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燕归巢 九十年代左右,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的长三角,抓住对外贸易这一商机,各种厂突飞猛进的崛起,都需要大量的务工人员,这给农村青年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每年春节过后就会形成庞大的打工潮。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经济的腾飞,农民工的工价蹭蹭地往上涨,这样大多数年轻人感觉在家务农,还不知外出打工。打工尽管辛苦,但效益的确要比务农强,因此大多数年轻人,犹如胆怯的雏雁,带着初来乍到的梦想起飞,背井离乡,来到广洲的上九九,去到深圳的华强北,打工创业,这其中有打工不如意时的辛酸,有创业初期的艰辛,也有时间给他们所沉淀的踏实感,也有使梦想变为现实的获得感,但无论怎样,他们始终寻找不到自己的归属感。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加上资金的扶持,脱贫致富的好政策,给这些年轻人,带来了无限商机。 于是有一部分年轻人,带着思念,带着乡愁,仿佛成年的大雁,要展翅高飞,选择回乡创业。

今年在黑龙江省职业技术学院迎来了一大批中年新生,他们都是来全国各地的农民朋友,他们来学技朮,学文化,准备返乡创业。

其中有一位来自丹风县武关镇43岁的杨杰同志,十年前他带领一群老乡在深圳武关街开面馆,由于他们诚信经营,价格适中,经常到这吃饭的人都是咱们陕西人,他见到乡党,倍感亲近,经常给他们多加一根面,最开始这条街是新开的,没有人气,他带领一帮弟兄,一连开了二十多家面馆,成立了《乡党同盟会》,必须诚信经营,遵纪守法,由于那儿厂子多,打工的外乡人特别多,不长时间那条街道每到饭点,人头攒动,生意十分火爆,由于他们合法经营,带动了一方经济,当地政府把那条街命名为武关饮食一条街,至今那条街在深圳仍小有名气。近年来,对外贸易不如从前,深圳那边厂子经济也不景气,打工的人少了,他们的生意也开始下滑。去年他回了躺老家,看着年迈的父母,他内心无比惆怅,忧心忡忡,心想: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于是他开着车在家乡到处转悠,发现老家正在发展美丽乡村,大搞旅游产业,他又抓住这一商机。这不,他又带领一帮弟兄去那儿学技术去了,准备带领弟兄们返乡创业。这样不但能照顾老人和小孩,同时也能实现自已的人生价值。

随着互联网的更新换代,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再也不怕卖不出去。

在今年农民丰收节的年会上,有一位广西农家妇女甘有琴,在外乡打工多年,带着仅有的积蓄,在政府的帮扶下,回到家乡,承包了四十亩芒果园,她利用在技术学院学到的知识,把果园经营的特别好,芒果长势喜人,喜获大丰收。可是销售刚依靠本地资源远远不够,于是她便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网上打开销路,她不尽销售自己芒果,还为乡亲们代言销售芒果,在今年的农民丰收节上,她创下了一分钟销售十万斤芒果的记录,一举成为全国网红销售总冠军。

阿麦是巜落水天》这首客家民歌的原创者,他从小就是一名留守儿童,由外公和外婆带大,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城市的优越条件,选择回乡教书育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亲历了农村的贫穷落后。在他回到家乡和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时,发现有的孩子假装生病,竟然是想借他的手机,给爸妈打一个电话,想和他们呆在一起。阿麦感到无比辛酸,想想自己的童年与他们有过类似的经历,于是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创作了巜落水天》这首客家名曲,其中有句歌词是“一天过一天,又过了一年,娃娃想爸爸,拉手荡秋千……″。阿麦是逆着潮流行走的青年,他和其它年轻人一样,曾经有过渴望走出家门,去更远的地方,去看更大的世界。但在毕业选择时他却没有,而是依然选择了在崇山峻岭中教书育人,在面对记者采访时他却说:选择回家不是妥协,远离大都市,远离物欲,也许能更好的认识自己,发现人生更好的可能。再说国家培养我,是想让我的家乡摆脱贫困,而不是叫我摆脱贫困的家乡。他用他所学的音乐知识把摇滚和客家话结合起来组成音乐元素,宣传他的家乡,目的是想让全国人民都能记住他的家乡方言,关注家乡的发展,让在外的游子,永远铭记乡愁。

这些飞雁归巢的故事,告诉我们:他乡虽能容留我们的身体,但永远留不住漂泊在外游子的心,留不住游子们永远牵挂的故乡人。

作者简介:何淑娅,女,生于1967年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毕业于丹凤中学。爱好:跳舞、柔力球、看书、写作、养花、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