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妈的目光照我行
文/孙常凤
世界上最美的目光,就是妈妈的目光。妈妈的目光明亮深情,妈妈的目光亲切感人。
记得1987年我第一次离开故土南上打工时,妈妈就是用她那亲切、不舍的目光送我上了列车。
这以后,妈妈的目光变得更加明亮,无论我在何地,它只是为我照亮路途,让我不断从今天走向明天。
妈妈的目光很温暖,无论夜晚多寒冷,它总是温暖着我的心房。妈妈的目光是鼓励,面对妈妈的目光,我似乎有使不完的劲。
记得在上中学时,忙碌的妈妈只有在晚饭时,我才能与妈妈好好地谈话。此时,饭桌就成了妈妈鼓励我学习最好的场所。因为家庭贫困的原因,妈妈小时候没有读到多少书。她是那么渴望读书!她告诉我,只要愿意读书,哪怕家庭再贫困,哪怕把家中值钱的东西都卖掉,也会供我读书。听着妈妈的话,望着妈妈对我充满希望的目光,我总会在心里暗暗地想,一定要努力用功,争取做个有出息的人。后来想来,我能走到现在的位置,与妈妈鼓励的目光有着重要的关系。
妈妈的目光是信任,面对妈妈的目光,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记得那是1995年,我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走进宣传队伍的我,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和任务。我能胜任我的工作吗?我担心,我疑惑,心中真忐忑。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吃饭时,她会有意无意地问我的工作情况。最后,妈妈望着我说,相信自己,多与身边同事请教,多向书本学习,多和报社编辑沟通,工作一定会顺利的。
在妈妈的指引下,我的工作很顺畅,稿件在各级新闻媒体上陆续刊发,年末,我被评为绥化市十佳新闻工作者。而其中妈妈信任的目光,为我一个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尽快地转换角色,承担起自己的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
妈妈的目光是牵挂,面对妈妈的目光,再忙碌的理由也要放下。
妈妈在乡下生活,每到节假日总是叫我回家去看看。而每当她买了丰盛的菜肴做好后,就会站在房前,静静地看着路口,我------她的儿子是否在出现在她的视野中了。目光中,有多少温情?有多少期待?又有多少关爱?
想着妈妈期待关爱的目光,于是忙碌的我,哪怕再忙碌,也会早早地放下工作,会回到乡下,来到妈妈那里。陪妈妈说说话,向妈妈汇报汇报工作,谈谈孩子的学习……
如今,不见妈妈已十五年了。对妈妈的思念,随着时间的久远越来越深。可是,妈妈的目光,却在我的脑海中越来越清晰。每每走进梦乡,在我的眼前,总有那样一位老人,站在窗前,望着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出神。那就是妈妈,用她充满信任、关爱、鼓励的目光,在期待着她的儿子的归来……
昨日去看望母亲,跪在坟前磕头添香,思母之心难以释怀。今天点击键盘鼠标,再抒情感,以告慰九泉之下的母亲。
孙常凤,1966年生,黑龙江省明水县人。现工作于明水县委组织部。学生时期就酷爱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初中时便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其中“家乡的小河”获《中学生》杂志“我爱家乡”有奖征文一等奖。1995年7月由一名“土记者”破格调入县委宣传部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业余时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作品发表于《诗刊》、《歌曲》、《诗林》等专业期刊上。近些年来共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黑龙江日报》、《绥化日报》等国家、省、市级报刊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等40余家新闻单位发表新闻稿件和文学作品5000余篇,其中有近百余篇在征文和好新闻评比中获奖。著有新闻作品选《珍贵的记忆》、诗文作品集《不了的情怀》、散文集《岁月留香》。其书写的凤体空心字一笔画作品堪称一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