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图片)
光棍汉的七夕节
文/赵芝存
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骑马掉了下来,摔的不省人事。众人急请大夫把脉开中药,熬好药给他灌下去,保住生命。他醒过来,但腰疼的不能动弹,在炕上就趴了一年多,能站起来走动了,腰确直不起来,只能猫着个腰走路。
他在家族的叔伯兄弟中排行第十位,人们叫他老十、十叔……,背后都叫他"罗锅"。罗锅不能参加生产队劳动,队里每年都供给口粮,但在弟弟挣的工分里扣下口粮钱。
他是一个不甘示弱的人,把自家的院子扩建成园子。种菜,种葵花烟,维持生活。独自过着自食其力的日子。当地人叫"光棍汉子家"。
罗锅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没儿子怕百年后入不了祖坟茔地,就把弟弟的儿子过继来,改嘴管他叫爹,顶他的支分。光有这一个条件还不行,他托人在几十里外的地方给自己订一门"阴亲",也叫"鬼亲"。他骑着毛驴去拜见丈母娘,给她买衣服、瓶酒、果子等礼物。丈母娘诉说女儿病故的过程,流下痛苦难过的泪水。罗锅也伤感的流出真情的眼泪。
罗锅买上香表、纸钱到没见过面的鬼妻坟上祭拜,烧香、烧纸钱,跪地磕头祷告:我没见面的妻呀!可惜你走的太早了,咱俩还没说过悄悄话呢!还没来得及恩爱呢!都有没结婚的苦衷,我过些日子来接你……
罗锅回到园子屋,请木匠打匣子,找侄子赶牛车,自己坐车去起鬼妻的尸骨。按农村的风俗习惯,把起坟办理的细致、体面。他有过继儿子,把鬼妻的尸骨名正言顺的安葬在祖坟的茔地里。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传说,王母娘娘允许织女在七夕节这天会见牛郎,织女走出宫庭,看见远处的牛郎挑着两个孩子急驰而来,织女伸开双臂飞奔而去。王母娘娘见状,急忙从头上摘下金簪子在织女牛郎之间划一下,立刻出现不可跨越的天河,隔离牛郎织女滞留两岸。天下的喜鹊、老鸹都飞来搭鹊桥,让牛郎织女从鹊桥上走到一起拥抱传情。还传说,七夕节这天,起五更到黄瓜架里能听到牛郎织女的哭诉,能听到天堂哪边的亲人说话声。
罗锅信以为真,在园子里种两大畦子黄瓜,搭上黄瓜架,七夕节这天,起五更蹲到黄瓜架里听声音。
七夕节是立秋的季节,昼夜温差大,气温变化快,蒸发的水分在植物的叶片上挂满晶莹的露珠,绚丽多彩。
罗锅从黄瓜架里出来,从头到脚都被露水湿透,冻的哆哆嗦嗦。邻居问他 :"罗锅,你听到啥了?"
他摇摇头说:"不告诉你。"
罗锅不怕露水湿,不怕冷,年年坚持在七夕节这天起五更蹲到黄瓜架里听,就是想听到在天堂哪边的鬼媳妇跟他说悄悄话。
这个罗锅就是我二大爷。

(网络图片)
作者简介:赵芝存,克什克腾人。曾当过大队会计。乡财政所长。热爱文学。七十多岁还写自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