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水滴
顶着那个喷火的夏日,怀揣着火热的初心,肩扛着驻村扶贫的使命,岳青海开着一辆面包车,拉着生活用品,受卫辉卫健委党组的指派,到狮豹头乡里峪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里峪村地处深山区,北与淇县黄洞乡纣王店村相邻。属于省级深度贫困村,群众以种植红薯和谷子为主,致富增收渠道较为单一。全村共有103户25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5户97人。

初到里峪村的时候,他有点茫然,感觉领导让干啥就干啥就行了。因为他毕竟长期在市里机关工作,农村尚不太熟悉。通过一个时段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和政策,方知
驻村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要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驻村工作队肩负着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能力的工作职责。明确任务目标和方向后,他和驻村工作队员积极走访贫困户,了解民情民意,结合村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工作计划,积极为“村两委”建言献策,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和各项工作任务中去。

经过卫健委的大力帮扶与支持,里峪村修建了党员活动室;有了自己的党员活动阵地;为村里安装太阳能路灯;拓宽入村公路并与淇县黄洞乡公路对接;完成水泥硬化户户通工程;修建村卫生室;派驻医生驻村帮扶,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为贫困户免费安装有线电视;修建文化广场,丰富村民文化娱乐活动;安装健身器材,方便群众锻炼身体;建设里峪村光伏发电站一座,光伏收益覆盖贫困户25户,每户年收益达2000元;2019年,他们和村两委又谋划了农产品加工车间建设项目,从选址到施工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预计投产后将每年加工1.5万公斤小米,从生产到包装再到销售,里峪村的农民足不出户便能将小米、粉条等农产品卖个好价钱,实现就地转化增值,真正达到致富增收的效果,2018年底里峪村顺利实现脱贫。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里峪村地处深山区,村集体经济薄弱,在家留守的多是老年人,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面临缺乏劳动力的问题。该村的产业扶贫政策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光伏带贫25户、企业带贫35户、国储林带贫35户,特色经济作物种植27户。但光有这些扶贫产业还不够,里峪村必须发展符合自身发展的产业。他和村党支部书记郭新海多次讨论协商后,理出了利用国家级传统古村落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带动村集体和贫困户的经济收入的思路。2018年冬季,利用农闲时间修缮了上百年的青石古街道,达到了修旧如旧的目标,村里近80岁的刘秀英老人逢人便说,这条街道要不是工作队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会修呢;修建了水源防护项目,扩大了水源面积,一池清水就像一面镜子一样镶嵌在里峪村的正中间,在太行山区格外显眼。水源防护不但保护了水源,还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外来的游客到此纷纷驻足照相留念;贫困户魏长根和妻子开办了里峪村第一家农家乐“桂兰饭店”,外地到此拍电影的、拍电视的剧组都成了他家的常客。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基层党支部就是火车头。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提升党支部的工作能力,为村里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既是工作目标又是一项难度极高的工作任务。为此,作为第一书记,他创新学习方法,每月集中上党课的时间除了理论学习外,将更多地时间用于讨论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培育村风文明、提升村容村貌、户容户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关系发展的内容。2019年里峪村成立了五个专业合作社,支部书记郭新海讲到,合作社是乡村振兴建设的基础,如何发展好合作社,成了一个难题,通过广大党员的讨论,一直认为应积极引导在外有成功经验的乡贤回家发展创业,一来他们有着浓厚的家乡情怀,会更加无私的为家乡发展做贡献,二来会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资金。同时将无职务的党员根据各自的特长,为他们设立岗位,积极参与到村两委的各项工作落实中去,基层党支部和基层党员起到了良好的战斗堡垒和模范带头作用,工作队留下的是一种工作精神和工作方法。

打铁必需自身硬。驻村以来,严格遵守驻村办的考勤制度,每周一到周五,他和队员们始终坚持五天四夜的工作制度。村里的工作环境远不如在机关的办公条件,夏季没法洗澡,厕所还是旱厕,冬季早早的水管结冰上冻断水,客观生活条件真的很困难,在工作忙的时候,周六周日也不能保证休息。档卡整理、信息采集、走访入户、政策落实,每一项惠民政策都要落实到位,但是全体驻村工作队员没有怨言,他们投入的是一场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我国将正式结束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全国人民将一道迈进小康社会,为了这一宏伟目标,个人利益的得失与荣辱算不上什么。

2019年,岳青海所驻村的里峪村在五星党支部创建活动中取得了“基层党建星”和“脱贫攻坚星”两颗星的荣誉,驻村工作队被评为2018年度“全市优秀工作队”。成绩的取得与一颗热热的初心绝对密不可分,尤其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岳青海深刻感悟到一个党员的初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就是把使命和责任扛在肩上,担当奉献,把驻村工作扎扎实实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