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雄安新区火了。自国家规划公布后,之前这个少为人知的地方,一夜之间天下尽知,炒房团去了一波又一波。
可是,你知道这里的历史也曾是异常辉煌的吗?你又知道它未来的规划蓝图有多牛吗?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

先来说历史。
换用今天的话来说,一千年以前,这里就是边境特区,而且是军事、外交、经济全方位的特区!
大宋时,由于五代十国时,燕云十六州,也就是今天的北京一带,被辽国占领,所以现在的雄安新区一带就成了大宋和辽国的接境线,大宋专门在此设置了雄州府,管辖范围就包括今天的雄县、容城县和安新县大部分地区,州府就设在雄县。
两国约定为兄弟之国,以雄州北面的白沟河为界,世代友好。在之后的一百多年间里,宋辽果真一直友好。因为宋辽两国军事、经济、外交都在此进行,雄州也就成为当时异常发达的边境特区。
条约虽然签了,友好归友好,但纸上的约定终归不安全,怎么办?这就要说说白洋淀的来历了。
我们知道,辽国强在骑兵。防住骑兵就防住辽国了。怎么防骑兵。种树,在边境上种上密密麻麻的树木,看你骑兵还怎样南下!
但辽国也不傻,你种树防我,我就派人砍之!由是,双方冲突不断。怎么办?我种树你可以砍,我挖坑并蓄水,你就没办法填了吧。而且,这水也不能太深,因为太深了,就可以划船了啊。
就这样,挖坑蓄水就成了大宋国策。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大大小小一百几十个淀就被挖出来了,之所以叫淀,不叫湖,就是因为水浅,最深的地方也就六七米。
白洋淀—————最初是宋国的军事防御工程。

要影响未来中国一千年,绝不谦虚,毫不犹豫。
更令人震惊的是,如此重大的国家战略,此前在正式媒体和传言中,从来没有人能够预料到,直到突然宣布,国人才第一次听说。局势吊诡。

雄安新区,在国家层面第一次表述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自然非同小可,实体现了五个重大战略使命。
①:明确雄安为首都副中心,通州为北京副中心。缓解北京负担。
缺水多雾,拥堵不堪,北京之弊,举世皆知,无需多言。
此前,解决北京问题,有两种思路,一是在中原地区另择新都,学习韩国和巴西等国,彻底迁都。此议提出了几十年,无数学者倡议,迁都牵涉到各种利益关系太多,最终未落实。
而传闻中的首都东迁通州,亦没有落实。更多国内看不到的机密请添加微信:lxw321ch(好)申请热点阅读,同意后方可看见!原因很简单。北京人口众多,不堪重负,关键不在北京,而在中央,资源都集中在中央。仅仅把北京市政府迁往通州,不解决实际问题。
声在东边的通州,落在西边的雄安。可谓声东击西。
西圣
而本次设立雄安新区,未来的一大使命,则是分担首都功能。

国家规划中,雄安新区有七个重点任务,五条暗示其将成为首都副中心。
第一条建设智慧新城,第二条打造生态城市,就是要再造一个更美丽现代的副都。告别缺水和雾霾。
第三条发展高新产业,第四条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暗示未来北京的高新产业,以及中央的部委和央企、医院,高校等,部分将迁到雄安。
第五条打造高效交通网,就是要建立副都的交通地位。
雄安新区一出生就风华正茂,远期建设2000平方公里,超过深圳1996平方公里,浦东新区1210平方公里,副都气象,大器初成。

