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噶尔文学苑2019年总结 原创: 冷全祥
( 丹噶尔文学苑)
☞♬ ♬ ♬ ♥♬ ♬ ♬ ☜
尊敬的井石老师、各位文朋诗友们:
大家新年好!
生命轮回看秋月,时间狂暴的步伐将我们带入了2020年,回望我们丹噶尔文学苑度过的2019年,可以说有收获有艰辛,下面我对此做一总结:
一、丹噶尔文学苑取得的成果
2018年6月11日丹噶尔文学苑一经成立,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一新生事物蓬勃发展,迄今为止,丹噶尔文学苑创作的作品有六篇被选入县政协主编的《政协文史资料》第十期,有十一篇作品被选入县政协编辑出版的《食与湟源》一书;一位同志荣获全国书香之家荣誉称号,二位同志荣获西宁市书香之家的荣誉称号;本周我们丹噶尔文学苑有靳增发、孟春琳、叶帆、刘玮和我五位同志被经审批加入了青海省作家协会,我们将在新的平台新的起点上继续创造新的业绩。

此外丹噶尔文学苑平台发表的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作品质量也越来越高,这与文友们的勤奋努力是分不开的,丹噶尔文学苑的社会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一年来丹噶尔文学苑的同志们足迹踏遍了下山古城、绥绒城、宗家沟、日月山、临羌城、丹噶尔、下巴台等古迹,我们调研、讨论、思考写文章,对宣传推介湟源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凝心聚力,借用优势资源举办了6.29诗歌晚会
在湟源排灯艺术节其间6.29日晚,丹噶尔文学苑以大无畏的气魄承担了新颖别致的“诗涌丹城 · 律随风行”诗朗诵晚会,这是湟源县排灯艺术节的系列活动内容之一,本次活动由县委县政府主办,湟源县文体旅游局和丹噶尔文学苑承办;有二千多群众冒着微雨观看了朗诵。丹噶尔文学苑的编辑们从一年来的作品中精选了12首(篇)立意格调高雅的讴歌生活赞美湟源的诗文进行朗诵,朗诵团队阵容强大,水准一流,许多朗诵者是丹苑从外面邀请来的具有超强实力的艺人;广大群众享受了一场具有精神洗礼作用的文化大餐,领略了诗歌的非凡魅力,对弘扬正能量和传播传统文化起了极大推动作用,有利于助推湟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三、丹噶尔文学苑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作为地处湟水源头和边关地带的湟源人,当我们以诗歌、散文、小说的方式构筑精神家园时可以将笔触指向湟水源头地带:这儿是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汉文化和藏文化、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的结合部地带,这儿有碧波荡漾的青海湖及金色湖东沙漠,昆仑文化与神奇唐古拉,唐蕃古道与丝绸南道,云雾缭绕的野牛山,月升之地和日落之所的日月山,险峻奇绝的华石山,农耕源头的河拉大山,佛气缭绕的北极山,佛光普照的扎藏寺,有着厚重历史记忆的丹噶尔古城、绥戎城、临羌城、石堡城、哈拉库图城,奔腾不息的湟水连接着我们对河湟源头地带魂牵梦萦的念想,这些熟悉的地带是我们这帮文人对自己精神家园的确认,也是连接着关于价值观、世界观、精神世界、理想情操、文化使命以及灵魂归宿的象征。河湟的村落、庄廓、田畴、青稞、小麦、洋芋,以及生活在大山皱褶里的父老乡亲无一例外地会出现在我们的情感意象中,使我们的作品温暖、圆润、充满乡土质感。

湟源历史悠久,文化沉淀丰富;这片1509平方公里土地上残留着20余座城堡边关和30余座宗教寺庙,从历史角度看湟源属于边关地带,苍茫的历史卷轴中这片神奇土地有着和平的休养生息,也有着战争的烽火狼烟,许多历史人物踏足这片土地:西汉的赵充国,唐代的文成公主、哥舒翰,清代的罗布藏丹津、年羹尧、岳钟琪,清末的朱绣等都在这片土地留下过足迹、典故和苍凉悲歌。我们可以用心触摸湟源历史的沧桑:箭簇、铜矢、青砖、瓦罐、陶片、钱币、夯土、营垒,这些古物能传递各种信息,我们是一群游走于边关地带的歌者,我们应该不断向世人宣传推介这片土地,我们就像一群立于高原之巅深情地凝视家园的使者,为湟源厚重的历史文化鼓与呼应该是我们这帮文化人的神圣使命。
最后,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参加年会的全体老师合影

主持人上场

母子诗朗诵




年会主持人:靳增发老师

陶醉的叶帆

摄影师兼文学苑散文编辑:高万鸿老师


最年轻的作者贺小龄,自己写诗,自己谱曲,自己演唱。

旗袍秀。


共同努力,加油! 加油!

作者简介:
冷全祥,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宁市作家协会会员,教育工作者,醉情于山水,潜心研究历史文化,性情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