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村落 改变命运
她带领100多位乡亲走上劳动脱贫之路
文/穆创元
☞♬ ♬ ♬ ♬ ♬ ♥♥♥♬ ♬ ♬ ♬ ♬ ☜
眼下,正是外出务工的人们计划返乡的时节,在北京打工23年,已经在河北买房安家的蒋春梅却被故乡的镇政府请回了老家,镇妇联等机构,组织了一场接一场的报告会,请她介绍在北京做护工的经验。
57岁的蒋春梅,出生在甘肃省镇原县的一个资源匮乏的自然村,她不满9岁的时候,就开始外出打工的生涯。
在来北京的23年时间里,有17年是做护工,目前她依然在北京干老本行,但她从家乡带出来打工的人员中有150多人已经像她一样,走上了劳动脱贫,勤劳致富的人生征途。
今天,本编节选和分享蒋春梅所作报告的部分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和认知这样一个弱小的生命,是如何从平凡走向不平凡,从简单走向成熟,从卑微走向自信,从苦难走向成功,从贫穷走向富裕的,是如何在不幸的命运中播种希望,成长耕耘,收获幸福的。
苦难是幸福人生的最大财富
人,都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我四岁就没了母亲,是在嫂子手里长大,不满9岁的时候,恰巧县城有一位阿姨需要一位看护婴儿的保姆,管吃住,就这样,我开始了人生中第一个“打工”的旅程!
这一去就是整整三年,在这三年里,看到了富人家生活的不同。由此,我心中暗暗下定决心我要改变我自己!就在我离开那家时,那家阿姨给了我几块钱,这是我人生中淘到的第一桶金。
学习成就人生
敢闯改变命运
我用3块钱去上学,念到第七年就辍学了,年龄到了,结了婚,嫁到婆家后,婆家的生活光景一点也不比娘家强。俗话说:穷则思变!1998那年,听闻邻村有一个小学老师的妻子在北京打工,于是便用半年时间攒足的50个鸡蛋,送给人家去恳求带我上北京打工。
来北京的第一个晚上,没有找到老乡,就在火车道旁边蹲坐了一夜,黑暗寂静的荒野里,孤零零的我不怕火车隆隆而过,倒是静的可怕的时候,周围的风草动特别的吓人,几次暗自哭泣,有过是走是留的矛盾,但天亮的但最终。
第二天,我沿马路边走边找,终于找到了一家中介所,最后交了80元中介费,去了一个家庭,护理一位老爷爷和一位老奶奶。
在当时看护这两位老人一个月工资也就300元,可是我没有嫌少,也没有到处打听高工资,我护理这两位老人两年多,直到把老人护理送终,老人家属是万分感激,我也很感激我自己,因为在这两年多,我学会了很多!无论是进入家庭的为人处世、护理经验,还是步入社会探索新的工作,我都不再会有所退缩了。
(左二:蒋春梅)参加养老院组织的文艺演出
带动更多的人
走上勤劳脱贫的致富之路
当年回家过完春节,开年我就带出来了四个人,在长庚医院做护理,后来,我还在朝阳医院学到了护理证。拿到证后就转到肿瘤医院继续做护理,这一做就是整整十年。
慢慢的在我的介绍和带领下,亲戚,朋友,老乡将近二三十人都进入了医院。
可能会有人惊奇,医院护工真的很好干吗?怎么都一待就是这么多年?
其实,所有的一切,只有付出才会得到。在医院做护工,护理病人是没有地方睡觉的,大多数护工都是用医院家属坐的椅子拼在一起,凑合着过了一个夜又一个夜,有时就是坐在椅子上,爬在病房的床头柜上熬一夜,条件好点的,就买个折叠椅,白天藏好,等到晚上医院熄灯后,悄悄拿出来打开,蜷缩着身子将就着过一夜……在北京租房住的时间里,搬过20多次家。
即使如此,我和老乡们都坚持了下来。不但挣得一年比一年多,而且得到的赞叹和感谢越来越多!这也是一份荣誉,是自己的双手创造的。工作没有廉价之说,只要是自己付出得到的都是光荣的!往前走,相信着,走着,好日子就会来到的!
蒋春梅把自己的爱人,儿子、儿媳妇、女儿等亲人、亲戚带出来打工,有的做护工,有的做保安,或者做些小买卖,虽然大多数人收入并不高,但是大家都很勤勉,勤劳。现在,蒋春梅一家人齐心合力,在河北买了新房,安了家。
就在这些年里,我每年通过电话,熟人托熟人介绍老乡到北京打工的足足有一百五十多,其中打工十年以上,至今还在打工的占三分之二,他们当中,挣钱可观的有陈应来,范应霞,韩红霞,蒋贵林,田思巧,秦应霞,李彩霞,马爱红,马建红,李和平,慕创元等。
蒋春梅创业故事巡回宣讲中的一个现场
景春梅一家人在北京租房住的时间里,搬过20多次家,现在,一家人在河北买了楼房。她带出来的人中,有的用打工收入修建起了家庭住宅,有的也添钱帮忙给家里买房买车,就连一些平时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常年在家打麻将,下棋的懒散人也被我动员到北京,也尝到了挣到钱的甜头,带他们出来,我没有收取过他们一分钱的感谢费。出了自己家门,在外面乡里乡亲,胜似亲人,互帮互助,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而己!

【本编】 :
心疼你每一步爱的艰辛
蒋春梅在家乡做报告的主题是鼓励大家,勇敢的走出闭塞的乡村,到城市中,通过勤劳付出,改变自己的命运。
她演讲中篇幅最大的是鼓励人们勇敢的走出过去,走向未来,如何以良好的心态,脚踏实地的学习成长,去面对全新的生活,如何以一颗爱心、诚心、耐心、细心服务好每一位老人,每一位患者。
阅读蒋春梅的演讲稿,感受到的是生命之河的激流勇进的自信流淌。
与蒋春梅微信和电话的交流,感受到的是她的成熟、善良、宽厚与稳健。即使是业务上的互通,也能感受到她的大爱与善良的付出。
护工在北京这样人口密度极大的一线城市中,是一个有着相当人数的群体,他们在千家万户有需求的家庭中照护老人,看护病人,打扫卫生、洗衣做饭,不可或缺的成为很多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他们在医院、养老院为老人和病人端水喂饭,每天重复着家人和医务人员都下不了手的照护工作。成为医院、养老院离不了的职能岗位。
她们很少有休息日,因为都是背井离乡,即使有休息日,也不方便和亲人聚会,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很多人即使是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受到了很大很多的委屈,也只能自己咽到肚子里,慢慢的消化宽解。她们认命却不完全服从命运的安排,勇敢的去面对生存生活成功之路上的千难万险,这个一个靠勤劳付出追求生存、生活发展权利的群体,是值得我们这个社会认同、尊重和爱护的。
北京福祉之家养老服务驿站的护工和老人
护工群体几乎没有自己的业余生活,没有地方娱乐,她们往往会是被社会和世人所忽略的一个群体,比其他人群更难融入城市生活,然而,她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追求和自信,有自己的亲人和亲情,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想蒋春梅这样的质朴人生,还收获了自己引以为傲的幸福和成功。
为蒋春梅笔录整理撰写编辑这篇演讲稿原创的作者---幕创元也是一位在文学创作上达到一定高度的作家,在北京护工岗位已经工作多年。
(本文来之:北京社区养老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