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到80岁左右是人生的灾变期”。
为什么会出现灾变期?
一、生命的必然。
1、灾变期处于老年生存期的第二阶段,生长期的惯性推动老人在停顿期相对平稳地前行,而不至于在第一阶段立即下降。借用抛物线理论,当生命失能,经过惯性运动后,自然会下降、跌落。
2、人到老年一定会出现生命体征的下降,因为第一原因,所以它只能出现在第二阶段。
3、下降阶段是个体生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它没有准备,没有参考,没有借鉴,没有依靠,没有助力,于每个老人都是突然,因此各种损害长驱直入,而毫无抵抗。
二、老人在停顿期过量消耗生命。
停顿阶段与退休前的上升阶段比并无大变或剧变,更不会有突然而来的重特大疾病,身心似乎都还健旺,完全没有衰老的先兆。
加上没有了生存的压力,没有了工作的压力;更重要的是体力、精力、智力仍然旺健,于是一些老人不但不颐养,还做起了比上班还多的工作:
一些人或返聘工作,或外出打工;一些人或用人脉与一技之长独自创业;一些人或承担起了从买菜煮饭到洗衣购物到接送孙子的全部家务……
三、老人在停顿期过度消耗生命。
没有工作与家务的老人则醉心于不留遗憾。
因为有独自享用的退休金,有大把“用之不尽”的时间,所以他们不但感觉不到老,反而产生了再一次生命的燥动,去抓住青春的尾巴。
花鸟虫鱼琴棋书画上山下海游山玩水恋爱性爱,“乐不思蜀”。
活出生命“又一春”的同时,过度地享受生活,享受生命。
四、老人在停顿期透支了下降期的生命。
退休后,生命停顿期应该是平、怠、迟、慢、缓、舒、徐的康养慢生活。
但是,在生活惯性的推动下,许多人的生活节凑仍然是迅、急、速、冲、忙、紧、赶快速地前行。
因此透支了生命,把衰老的压力全部集中到了下降阶段。
让原本下降阶段的生命,雪上加霜,形成灾变。
五、雪上加霜的最后疯狂。
一些身体尚好的老人在越过了七十岁之后,上没有老人要瞻养,下没有孙子要养育,还体力、精力、智力健旺,没有衰老的迹象。
他们既不制定晚年规划,也不保留25-50%老年空间,还不停下来保养、检查、维修,反而肥甘厚味,酗酒嗜烟,打牌熬夜,放任生命的过量消耗,让灾变在不知不觉中日复一日地叠加、积累、沉淀。
六、无视上天的警告。
六十岁退休后多许人都因惯性、家事和“贼心不死”而忙累,不但不颐养,甚至都顾不上做养老规划养老方案。
但是,岁月不饶人,当走近七十的时候,老人都或多或少地头白、齿落、眼花、耳聋、腰痛、腿疼……
这是老天的警示——你已经进了“人生的灾变期”。
对于“70岁到80岁是人生的灾变期”的提醒还浑然不觉的老人,便被强迫推进了人生的“多事之秋”。
怎样渡过人生的灾变期?
1、规划。
退休后的停顿期,是生命的港湾,老人本应在这里对生命和身体检修、调整和规划。
检修是对已知的过错纠偏改变,对潜在的问题堵截去除,对可能的倾向分析预防。
调整是对过去生活中的是高低错漏、弯拐偏差、长宽厚薄调整、变化、纠正。
规划是对今后近半的生命怎样活做预期、核算与准备。
虽然许多人都未能在停顿期规划、设计和制作“向老生长”的方案,但现在再做还为时不晚。
2、把握当下。
过去不能追回,现在可以改变。
一马上开始,绝不拖延。二跟着计划前行,实施中根据社会、家庭、自身的变化而变化。三能做的马上做,不能做的创造条件做或变通做。四实在不能做的果断放弃,以保全生命的延续。
3、放手。
该做的已经做,没做的不必做,做不了的不再做,因为你已经脱离了世界潮流,滑落到社会边缘。
不管你做过没做过什么,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它们从此都再与你无关。
现在你只能将与自己无关的都放下都放弃都放手。
名誉、地位、上级、下级、金钱、财富、工作、挣钱、子女、孙子统统放下!
4、抓大放小。
放手不是全放,是抓大放小。
六十岁前没活明白,到退休了啥啥都不是事,啥啥都不重要,啥啥都可舍弃,唯有生死最大。
抓大放小就是取舍:
大小多少,轻重缓急,高低厚薄,前后左右,远近亲疏……要做的事太多,活命的时间太少,做不了就不做了。
抓紧做想做未做的事,抓紧做活成人样的事,抓紧做延年益寿的事,抓紧做提高生存质量的事。
难于取舍时问自己:什么最大?
