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律.大上海
醉翁
(新韵)
沧海翻腾惊世界,
桑田植被绿春秋。
崇明岛屿瀛台地,
黄浦江涛吴越钩。
接踵摩肩人万计,
拍舷滚浪舰千艘。
穿空大厦白云渺,
振翅群鸥碧水幽。
2020.01.03

芦国柱:男,1974年6月,江苏镇江,没有一份月薪过万的工作,没有一道属于自己的美丽光环,唯有四年间写下的诗篇三千。在今日头条,天天快报,UC,各大网络平台发表作品近二千首。前四十年读别人的诗,后四十年写自己的诗。

大寒
文/芦国柱〈江苏*镇江〉
寒鸦抖落的白
掩盖了败草,秋月
你的踪迹
没有人告诉我,墙角的梅在暗示什么
冰凌结成的网
封印了潮汐,白帆
你的消息
谁能告诉我,明镜深处晓月怎御寒?
相逢也是再见,再见
也许不相逢
止于寒,始于春
轮回。陌上看花,阡上寻你
〈2757〉20、元、20

等你
文/芦国柱〈江苏*镇江〉
当我徘徊忘川河畔
爸,妈
从呀呀学语,到娶妻生子
憔悴里,操劳里
你不再是我等的那个人
我,不想再望一眼
临行前的牵挂
当我站在望乡台上
孩子
从蹒跚学步,到儿孙绕膝
坚持里,奔波里
你不再是我等的那个人
我,不想在多年后提到我
又黯然的落泪
当我来到三生石旁
把你放到了第三位
情非得已,情不得已
从亭亭玉立,到老态龙钟
亏欠太多
既然给你的都是辛苦,来世
何必再相见?
当我站在奈何桥上
把她置于最后
既然不能在一起,为什么要相逢?
爱亦苦,心亦痛
孟婆来碗汤。不,加量的,来十八碗
随烟飘散,不再轮回,不再等你
〈2756〉20、元、19

问月
文/芦国柱〈江苏*镇江〉
从诗仙的金樽开始
玉兔,是你吗?
灵酒入口,文采
千泉
从村旁的柳梢出发
小芳,是你吗?
梦魇千张,难忘
一张
炊烟袅袅成了银河
此岸,彼岸
弯弯的小船,可否?
扬帆起航
〈2754〉20、元、17

牵挂
文/芦国柱〈江苏*镇江〉
抬头,没有星也不见月
丝雨飘过,泪水飘过
昨天的纸飞机偷偷
飘过
撕掉了最后一张日历,伤囗裸露在外
小桥也好,流水也好
邻家的那个小芳
可好?
安顿好她们,终于静下心来
种上
钟声与客船以外的渔火
种上
矮墙内母亲穿针引线的灯盏
然后,在心头
生根、发芽
缠缠绕绕
〈2758〉20、元、21

天之娇子
[
*为君四赋*【鹧鸪天】
《春》……
雪化琼诗润靓颜
为君一赋鹧鸪天
梅香唤醒千峰秀
春雨崔开万卉鲜
飞瀑泻,彩诗翩
春姑携手踏青川
丹阳亲面思飞远
翠浪盈穹映碧天
《夏》……
夏梦温馨诗画诠
为君二赋鹧鸪天
荷塘春色香犹在
翠柳闻莺意未酣
嫦䄂舞,玉人翩·
粉腮霞染碧裙旋
蝉蛙合奏情思袅
缕缕牵丝寄素娟
《秋》……
秋色连波诗画瑄
为君三贼鹧鸪天
枫红峻岭虹霞映
稻闪金光旭雯穿
湖镜旖,影音联·
菊傲寒霜俏姿翩
果香盈满丹桂味
几度乡愁绕月环
《冬》……
冬岭储芳映瑞年
为君四赋鹧鸪天
苍松竞秀迎风雨
翠竹凌霄战雪寒
香韵渗,雪梅函·
五岳三山玉龙缠
麦苗私语藏琼被
万里河山锦绣添

七绝-自校《类典.施家卷》得句
文/施性山(福建石狮)
馀事何曾擅猎奇,
但于平淡酿清诗。
典藏稀有他山石,
传世惭无绝妙辞。

春运
朱洪滔
客流载道汇成河,同唱乡愁一首歌。
借问家园何处是,进城不及返村多。
2020年1月21日
文言随筆
听 涛 轩 记
文/老骥
东海之滨,有听涛轩焉。
轩筑于绝壁之上,髙敞而明洁,左右有栈道连之。临海听涛,洵为佳处也。有时风来,洪波涌起,其状如卷雪,其声如惊雷;澎澎涌涌,无有尽时。客有听其涛者,恒以为乐也。故名之曰“听涛轩”。
然君子有异于斯者。若夫风和以畅,海恬以平,微波细浪,遥连天宇;乃知海不揚波,中国有圣人矣!听之,则洋洋乎以喜。若夫秋风萧瑟,彤云晦冥;涛滚滚以拍岸,声訇訇以震耳;乃知疆宇不宁,沧海横流矣!听之,则戚戚乎以忧。
噫!古人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君子之听涛也,何其深哉!

【双雁儿】·5 阕·
----天之娇子
1、
·飞雁儿·
闲亭落寞立斜阳,落叶舞,任风凉。
恍惊寒损雁踪藏,怕重来,痛断肠。
倩谁身似草幽黄?欲说起,露啼滂。
遣愁无计向天长,数归鸦,没两行。
2、
·啼雁儿·
梧桐兀自泣黄昏,叶满地,损风尘。
任谁春事去难询?纵休言,雨又纷。
隔帘帆影渡沉云,浅醉里,梦扶门。
恰啼人字不堪闻,忍揪心,忆薄裙。
3、
·离雁儿·
江洲雁字正啼哝,绿半减,荻花绒。
薄衣斑鬓几回同,怕余生,不再逢。
小楼奁镜照人慵,自别后,念孤鸿。
卷帘沈醉望疏桐,约谁来,试酒浓?
4、
·塞雁远·
残荷不语眺黄昏,塞雁远,悯游云。
转眸零落草虫询,一回回,怎个闻?
拟书心事向宫门,意满满,拭珠痕。
几年离索损幽魂,竖箫时,痛煞人。
5、
·无雁儿·
风吹叶绚楚山茫,一望里,叹秋狂。
拟求人字寄寻常,觅无踪,逝水长。
说何词句遣愁肠?二望里,远帆徨。
更深沈醉忆花黄,托谁回,玉枕凉。

七绝*近春
文/李庆东
腊月风和欲近春,荒村坐觉物华新。
大寒一日过山去,种的桃花不避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