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作家潘维健、巴兰华分别
获得首届师陀小说短、中篇小说奖
历时二十个月的首届师陀小说大奖赛于2019年12月18日评审结果揭晓,我省作家潘维健、巴兰华榜上有名。
为了纪念开封籍现代文学名家师陀,同时鼓励创作,发掘新人,期待反映当代中国新面貌的作品问世,师陀文学馆与大观杂志社于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举办了首届“师陀小说奖”征稿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作品1360篇,其中中篇小说239篇,短篇小说630篇,小小说491篇。
大赛采取隐去作者姓名和简介进行评审的办法,经评委严格初评、终评,最终评出师陀小说奖(中篇小说)4名,短篇小说4名,小小说2名,中篇小说优秀作品奖12名,短篇小说优秀作品奖12名,小小说优秀作品6名,新人佳作奖3名。
其中,我省作家潘维健的短篇小说《永远的村庄》荣获师陀短篇小说奖,巴兰华的中篇小说《年轻时代》荣获师陀中篇小说优秀作品奖。
本次小说大赛评委主任:
何弘,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任,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评委。河南省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河南文学院院长。
评委:
顾建平,《小说选刊》编辑部主任、编审
许晨亮,《中华文学选刊》主编
文清丽,《解放军文艺》副编审
李国彬,《安徽文学》主编
本届小说大奖赛来稿突出了三个特点:
1.参赛作者分布广阔,河南、河北、广东、广西、黑龙江、内蒙古、山东、山西、云南、四川、湖南、香港、澳门等多个省份和地区的作者都有参赛。少数民族作者创作势头高涨,蒙古族、藏族、哈尼族、白族、壮族、苗族的优秀作者纷纷结合当地生活经验,写出了极富民族特色的小说,让人耳目一新。此外,还有来自美国、新加坡、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华人作者,聚焦海外华人的生活,反思中外文化的差异与碰撞,记住乡愁,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与眷恋。2.参赛作者年龄跨度大,除了知名作家笔力长健,文学生力军九〇后、〇〇后也不遑多让。一些初涉文学的新人,虽文笔稍稚嫩,却极富思想与诚意。3.参赛稿件内容广泛。乡土题材,都市题材,青少年题材,历史题材,民俗题材,老年题材,青春题材都有相关作品。总的来说,本届大奖赛参赛作品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视角独特,作者们都在努力关注平凡人,讲述当代中国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和中国优秀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