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马文/张永青
(仿《鹿鼎记》的写法,配角历史人物都是真人,历史大事件都是真事,地名都是真名。短短2700多字,回答了以下五个历史问题:1、凉城县温泉由来之迷;2、北京市马神公交站命名之迷;3、噶尔丹之子赴京半路死亡之迷;4、姚启圣被重用之迷;5“乌龙”一词由来之迷。)

一 上山砍柴 意外得马
清康煕年间,在河北省三河县张各庄村(即现在的北京市顺义区张镇)有个叫张坡生的老汉,幼年父母双亡,以乞讨为生,后一个偶然机会,在前明朝宫里当了太监,明灭亡后,听说满人特难侍候,不愿留在宫里,回老家以种地、砍柴为生。
一日下午,张老汉用扁担挑着两捆木柴正顺着下坡路下山往家走,突然发现在远处的一个山凹里,隐隐约约有团黑乎乎的东西与周围的绿色形成显明的对比,那是什么?好奇心驱使,他放下扁担,沿着旁边大大小小的石头,连攀带爬奔向那山凹,快靠近时,才发现是一匹马,等他到了近前再仔细看,呀,原来是一匹受了重伤的大黑马,只见它浑身是血,也不知有多少外伤,最显眼的是右屁股上一道半尺多长的血口子,似乎还在往外流血,脖子上还斜插着一支一尺多长的箭,马尚有知觉,眼睛一睁一闭流着大大的泪滴,鼻孔偶尔还喘着粗气。
这马有救,这是张老汉的第一念头。
他试着往起扶马,马似乎也明白来人是好意,努力挣扎着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好高好大的马呀,活了六十多岁的张老汉,在宫里的御马厩里见过无数的好马名马,似乎都没这匹马高大,只见它腰背滚圆,四肢粗壮异常,浑身乌黑发亮,颈上披散着垂地的长鬃,最明显的特点是颈上有圈皎洁的白毛,就像围着一条白色围脖。
张老汉扶着大黑马缓缓地下了山,马浑身发抖,不时地喘着粗气,他们走会儿歇会儿,到掌灯时分才回到了家。
此后,张坡生老汉比以前更辛苦了,每天上山给大黑马采草药,拔最好的青草,自己宁愿吃不饱也要把粮食节约下来喂大黑马。经过他一个多月的悉心照料,大黑马奇迹般地康复了。
二 树大招风 屡屡被抢
有了大黑马后,张老汉砍柴省事省力多了,多么陡峭的山坡,大黑马都能驮着张老汉轻松地上去,一上午轻松地砍三四担柴,由大黑马驮着去集市上卖,比别人卖得略便宜些,下午早早就卖完回家了,一天卖柴的钱比以前三四天都多。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天,张老汉又骑上大黑马去集市上卖柴,一个姓宋的当地财主从集市路过,一眼就看上了他的大黑马,于是命他的管家以五两银子的价格要强行买走大黑马,要知道这时张老汉与大黑马已相处了三四个月了,马也是通人性的,人与马长相厮守,互相帮助,再加上张老汉救了大黑马的命,他们已经成了不能分离的亲人。
大黑马神勇无比,踢伤了宋财主的五六个家丁,但宋财主还是仰仗人多势众,硬是把大黑马强行牵走了。三天后,正当张老汉绝望地在村口的山坡上瞭望时,大黑马又奇迹般地跑了回来。但宋财主并未就此了事,又来讹诈这几天的草料钱以及受伤人的医药钱,把张老汉半年的卖柴钱洗劫一空。
树大招风,名高引谤。大黑马的高大威猛在方圆几十里出了名,引来一拨又一拨的歹徒来打大黑马的主意,大黑马几次被抢走,但无论别人以怎样的优越的条件对待它,重情重谊的大黑马总是能寻找机会最终跑回张老汉的家,但张老汉也因此几次被打,遍体鳞伤,没一天太平的日子。
三 人马难离,同入皇室
在紫禁城中,专门有一处院落,叫做上驷院,在文渊阁的西北部,是专门管理皇帝御用马匹的部门。上驷院里有个负责养马的人叫文瑞公来保,是有名的伯乐,很会识马,他也听说了张坡生老汉的大黑马,知道那是纯种的蒙古马,非常珍稀,要以重金购买献给皇帝。张老汉知道留着也是个烫手的山芋、惹祸的根源,一听说要献给皇帝,也只好同意了,但张老汉说这马通人性,是离不开他的,去了也可能会逃回来的,最后经过商量,来保请张老汉也一起到上驷院,专门负责喂养大黑马。
当时负责管理上驷院的养马官叫姚启圣,当他把大黑马献给康熙时,万岁爷非常喜爱,至此出行打猎很少乘轿,即使远行也常骑大黑马,并亲赐御名“乌龙马”。
四 燥渴难耐 马刨温泉
某年盛夏,康熙北巡至大同边外的宣德卫,被代噶淖尔湖那优美的风景陶醉,心情格外舒畅,策马扬鞭向北岸狂奔,一口气跑出数十里。七月流火,燥热难耐,康熙觉得口燥唇干,想喝口水,等了半天,侍卫们的马才匆忙跑了过来,一打听,所有人都以为跑不太远,都没带水。康熙很是不悦,侍卫们吓傻了,慌慌张张四处找水,这时乌龙马不知是自己也口渴,还是怕康熙惩罚侍卫,突然奋蹄刨土,不一会竟刨出一眼自流泉来,泉水清澈甘甜,水温不凉不热,正适合饮用。众人啧啧称奇,康熙更是龙颜大悦,让侍卫永远记住这眼神奇的温泉。回京后,康熙念念不忘这眼温泉,亲题匾额“马刨泉”。此后每年春秋之际,大批喇嘛、蒙古王爷和贵族们经常来此温泉沐浴,据说还能治疗许多种皮肤病呢!直到现在,这眼温泉依然水量充沛,水温适中,当地政府(现在属乌兰察布市凉城县)把这里建成了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健康疗养为一体的国际旅游度假村,迎接四面八方的游客。

