准备擢升侯恂为京卿,但由于魏忠贤专权,朝野十分黑暗,侯恂的父亲侯执蒲以刚正不阿而闻名朝野。当时,侯恂的弟弟侯恪也在朝廷做官。侯恂在“红丸”、“移宫”两案中,又与魏忠贤奸党针锋相对。因此,魏党把侯氏父子视为眼中钉,说侯氏父子十分倔强。天启年间因与阉党魏忠贤斗争,父子三人曾遭罢官。崇祯元年(1628年)再次启用任河南道御史。次年任太仆少卿。崇祯三年(1630年)任兵部右侍郎督治昌平。崇祯六年(1633年)任户部尚书。崇祯十五年(1642)在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破开封后,以按兵不救之罪遭陷害入狱。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谢绝任官,归家隐居。任上为官清廉,不附会权奸,屡遭陷害,两次入狱,仕途坎坷。崇祯十五年(1642年)被李自成农民军从狱中救出。后归里隐居。顺治十六(1659年)年卒于家。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