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 走 的 大 禹
芮城 杨学亮
岁尾年头 ,全国当代诗人、作家一行六十多人在著名诗人毕福堂老师的带领下莅临芮城大禹渡采风。
作为一个文字爱好者,我很荣幸。近距离地领略了各位老师的文采、风采。此刻,冬阳斜照在大禹渡浩淼的水面,每一滴流动的水无不携带着历史的光芒与气息。芮城的盛情,在冰凌中倾洒,在杯酒中敞开,在憨厚中诠释。

倚巍巍中条,瞰滚滚黄河。流经芮城县境内80公里的她,用温馨的臂弯将我们揽在怀中。大禹渡,是芮城的骄傲和自豪,是黄河唯一以人命名的渡口。
站在渡口,极目远望,暗淡了多少刀光剑影,远去了多少鼓角铮鸣。一百七十五立方青石,把一段传奇,砌成了一个高度!三过家门而不入,讲述着一代巨人的丰功与伟绩,也诉说着一段艰辛与心酸,更描绘着一场自强与抗争!
我努力弯曲着身体,一遍遍仰望:寻觅一个高度,深掘一段传奇,考研一种文化。于是,一群满怀虔诚的诗人、作家、学者在大禹渡的夕阳里,与奇迹和传铭留影,与黄河和大禹对话,将精彩与柔情在古魏大地上激情飞扬。

热情的李总,盛宴八方来客。夜深,人静,风起,酒浓。深沉的大河面上托举起星空,深邃而辽阔,牵着思绪放牧九天。演绎了多少芮城人的豪爽与激奋!魂迁了多少游子的思念与牵挂!包容了多少凡人的辛酸与抱怨!今夜,不醉不归。
卧听涛声,作为一个普通的寻访者,第一次躺在定河神母的怀抱,那酣睡的呼噜声,在106级台阶的“滴水奇声”中回响,与奔流的河水交融。每一朵浪花的奔腾,浓缩了时空,掀开了思潮。我听到了黄河作为伟大的自然存在与人类和谐相处的动人乐章;我听到了黄河岸畔子民的欢声与笑语;我听到了一个巨人与一个伟人跨越时空的对话: 黄河宁,天下平。今夜,真的醉了!

屹立神柏,穿越管坡,跪拜神母……我努力地寻找芮城的刻度,大禹的刻度,黄河的刻度。抟一把泥土,渗透着回音;拾一片旧瓦,镌刻着文化;掬一捧河水,讲述着故事……
我相信,作为历史人物的禹,不只是一个传说。我们只需拨开历史些微的缝隙,就依稀看到他作为一个王朝之父的眉眼音容。不,是一群人,一代一代人,把这黄河文化的血脉延续,把治理黄河的故事传递,让黄河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站在黄河边,站在条山下,行走在芮城的每一寸土地,我找到了答案。肯吃苦,有智慧,两种特质糅合在一起,是芮城人的写照,是大禹精神的缩影,更是黄河文化的精髓。这一波一波的欣喜,一次一次的骄傲,一件一件的自豪,这不正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方向!
行走的大禹,是一座丰碑,用心守护,永远永远!

【作者简介】杨学亮, 山西芮城人,笔名一笑而过,一个热爱生活,热爱文字的男子,业余时间会写点心灵碎语,有数篇文章见地方报刊,杂志,平台。习惯用云淡风轻的笔尖来续写搁浅在流年里的慌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