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的教诲
作者◎杨开华
父亲离开我已三十三个年头了。三十三年里,性格开朗豁达的父亲,经常出现在我的梦里。还是那件蓝布中山服。披着蓑衣,戴着斗笠。赶着我们家那头老黄牛,在斜石坡上劳作耕耘。我的心像大蒜辣熟阵痛,彻夜难眠泪湿枕。
父亲的一生,是饱经风霜,劳苦艰辛,默默奉献的一生。
一九四二年,兵荒马乱,一家人五裂四分,背井离乡。从开州逃荒漂流到达州通川区北山立马村。住岩洞,帮长年,饥肠辘辘若争春。解放后,两间土墙茅草屋,一头黄牛二亩地,五个子女加母亲,是他的全部家当和生命。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起居吃住行,是他一生的担当和责任。
岁月沧桑,劳苦艰辛。过度劳累使他早早秃顶,白发鬓鬓。肩挑背磨,驼背弓身。厚厚的一双老茧比牛皮还硬。一道道皱纹深沟镌刻着岁月的烙印。可他却咬紧牙关拉满弓,一声不吭。
父亲一生都把心掏给儿女和家庭。对子女深爱严导,尽力尽心。常常教育我们要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团结友爱乡邻乡亲,尊爱自己,尊重他人。父亲的形象和深深的教诲,就像我们家祖传下来的那盏铜油灯。既照亮了父亲炽热滚烫的心,也照亮了他的后人——我们。
斗大的字不识几个的父亲,教育子女从不恶语加木棍,而是形象深动道理明。
在我当兵即将离家的时候,他从邻居家去挖回几棵槐树苗。让我在地坝边栽下它。父亲和我一道边栽边说:“选苗苗要正,原土带须根。栽在阳山处,阳光不遮阴。树杆不歪斜,防风要加衬。道理很简单,树苗好比人,长大要成材,从小得扶正。树长你也长,家是你的根!"父亲一席话,触动我的心。让我出生社会走正道,做个成才正直人。让我不忘生我养我父母恩,家是我的根。后来,我每次回家探亲,都得给槐树修枝剪叶,培土施肥打药灵。如今,那几棵参天的槐树,已成为我家门前的一道靓丽风景。
父亲视土地为命根。他常给我说:“天干饿不死勤快人。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人哄地皮,地皮就哄你肚皮。"在我们家那几块自留地,仅管是在红石骨子梁上。在父亲的辛勤耕耘下,就是比别人家的种得好,年年都有好收成。小麦间种碗胡豆,玉米间种蔬菜青。田边地角栽青菜,厢沟边上栽莴笋。起早贪黑地里刨,除草培土肥施勤。哪怕天旱雨淋,也是粒粒饱满菜青青。
他不仅种好自留地,还披星戴月开荒茅草坪,抖去杂草地果根,使荒草地变成玉米林。妈妈做的苞谷馍,甜透了我们全家人的心。
父亲是从旧社会的苦日子熬过来的人。是共产党毛主席拯救了劳苦人民,对党的恩情特别深。在“四清"运动和“文革"期间,无论形势怎么变化,无论自己受到什么曲折和打击。始终相信党,相信毛主席,对党忠诚。记得有一次我回家探亲,在和父母拉家常时,无意中讲到了我在工作上的一些不顺心事。父亲看我情绪有些低落,便拿出他常喝的老白干与我对饮。
深情地教育我:“人活着本来就是毁誉兼有的,不要太看重别人的说三道四。沧海横流,人间正道。只要问心无愧,就要善待自己。你是当干部的,肚量要大,只要你不偏左,不偏右,永远跟党走就没事的!"从父亲的言语里,我悟出了人生“心以苦则苦,心以乐则万事乐"的道理。让我体会到顺境时不忘乎所以,逆境时不丧志恢心。法律原则底线要把准,笑看岁月得与失,唯有对党要忠诚。这种感受是刻骨铭心的。是父亲的教诲铸就了我的人生。如今,我也时常把父亲对我的教诲和忠言来教育我的儿孙……
2019.1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