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军坝起义中的文强
作者:符滨
说到固军坝起义不得不提到文强。文强在川东游击军第一路,特别是在四川工农红军第一路游击队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1929年4月共产党人王维舟、李家俊、唐伯壮等人在川东发动了著名的川东固军坝起义。随后川东游击军首战白羊亩、伏击五爪垭、奇袭白沙河、再战白羊庙、火烧十字溪(现宣汉石铁)、歼敌龙潭河,粉碎了军阀刘存厚、廖雨辰第一次围剿,彻底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
游击军虽然取得了不少胜利,得到很大发展,但由于缺乏军事人才。尤其是党代表唐伯壮7月被叛徒出卖牺牲后,党的政治工作薄弱,严重影响着部队的建设和战斗力。为加强对游击军的领导,起义的组织、领导者王维舟专程到重庆向省委书记刘愿庵、省军委书记李鸣珂汇报,请求省委选派得力干部到游击军工作。省委当即研究决定,派江巴兵委书记文强(化名李哲生)和王国梁(留苏学生)到川东游击军第一路加强领导工作。
文强何许人也?文强,湖南长沙人,毛泽东亲舅表弟,黄埔军校四期毕业学员、参加过北伐战争、八一南昌起义,曾任红一师师长兼政委。 李家俊得知消息后,即派旧院人川东游击军第一路第二支队长胡洪疆前往重庆将文强、王国梁一行三人护送至根据地。
文强达到游击军后,立即根据省委指示着手纠正游击军存在的普烧普杀和旗帜模糊的问题,并建立党组织,帮助李家俊加强游击军组织建设工作,扩大政治宣传,在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并报经省委批准,将川东游击军正式命名为“四川工农红军第一路游击队”,成立了军事指挥部,任命李家俊为总指挥、李哲生(文强)为党代表、徐永世为参谋长、王国梁为政保处处长。下设三个支队,吴会治为第一支队长,负责向城口县方向发展;胡洪疆为第二支队长,负责向万源境内发展;戴重(原名张鹏翥)为第三支队长,负责向宣汉方向发展。同时成立了以文强为书记,李家俊为副书记,胡洪疆、徐永世、戴重、王国梁为委员的党的“四县行动委员会”。游击队发展到2000余人,枪800余支。
四川工农红军第一路游击队在李家俊、文强领导下取得了打通东进城口咽喉魏家湾、火烧十字溪(石铁)、围攻大堰坝、激战井溪坝等胜利,粉碎了军阀刘存厚第二次围剿,红军游击队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但此时,部队也出现了一些消极因素。由于粮食、弹药、药品方面奇缺,加之战斗频繁,生活艰苦等,出现了少数人员思想涣散,纪律松懈,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的情况,李家俊、文强、王国梁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理想、信仰、目标教育,使部队的情况得以稳定。
然而,不久发生的一件事使四川工农红军第一路游击队遭受到重大损失。四川军阀杨森部候世炯旅残部走投无路,有意投奔四川工农红军第一路游击队,李家俊获知消息后,即派第一支队吴会治前往城口县收编,由于候部已于吴到达城口前已投靠陕南的陕军王光宗。当吴辗转到达陕南时,不仅收编不成,反被王光宗软禁,属下400余人被王光宗强行收编。
面对严峻形势李家俊、文强立即采取应变措施,一是将指挥部、县农会机关迁往万源、宣汉、城口的回龙坝、草坝场深山密林中,避免敌人直接攻击。同时,将一支队活动区域化归胡洪疆第二支队,并派吴长才、周德盛为特派员协调工作。二是调整军事部署,利用刘(存厚)、颜(德基)、王(光宗)军阀在达县、万源混战之机,调王国梁率三支队南下宣汉白马、樊哙等地伺机进攻宣汉;胡洪疆二支队东进城口。三是开展“兵运”、“匪运”工作,戴重到王光宗部做兵运工作,徐永世到城口、宣汉、万源、开县收编、改造绿林武装,很快给红军游击队输送了200余人,终于使形势有所好转。
