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 || 文:朱永富

少小离家五十年,
多少往事似昨天。
如今屋在人远去,
留作余生长思念。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金色的童年,儿时的梦想,像我们这些从乡下走出来的孩子,每家也都有一个老屋。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很多老屋都已不复存在了。幸运的是我的老家由于远离城市的繁华中心,目前,仍保留着多年前老屋的模样。
两天前,我回了趟老家,我的家虽然有两间平房,外加一个小院子,但因长期无人居住,极其冷清,那一刻,当我伫立在老屋中间,面对眼前空旷、破旧、布满灰尘的老屋,思绪万千,感慨不已。面对此景,多少往事涌上心头,真正的感觉到,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对老家的感觉就不一样了。但对故乡的那种眷恋之情还是永远难以忘怀的,更是无法割舍的。因为那里毕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那里有自己童年的足迹,儿时的梦想,青年的追求,还有很多很多人生的经历和美好的回忆......
我过去曾经对老屋有过很多种美好的计划和设想,准备将来自己退休了,回到乡下好好盖个新房子,经常回老屋小住一阵,和老人们谈谈心,叙叙旧,吃吃家乡的味道,呼吸乡间田野的新鲜空气,没事串串门,和乡邻们聊聊天,拉拉呱,该是多么惬意啊!但现在看来,那只是梦想而已,当下已不可能实现了。

岁了月如梭,光荫荏苒。人的一生真的过得太快了,还没来得及实现自己很多的梦想,就已是近黄昏的年龄了,正所谓“当年青丝墨,如今鬓如霜”。而且各方面的情况都不是自己预期的那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如今老屋虽存,但物是人非,许多长辈和儿时的伙伴都远离而去了。现在的老屋已是空空如也,破旧不堪,令人感慨,使人心酸。一切都变得苍凉陌生,已没有当年家的温暖了,而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现在对我来说真有点“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感觉。因此,回去的次数越来越少,对老屋的情结也越来越淡了。但老屋在,老家就在,思念就在,每年的清明和春节我必须回去,因为那里有我们长眠地下的祖辈,有我们儿时留下的足迹,有我们的梦,是我们的根啊!这一生我们不管走到哪里,身居何位,对家乡的那份特殊的感情和牵挂,都是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因为她是我们一生中永恒的记忆!


本刊作者|朱永富:男,中共党员,76年入伍,原北京军区通信总站,历任战士,区队长,付政指,政治教员,政治处干事等职。87年转业合肥市商务局工作,1995年曾任原合肥银河大厦党委书记,在商务局工作期间,曾任人事处处长,办公室主任,机关党委书记,工会主席,调研员等职,2018年退休。爱好不多,主要有古典文学,书法,象棋,旅游、爬山、散步等。

本刊主播|陈霞,网名:璀璨中的凋零,安徽合肥人,喜爱读书,热爱诵读。追求用自然的诵读声音美化生活。信奉:不以小善而不为,不以小恶而为之


九州墨韵
聆听诗者心声,涤净灵魂尘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