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不可能独自春暖花开
石家庄在下雪
是鹅毛大雪
像是宰了一群鹅
拔了好多鹅毛
也不装进袋子里
像是羽绒服破了
也不缝上
北京也在下雪
不是鹅毛大雪
是白沙粒
有些像白砂糖
有些像碘盐
廊坊夹在石家庄和北京之间
廊坊什么雪也不下
看不到鹅毛
也看不到白砂糖和碘盐
廊坊只管阴着天
像一个女人吊着脸
说话尖酸、刻薄
还冷飕飕的
这首诗,三个部分组成。三个画面。第一个画面,石家庄的鹅毛大雪。接下来,是由“鹅毛”引发的一系列联想,宰鹅,拔毛,不装进袋子,羽绒服破了。
第二个画面,北京的雪。它是由雪的形状,引发的一系列联想,白沙粒,白砂糖,碘盐。“北京也在下雪,不是鹅毛大雪”,第一个画面和第二个画面之间的切换,自然而然,这也就是语言上的功夫。
第三个画面,廊坊。“廊坊夹在石家庄和北京之间,廊坊什么雪也不下”,它阴着天,像一个女人。这就不是联想了。它是意象。联想,是事物之间具备某种相似的属性而引发的,事物之间的跨度不算大。要我说,联想中的事物之间的这个相似的属性,就是事物的物理性质,颜色、形状、气味等等,一望而知。而意象,则需要相当的抽象能力。事物之间具备某种相似,但不是你一眼能看到的。
诗中还运用了转喻。廊坊,看不到鹅毛,看不到白砂糖和碘盐,这里的鹅毛,白砂糖,碘盐,它们当然就是雪。
诗的内容是雪,石家庄的雪,北京的雪,还有廊坊的阴天,标题却是春暖花开。标题这个画面,是诗人内心的画面,心理事实,诗人的渴望表现为一个画面。
诗,就是事物经由感觉在我们的心理激发出来的画面和形象。它体现诗人对事物的洞察力和敏锐的直觉能力。人人都是诗人,因为,每个人先天都具备用“形象”来把握事物的能力,都能够以形象的方式起念头。但真正的诗人,他能够把形象和画面,转换成文字。
这个捕捉形象的能力,和形象思维类似,但还不就是形象思维,它是人和事物接触过程中,事物表现为形象。形象性更像是内在于事物的某种性质。艺术家,要具备某种抽象能力,才能把握它,感受它,表现它。
生活艺术化。诗意地栖居。对日常生活,不仅要有审美的眼光,感觉到事物的“美”,还要把它表现出来,转换成某种艺术形式。换句话说,就是走向“语言”,在“语言”中实现自己的存在。用恰当的艺术形式,把感觉到的东西,把直觉中的形象和画面,完美地表现出来,这样,才能算是审美完成。这也正是一个艺术家的不懈的追求。
大友
2019.11.17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