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折之路(三)
文/王雁(远)平
为人不学艺 难以混饭吃(二)
居家过日子学会编草鞋:六、七十年代鄂西山区大多数人还是以穿草鞋为主。为了贴补家用,我最高记录创下了一天能编织十双草鞋的记录。曾因实现这个目标还流过不少眼泪呢。

记得还在我十来岁的时候,父亲不会编草鞋,全靠祖父编草鞋供给。那时人小穿草鞋有点费,三、五天换一双,时间长了祖父就喊叫起来了,说:“这样不行,我编草鞋是要卖钱买油盐酱醋的,不是专门供你的,你的草鞋坏的太快了,我管不起,要不然你就打赤脚片子!”当时听到这话很生气,哼!等着瞧吧!当时邻里乡亲戚们都说他家祖父做的不对,孩子这么小懂个啥,正是费鞋子的时候,连双草鞋都管不起,还硬要孩子打赤脚片,都哧之以鼻!

自打那以后,我暗下决心,非学会编草鞋不可。刚开始就从最基础的学起,织了毁、毁了又织,反反复复,要完成一双完整的草鞋,其过程还是挺复杂的。开始编的样子有点丑,一连编了数双先自己穿,随后越编越好,越编越快,后来也能卖成钱了呢!父亲看在眼里,乐在心上。心想:小家伙即然可以那就支持吧。后来父亲主动负责做些前期准备工作,我就专门负责草鞋编织和技术处理,两爷子配合默契,似乎程序化了。日久天长,技术慢慢地闲熟,由一天三双到四双,到后来一天能完成十双,而且质量有保证。当时时价为0.15元一双,就那样也有一种成就感、获得感。

我学的第三项是:居家杂活。我除了学会那两门手艺外,还学会了农村居家过日子常用的农用技术。比如简单的蔑匠活:编织蔑篓篮子、撮箕;还会用棕叶芯编织扇子等等。这些看似简单,实则做好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不管怎样,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省钱、实用就行。

我学会的这些农活至今还记在脑子里。2013年夏天回到家乡还织过几把扇子呢!乡亲们看到后只说了一句:他小时候在家学会的那些手艺是真的!

“人若不学艺,难以混饭吃”这句古语说的是普通人如果没有学会一两门技术,又没有文化、没有智慧只能靠力气了。时至今日国家和单位用人,首先要看你取得了什么资格证书、什么专业、会什么技术等等,哪一项工作都需要有技术含量的人员来从事工作。实践证明,无能是过去还是现在或者将来,都必须练就一身过硬的生存本领。
【作者简介】王雁平,曾用名王远平;网名,开心苹果;书法笔名,山人;五三年生于湖北,从军多年,转业后到乌鲁木齐铁路局工作;大专文化,中共党员,退休;酷爱书法、摄影、文学;满怀热情传播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