五 神勇平西 误会伤人
又过了几年,准噶尔部贵族首领噶尔丹积极向外扩张,进攻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威逼北京,康熙帝组织左右两路大军御驾亲征,他凭借乌龙马的神勇无敌,一马当先,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最终击败了噶尔丹,平定了西域和蒙古草原。
噶尔丹降清后,派儿子车凌三鲁普入京任职,途中,康熙为卖弄他的乌龙马,让懂马的行家车凌三鲁普试骑,谁知这乌龙马很通人性,它还记得前不久在战场上车凌三鲁普是敌人,车凌三鲁普一上马,乌龙马就四蹄腾空,如飞似电,绝尘而去,把众人远远抛到了后面。猛地,只见它前蹄一扬,人立而起,从小马背上长大的车凌三鲁普竟毫无防备,被重重地摔在一块岩石上,大队人马追上来时,车凌三鲁普已奄奄一息,不几天就死了。康熙很是懊悔,无奈鞭乌龙马三十以示惩罚。后来人们把因搞错、误会,而导致不必要的损失叫做“乌龙”,现在更多地用在了足球比赛上(仅代表作者观点)。
六 因马重用 神马永存
由于康熙喜欢乌龙马,对为他举荐乌龙马的顺治朝养马官姚启圣也是青睐有加,一再提携重用。姚启圣不负厚望,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屡建奇功,官至福建总督、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成为康熙朝最重要的大臣之一。
乌龙马陪伴了康熙十几年,或争战,或出游,或狩猎,或北巡,始终像个亲密的战友,后来它因年老无疾而终。张坡生老汉一直在上驷院养马十来年,乌龙马死后几个月,他也寿终正寝。康熙下旨把张老汉与乌龙马合葬在了一起,并在他们的墓旁修建一座庙宇,供乌龙马泥塑一尊,据说它能保佑家里的大牲畜平安旺盛,所以香火一直很旺盛。后来当地人们称之为马神庙(位于现在海淀区阜成路北侧)。

直到清末,马神庙部分建筑被毁,但仍有牌楼和残墙。民国二十三年在其旧址建立了私立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马神庙街小学。而今马神庙早已消失,只有地名尚存,熟悉北京的朋友都知道,北京有多条公交线路设有马神庙站。
而能让人们永远记住乌龙马的,应该是“乌龙”这个词了,尤其是喜欢足球的朋友。

作者简介:张永青,山西财经大学毕业,现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教师,乌兰察布市作协会员,凉城县文联《岱海潮》责任编辑。从小喜欢文学,有多篇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话剧、杂文、诗歌等在各类媒体上发表。离奇系列故事在文学顾事平台连载,受到众多读者的追捧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