②:分散首都政治经济风险,稳固国都
建都北方,在中国传统心理上,代表为正统和大一统的吉兆。
但是时势一直在变。
朱元璋北伐,孙中山北伐,也可从南向北。同时,中国千年来首都东移,风险逐步加大。尤其现代式海权时代,沿海首都,安全存在隐患。
南水北调工程涉及人口4.38亿,国家为保首都用水,不得不牺牲几亿人的利益,并且花费巨大民力财力,强行改变自然规律,强行让水往高处流,但是,未来隐患巨大,首都虚化,,相对安全。
③:解决京津冀问题,打造新的增长极
国家倾注了巨大雄心,定位甚至高过滨海新区和重庆两江。
京津冀协同发展,一直未能彻底完成。京冀两个直辖市夹着一个河北省,难以协调。而本次设立雄安新区,实际上等于为河北加持。调深圳市委书记进河北,有加大河北发展力度之意。未来,与京津与河北发展权限和力度基本对等,有利彻底落实京津冀发展计划,打造新的增长极。
京津冀相对长三角和珠三角,在经济上处于下风,而雄安新区的设立,寄望于其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全面崛起,三足并立。
④:打破既得利益格局,乱中求治

历朝历代的迁都,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政治目的,即摆脱就有利益集团的控制与羁绊。北魏迁都洛阳,旧贵族之间盘根错节的利益纠葛,就此被摧毁。
哈萨克迁都,可为中国借鉴。哈萨克迁都中部小城阿斯纳尔之后,中央机关的公务员总数削减一半,很多不愿意跟来小城的官吏阶层,均在类似“赎买”机制之后,得到平安分流。各方大佬,各种利益集团亦远离新都,并且被分散。
今日中国改革已至中流,每向前一步,日感吃力,利益集团势力强大,而且阶层固化的趋势明显。雄安新区的设置有利打破这种利益格局,摆脱既有利益牵制,创造新的改革氛围,开创新的局面。

⑤:重启改革新时代
尤其是直辖市的发展,令人失望。国家设立直辖市,本意是希望其在改革方面冲锋陷阵,但是,最近几年,北上天等直辖市反在很多领域改革落后,比如户籍制度改革,教育医疗改革等领域,不是领先全国,而是落后全国。更多国内看不到的机密请添加微信:lxw321ch(好)!申请热点阅读同意后方可看见。
雄安新区将摆脱北京式利益格局,一片荒原好纵马,锐意改革,成为新的改革发动机。
有人说:以后从北京去河北才安检,回来不用安检,只查京牌。
也有人说:现在广州已经被深圳寄出一线城市了,北京未来一定会被雄安挤出一线城市!
但也有人反驳说:广东人说一句吧:广州一直比深圳好,深圳除了钱什么也没有,广州有钱还有别的资源……
有人说:你,聪明过人,被财上海和任大炮忽悠得认为,京沪永远涨。看到北京房价一涨再涨,觉得新文化街的新华社小区就是硬通货,15万不在乎,瞬间在2月的春天里上了车。
没想到,北京3月的天依旧寒冷。天边雷声袭来,你有点慌张,不过不要紧,你并不在乎,因为你认为雷声过去,夏天就会来的。
大大犹如一个扳道工,把这些年轻人的火车引到了天安门南151公里(这次不再是天安门南51公里)。
这下,这些年轻人被拯救了,那些北京租牌的人被拯救了,挤在五环外的部委小科员们被拯救了,被房贷折磨得死去活来的码农们被拯救了。
而你的脸却突然肿了,《新闻联播》康主播一句亢奋的“千年大计”告诉你,谁才是庄家,谁才是主人。
早早的上了车、买了房、有了二胎、买了二套、三套,
现在的年轻人已经被大我们十年的人甩出了好远。