正当红军游击队节节胜利时,在刘、颜、王军阀混战中取胜的刘存厚纠集了5个团加上宣汉、万源、城口民团共计一万多人对我红军游击队开展了疯狂围剿。3月下旬胡洪疆、戴重第二、第三支队被敌人分割包围。戴重率第三支历尽艰辛终于从城口蓼子口、明通井突围进入宣汉白马寺一带休整补充。4月胡洪疆带领第二支队辗转回到龙潭河与从城口转战回到那里的李家俊、文强、徐永世汇合,共同抵御敌人重兵围剿。后胡洪疆率领二支队担负起保卫根据地的重任与数倍于已的敌人顽强作战。由于连续作战,部队伤亡较大,胡洪疆将部队化整为零,自已率一部分人到八台山继续坚持斗争,试图打开城口、陕南通道。后因叛徒出卖,被数百敌人围困。弹尽粮绝后,胡洪疆饮弹自尽,壮烈牺牲。
面对第二支队全军覆没的形势,李家俊、文强、戴重、徐永世等领导革命意志坚定,继续坚持斗争。为了扩展根据地,打破军阀刘存厚围剿,指挥部派戴重到陕军王光宗部做“兵运”工作。临行前文强等人为其饯行。并做《为鹏翥(戴重)同志赴陕饯别诗留念》诗一首:“龙潭欲血战犹酣,蜀水秦山万壑寒。四寨旌旗兴土革,三边大计拯时艰。不因洞腹饶余勇,自有豪情视等闲。饯别举盏明月夜,凯歌期许共尧天。”戴重入陕后,因叛徒告密,其身份被识破,而英勇就义,临刑前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随后,进入陆续陕南的第三支队后续部队也惨遭失败。
至此,四川工农红军第一路游击队三个支队全部失散。李家俊、文强手下不足100余人。军阀刘存厚又调集4个团对龙潭河进行疯狂围剿,妄图一举消灭我红军游击队。面对严峻形势,指挥部决定分散突围。李家俊、王国梁带一支队伍向北突围,文强、徐永世带一支队伍向南突围。李家俊带领部队在北面与数倍于已敌人激战数日,伤亡满营,仍不能突破封锁,遂将武器藏好,部队就地解散,同王国梁二人翻越无人罕至大山突围,到开江、重庆给王维舟和省委汇报了第一路游击队的情况。不久,李家俊调任省委委员、江巴兵委书记,后任川东特委军委书记。1931年8月因叛徒出卖,在重庆被捕英勇就义,时年28岁。
文强、徐永世向南突围也十分惨烈。后历尽艰难困苦带领100余名伤残兵进入陕南,临时委身于土匪陈德三处。后文强与徐永世商议,文强回川向党组织汇报情况。文强走后不久,徐永世被土匪陈德三杀害于西乡县。
文强离开陈德三后翻越大巴山,一路风餐露宿,费尽周折到了开江找到王维舟,方知省委已遭破坏,省委书记刘愿庵、军委书记李鸣珂已经牺牲,文强抱头痛哭、悲痛欲绝。后文强被任命为川东特委书记。不久文强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后逃脱。省委书记罗世文怀疑其变节,给予其留党察看一年处分。文强不服,前往上海找时任中共特科负责人周恩来申诉,时逢顾顺章叛变无果。文强于1931年底回到家乡湖南长沙从事教书工作。后经其父同事、国民党元脑程潜引荐进入国民军事委员会任上校参谋。不久投奔军统头子戴笠。因抗战胜利后收编华北、东北百万伪军有功,被任命为中将保密局北方区区长,从此走上反共反人民道路。1949年1月淮海战役被俘虏。后进入北京功德林战俘监狱改造。1975年3月被释放。
历史犹如大浪淘沙。纵观文强传奇的一生,其在建党初期为党为人民做了些工作,特别是其在川东固军坝起义和四川工农红军第一路游击队的创立初期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当革命受到挫折处于低谷,或个人受到不公正处理时便脱离革命,甚至走向反革命,究其原因固然有一定客观因素,但决定性的因素还是其自身理想、信念不坚定,革命意志衰退所造成的。文强注定不是金子,也注定不能名垂青史,最终只能成为革命滚滚朝流中的一粒泥沙,成为历史的罪人,人民的罪人,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面对那些曾经的战友特别是固军坝起义牺牲的战友其有何面目相见于九泉之下。
2019年12月16日于万源河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