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原沃土滋生的乡愁
——读杨新润散文集
《乡愁的模样》感言
文/童双勋
杨新润先生新近出版的散文集《乡愁的模样》,是他继《老父的家园》《炊烟的香味》之后的第三部以乡愁为主题的著作。这部由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阳光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散文集,收录了杨先生近年来撰写的近200篇(首)散文和诗歌,计35万字。可见,作者对乡愁的无限情怀。

乡愁,是走出故乡的游子站在异乡的大地上远望苍茫,发出的一声声最为动情的呼唤。远离故乡的游子,都会眷恋思念自己的故土家园。乡愁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见主题,不论时空如何转移,她都弥漫着无尽的沧桑,潜藏着历史的厚重和辽阔,传唱着有温度的色彩和韵律。中国文化史中,乡愁始终是庞大的文学命题,在一页页历史深沟里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字。新润先生向广大读者展示的乡愁,则寓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现实性为一体,每一篇(首)诗文都富有哲思,别有风味。
“乡愁,既有原汁原味的田陌村落,又有地地道道的乡风民俗;既有暖意盎然的青山绿水,又有文化气息充盈的秦腔、剪纸、皮影戏等非遗传承;既有难以忘却的哀怨惆怅,又有充满诗意的壮美和积极向上的力量;既有我们已经熟知的满山遍野的欢声笑语,又有久远年代黄土深处的苦难凄楚和奋发图强。”“乡愁不会重复,但押着同样的韵脚。历史的沉淀与时空的转换,随时随地都存在着,只是需要我们用沉思与乡音倾情交谈,用深思与乡土唤醒沉淀,在不断反刍中让枯燥干瘪的黄土地年轻起来,并赋予生机。”《乡愁的模样》向读者展现的这些乡愁的韵味,正是先生作品接地气、有厚度的真实体现。
新润先生的幼年、少年和学龄时代,都在扶风度过。而后从军、在他乡就职,一颗眷恋故土的心却从来没有走出故乡。从事外事工作25年间,他到访过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反反复复的聆听发达与落后,走马观花的阅览富足与贫穷,既使他开阔了眼界、拓展了胸怀,也使他对乡愁的含义有了全新的思考。离别故乡50年间,新润多次回乡省亲;因公出差踏访天南海北、花甲之年退休还乡久居,又使他对乡愁的内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故乡情思》《有妈就是家》《乡愁碎话》《故乡是我生命的根》《说给故乡》《永远的情书---写给故乡》《故乡四季美如画》《陕西名吃可不少》《总想把心掏给你---献给故乡》《游子思乡》《我说陕西》《走在退休路上的村庄---写给故乡》等等……这一页页貌似书写故乡、实则畅想远方的诗文,正是他对乡愁深思理解的真情回放,篇篇引人入胜,章章精美耐读。
我和新润先生是一起从西府周原黄土地走出来的乡党战友,真可谓同根同源、同乡同志、同情同感。捧读他的诗文,使我不由得回味故乡扶风的一切:“故乡,是我人生的源头,是我生命的根。思乡,是游子一生的必然;是一种幸福的折磨。”“故乡是远隔千山却安放心灵的老家,是时常忍不住想拨的号码,是天天说也说不倦的家常话;因为,故乡定居着我的亲情、我的牵挂,魂牵梦绕却永远不能放下。”这些文字,充盈着满满的乡音乡俗,填满了说不尽道不完的真情实感,读起来倍感亲切,似乎身临其境,挚爱有加,仿佛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

《乡愁的模样》散文集精品连连,字字句句情深义厚,使我百读不厌,爱不释手:从《秦腔厚土》到《故乡人讲究礼数》,从《农村养老服务社会化问题探讨》到《麦包里装满幸福感》,“乡愁是我生命内核中的重要元素,思乡是我人生分子式的构架。时光刻在老宅的年轮里,记忆缝进屋燕的叫声里,乡音织进深沉的泥窝里,思念嵌在老妈的叮嘱里,牵挂系在老父的皱纹里,乡情印在乡邻的笑颜里。时空有量,乡愁无尽。”……捧读新润笔下流出的这些优美的文字,既让人心情豁达、激情盎然、思绪万千,又抚慰心灵、令人陶醉、回味无穷,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我们同年入伍的乡党中,新润是科班出身的写作高手。他思想锐敏,发表文章多、文体种类多、获奖作品多。其作品视野宏阔,视点居高,涉及领域宽广,给人力量,催人奋进,处处充满正能量。同样的乡愁,在他眼中“乡愁不是忧愁,乡愁是一种情怀。”因此,他笔下的乡愁,满载着对农耕史迹的依恋、对现实问题的忧思、对美好前景的向往;他书写的乡愁,是源于黄土莽原的呐喊和歌唱,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真实感悟,也是我们所有乡党战友的共同心声。

新润是我的乡党战友,也是我的良师益友。他为人谦和不图名利不事张扬,既勤勉好学谦虚谨慎,又有一定的文学造诣。凡出自他手笔的文字,从标题句段到标点引语,总以名篇佳章为坐标,总要求处处精益求精、字字精雕细刻、篇篇谋求精品。我的拙作常送新润指正,一经他修饰润色,文字简练了,思想性、文学性、可读性却大大提升,真让我感叹“无可挑剔高人一筹”。我和先生兴趣相投情感交融,有共同语言、共同爱好和共同追求,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有缘和他交流,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获取。因此,我非常赞赏新润看待事物独特新颖的视角,赞叹他小中见大举一反三的哲理思辩,欣赏他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写作韧劲,更喜欢阅读他乡愁题材的抒情散文,语言朴实却美仑美奂,文字干净却韵味十足,真可谓精神食粮感人至深!
经杨先生的热心鼓励,旅居银川的扶风乡党自愿形成业余写作“小群体”,适时约聚,畅谈家乡巨变,交流写作体会,荣以“扶风墨痕”冠名,向各类媒体荐送诗文习作。由于所撰文稿乡愁题材居多,“扶风微传媒”特意开辟“扶风墨痕”专栏,使旅居宁夏的扶风乡党赞颂故乡、展示才艺有了好平台。
乡愁是挖不尽的富矿,乡愁有说不尽的话题。借新润先生描画的《乡愁的模样》,让周原沃土生长的乡愁更好地滋养和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用厚重的乡愁唱响新时代的辽阔感,不断激励、鞭策和鼓舞我们奋力前行!
2019.12.16
作者简介:

童双勋,笔名里劝,陕西省扶风县人。1952年生,1972年入伍,从军26年,1997年转业地方工作。先后任文书、干事、政工科长、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武装部副部长、邮政局办公室主任、《宁夏邮政报》总编辑等职。编著有《公文写作与公文规范处理讲座》《童双勋见报稿件汇编》《童双勋工作研究文章选》《宁夏邮政报评论员文章汇编》《我的人生旅途》等。《扶风县军事志》《天南地北扶风人》《青铜峡军事志》《吴忠邮电志》等丛书收录其业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