5、夫妻同心。
老了,没有人会喜欢你,没有人会伺候你,没有人会亲近你,没有人会听你唠唠叨叨,没有人会给你端茶递水,没有人知道你感冒了几天,没有人晓得你爱穿哪件外套,没有人会为你递纸擦汗……不是没人,是因为你的身边已经找不到人,除非你特别有钱。
不是儿女不孝,是儿女有儿女的儿女,不是孙子不管,是孙子的前途要紧。
但是,你却忘记了陪伴你一生的那一个人。
你与他(她)也许心烦别扭了一辈子,也许虚伪应付了一辈子,也许争吵打闹了一辈子,但现在你要静下心来,问问自己:谁会陪你走完人生最后的一程?
只有在一个屋顶下住了几十年的老伴才对你知根知底,才明白你的手势姿势,才晓得你爱吃啥喝啥,才闹得懂你的喜好兴趣,才说得出你的小痛小病,才有你一样的冷热寒凉,才有与你相同的至爱亲朋,才与你共有儿女子孙。
“少是夫妻老是伴”。老了得有伴,不然你的身边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如果不想(不能不愿)离婚,现在还来得及:拉着他(她),到小区散步,握着他(她)的手说:这辈子辛苦你了。
6、为自己。
六十岁之前的命是给别人活,剩下的命是自己的,你要为自己活,明白活,长久活。
为自己活不是自私是天命。
因为你的世界只剩下你自己和冷月残星。
只有把为别人活的时间、空间和精力、智力、体力都收回来,才能够应付你自己,才能够为自己营造一个安全、稳定、平和的晚年。
7、预防。
老人就会有老人事情,老人问题,老人疾病。
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出游玩乐……一点一点递减、弱化、改变。
繁琐的事会越来越杂,越来越碎,越来越细,接连不断……
因此需要提前预防。
没病也要体检,不饿也要吃饭、不渴也要喝水、不困也要睡觉、不急也要排泄、不累也要休息、不病也要锻炼;热不贪凉冷加衣,夏天避暑冬避寒,家庭事务和缓做,重物不搬莫弯腰,高处不爬不擦窗,打扫清洁不上墙,道理不明不争辩,受气被骗莫生气。
8、慢生活。
现在你只要管好你自己,管住你的嘴,迈开你的腿,开动你的脑筋,保护你的肺,需要做的就那些事。
其它的那些破事、鸟事就看淡了,想通了,化开了。
不争不抢,不想奖金,不挣外快,不图名利,不占便宜……
起床慢一点,穿衣慢一点,走路慢一点,吃饭慢一点,说话慢一点,排便慢一点……
9、更自由。
自由是对自己的完全掌握与支配。
跟喝水一样,吃饭可以跟着感觉走,三餐可少一点,零食可加一点,时间可多一点。睡觉除夜间保证充足睡眠外,上午下午均可增减,累了就小憩一会,困了就迷糊一会,甚至外出途中,稍感疲倦就找把椅子靠一靠,歇一歇。
到自己明白自己,自己掌握自己,自己控制自己时,就达到了完全的自由。
10、快乐。
科学证明:愉悦的情绪会使大脑放松,使它处于更活跃更敏锐更灵活的状态。大脑是人体的指挥中枢,它稳定敏捷的工作才会让人体的各个器官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发挥正常,配合协调。
科学还证明,笑能强化免疫系统,增强免疫能力。
因此,积极、热情、快乐的心态是生命的长寿因子。
11、交朋友。
建立关系网,关注他人也得到他人关注,让亲情友情感情环绕。
交朋友当然是交志同道合的人,亲你的人,懂你的人,帮你的人,交流沟通,分析研究,互帮互助。
在人生的最后一程有商量、有帮助、有搀扶,有依靠,有人相随。
12、做疾病的朋友。
病是老人的朋友,病是老人的常态。但老人的病大都是老病慢病小病外病。
这些病无需上医院,只要自己养。
自己的病自己养,就必然要与疾病长期交往,和平共处。
与自己疾病相处的时间越久,你就越明白它,越了解它,越关心它。久病成良医,你也就积累了一些最基本的人体结构、生理与医药知识。
因此,明白疾病就是明白身体,了解疾病就是了解身体,掌握疾病就是掌握身体。
当你掌握了身体也就掌握了急病大病重病内病的动向,因为它们的任何行动都会在你的身体上显示出来,被你捕获,及时就医,你因此阻止了“敌人”的一场场“战火”,避免了无知对身体的一次次伤害。
……
由此,多数人都能够安全、平稳地度过人生的灾变期。
度过了灾变期,你便成为了专家,之后的生命则完全在你的掌控之中。
只要你不厌倦生命,不想尽早告别这个世界,那么,生命是你自己的,质量与长度由你全权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