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落:“隐士”传奇
文/高贵福
四
夜深月黑,关门悄然打开,人衔枚马勒口,公孙康引一队鲁军徐徐而过,在向导的指引下向北行进。前方的一队人马正是阚叔敖糜子宣他们,只是公孙康的队伍也都换成了齐军的装束,逶迤而行。
近两天的行程,将近谷口的时候,探马来报:后面发现有大股齐军急急追赶而来。阚叔敖果断决令:翠竹带领几个羸弱之兵,先行进谷躲藏,公孙康领一队人马缓缓而行,引追兵入谷,自己领一队人马在谷口的树林里埋伏,等追兵完全进入山谷,前后夹击,务必全歼,以除后患。


这场大战是安居归隐的最后一战,也是最残酷的一战,其激烈程度不忍赘述,时隔两千余年后的上世纪中后期,在这一带出土的大量戈矛等兵器和其它器物,仿佛依然还在向人们苦诉当年这场战事的惨状。
大战结束,阚叔敖回顾左右,所剩连伤带残者,不过五十余人,已顾不得悽怆,先令人四处打探落脚之地,自己率众沿谷底拓路前行。后觅得北山有山洞,遂暂为栖身,叔敖见半山处向阳之所,颇能存祀久居,于是决定在此立村,并当即命名为平安地,一者纪念平安到达隐居之地,二者也祝愿以后世世代代永远平平安安,后人因此撰联曰:吉星日照平安地,积善家耀常临福。
翌日清晨,阚叔叔令公孙康麋子宣等人,带领兵士将整个山谷详加勘察,从而进退躲避有数,以防再有来袭者。分别在山谷的向阳缓坡处,下寨立村,打井建房,兼顾警戒防御,以防外面有入侵之敌。以后的年代,虽历经兴衰,后来的人们仍旧在这原址上修复成村。

整建家园的工作虽然辛苦却也快乐,因陋就简因地制宜,本地山石多为层岩,取之垒墙,削树为梁,石板或山草覆顶,不日草成茅舍数间,后人因此把它叫做:石闇(安)屋。
为怀念家乡、父母及青梅竹马的玩伴,阚叔敖令人在田舍左右的空地上广植翠竹,以示纪念。在村内打井一口,起名曰"永固",取其永远固守之意。本地野外多柿树、梨树,叔敖亲自带人修剪改良,遂成地方特产。

人们终于告别了打打杀杀,刀光剑影喋血神伤的日子,从此远离战争,正式安顿下来,过起了多少年来梦寐以求,坦诚率真的田园生活,对外自称隐士人家,因此整座山谷也都被后人称作隐士溜了。
春秋战国时期的黄河流域,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与现在的长江流域基本持平,这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气侯宜人,树木繁茂,鸟语花香,幽深静谧,景色优美。正如陇西居士隐居诗所云:
翠竹林中景最幽,人生此乐更何求?数方白石堆云起,一道清泉接涧流。得趣猿猴堪共乐,忘机麋鹿可同游。红尘一任漫天去,高卧先生百不忧!
夕阳把周边的山峰都涂成了金色,山谷里暮霭渐起,云雾缭绕,整座山谷都恍若进入了仙境。车子在刚刚建成的,平坦的柏油路上欢快奔驰,我们欣然结束了一天的采风,踏上归途。
深厚的历史底蕴,优美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民俗,又适逢这乡村振兴的大潮推波助澜,让古老的村落焕发出勃勃生机,使人流连忘返,梦绕魂牵,一睹难忘!

真是幽谷藏故事,佳地催诗情,同行乡土全国联盟张主席乘兴而咏:
五井西山桃花源,隐士溜里做神仙。
北沟黑鸡山中走,南山白鹤舞云端。
深山老村根基深,中华民族有渊源。
乡村振兴华厦兴,国富民强万万年。
高贵福于2019年6月末草成、11月初改定。
连载完毕
作者简介
高贵福 ,潍坊临朐五井镇下五井西村人,《乡土临朐》撰稿人、五井镇民俗乡贤专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