但是没关系,雄安新城出来了,
或许这是属于年轻人的1318,
我们看好雄安,因为雄安是年轻人的,
你们有房不愿意走,无房的可以去打拼,
至少在那里,年轻人还有机会。
于是有人天马行空的想:三山五园故宫整体搬到雄安,软件园整体拆除建城市森林公园,金融街丽泽商务区改成金融博物馆,产业全部搬迁到雄安。
北京危急,通州危急,人走楼空,会有几个跌停板!
但又有人啪啪打脸反驳:北京单单一个沉淀几百年的旅游资源目前没有一个国内城市能代替,一个白洋淀能够代替避暑的北戴河作为会见各国元首的庄园还可以。
正方又出来说:韩国建设新首都只用了五年,巴西建设新首都巴西利亚只用了四年,以中国的能力,一年行政审批,两年建设,不出三年,完全替代北京。
最后还有人长篇大论,洋洋万言写出来《关于雄安新区,你所有的疑问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抠1.为什么要做雄安新区?
A1:北京这个城市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是不太能够找到先例和参照的。不同于商贸、金融、科技或者纯粹有着珍稀资源的发展路径,北京从二环扩到五环甚至六环完全是权力叠加的结果,北京城市发展的路径是权力资源。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权力并非是一种简单的政治权力,准确的说是政治附生的经济权力。因为两会三院四总部从建国一直都是在北京的,前三十年也没见北京扩了多大。北京的扩大是在90年代中期市场经济地位确立以后才高速发展的。有兴趣看看二环边到五环之间大部分是什么单位或者漂亮的办公楼是哪些,大家就清楚了。
比如金融街的大金融企业、比如北三环的中国国际科技会展中心,比如东三环的中石油总部。这些单位和企业的出现和崛起的条件是市场经济,幕后和实质是官商。北京的繁荣和发展其实靠的是它们,它们自身带来了GDP,它们拉动了上下游和各种为之服务的企业。
北京大部分繁荣都是靠这个基本骨架叠加起来的,同时也因为有了这个骨架叠加的繁荣,反过来使这些单位和企业更具有活力(你也可以把这种活力看作是一种掠夺性的吸血也行),这些单位和企业更依赖这个地方。
机制只能决定北京的发展是摊大饼的,而且是超越于北京市政府的摊大饼。我们经常说,北京市政府的管治能力很弱,其实略有点不公允。因为很多企业和单位是超越于北京市政府之上的,所以市政府其实也很头疼的。这个机制造成的好处是造就了北京这个世界级的超大城市,给予了成千上万人的工作机会和阶层流动的可能。但是坏处显而易见,交通拥堵、人居环境恶劣。
然而,这个发展机制本身是个死结,北京市政府动不了,这些单位和国企不愿意动(怕丧失掉自己手中全部的资源和懒以生存的城市环境)——但是这点实际上正在改变,因为现在北京的环境已经使得这些单位和企业的运转变得越来越不经济,比如交通拥堵成本、比如房屋成本,比如高房价对于最优质员工的吸引力等等。
其实北京发展最揪心的还是两点,这两点是决定性的。一个是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特别是水资源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大概五年前我听过的报告是,保守估计不超过2500万,这也是北京规划人口的根本依据和来源。水这玩意儿开不得玩笑,没有是会死人的,是会拉高经济发展成本的。
另一个就是北京房价,北京房价高低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问题,而是一个人心问题,是一个政治导向问题。在过去一个时间段里,北京房价对于全国经济投资走向是有风向标作用的。
房价高,套利多,钱都进楼市里了,实体经济恰好又遇上寒冬,这点是领导不能容忍的(换句话说,上海房价如果是纯粹的市场行为,你改怎么玩就怎么玩),特别是这种高房价不仅给单位和企业带来困扰,也给中央的运行带来困扰(别以为中央有福利分房就没问题,问问身边部委的公务员就知道了)。
这一切是这个机制内部解决不了的,所以就由中央来帮助你从这个机制外部给予一个动力来解决。这就是雄安新区诞生的逻辑。雄安新区本质是承载非首都功能的新城,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迁都或者副首都。如果我们把这些附着在中央权力上的经济资源也看作是权力的一部分,那的确算是迁了半个首都了。
但是问题的实质是,既然我们国家国情如此,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如此,那么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解决模式来探索既确保经济活力、又实现城市发展的可能呢?
抠2.为什么不在北京市域内部做新区,疏解非首都功能?
想知道请添加微信申请热点阅读。微信lxw321ch(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