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论:赵丽华《风沙吹过》中事实的诗意
风沙吹过
风沙吹过草原
风沙吹过草原的时候几乎没有阻挡
所有的草都太低了
它们一一伏下身子
用草根抓住沙地
风沙吹进城市
风沙终于吹进城市
在城市的街道上
它们飞奔
步伐比行人还快
它们遇到混凝土建筑
遇到玻璃幕墙
它们一路地往上吹
带着情绪往上吹
在最高的楼层
呜咽得最厉害
风沙吹过我居住的城市
向南一路吹去
风沙还将吹过我
吹过我时
就渐渐弱了下来
这首诗一开始就大段大段地描绘风沙,风沙如何如何吹过草原,风沙如何如何吹过城市,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所以有这样的效果,那是因为对风沙细节的刻画。细节,细节,正是细节把读者带到了“现场”,让读者身临其境。这是语言艺术常用的技术手段。无论是小说,还是诗歌。卡夫卡《变形记》,表现主义的杰作,整体荒诞,细节真实。当然它的这个真实,不是和客观事实相符合,它是艺术表现的真实,逼真。与之相对,有一种写作,喜欢用大词,什么灵魂,什么永恒,空空洞洞,不着边际。庞德说不要沾抽象的边,就是这个意思。
再谈谈风沙。首先,它是自然的风沙。人无限膨胀,并不是把自身看成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是凌驾于自然之上,改造自然,战胜自然,造成环境恶化,后果之一就是我们常见的沙尘暴。其次,风沙拟人化了。它们飞奔,步伐比人还快,它们带着情绪,呜咽,这里把人的感觉、人的行为特征、乃至人的情感赋予了风沙。第三,风沙有暴力和邪恶一面。它们面前,草原上的草们都伏下了身子,用草根抓住沙地,虽然它们在城市遇到了一点点阻碍,使得它们有点情绪,甚至呜咽,但它们还将穿过这个城市,一路吹下去。第四,它们还是社会学意义上的风沙。因为,风吹过我时,它们弱了下来。如果是自然的风沙,它们不可能因为我,因为它们吹过了我,就渐渐地弱了。正是在这里,风沙完成了从自然的风沙到社会学意义上的风沙的转换。诗所表达的,远不是自然环境的恶劣,更是生存环境社会环境的恶劣。
风沙为什么会变弱?因为它们遇到了我。人,万物之灵长。世界是我的世界。我是世界存在的全部意义。因为我的这个世界,因为它的强大,所以,我的感觉中,无论它们是什么样风沙,都会渐渐地变弱。西方主流文化中,意大利文艺复兴,承认人性合理,从神那里讨回了基本人权,法国启蒙运动,赶跑了上帝,用理性衡量世界,人类逐渐地自信和膨胀起来。
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就是对事实的呈现。事实的诗意。事实,不仅有风沙这个客观事实,还有“我”,我的心理世界和精神世界。至于我的这个世界它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因为它的存在,风沙就渐渐地变弱了,诗中并没有透露。这是留给读者的,给读者以想象空间。
风沙,以及“我”,不是象征。象征主义要不得。现代诗,事物就是事物它本身,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诗意,是它自身的诗意,无需靠别的什么来实现。就是呈现事实,一个风沙的世界,一个”我“的世界。
大友
2019.12.19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