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集:彩陶王
文‖田园闲客(甘肃)
这口陶瓮,出现于七十年前的一个初夏日,
戚氏兄弟,犹有记忆。
解放前夕,为了躲避战乱,
迁徙到炳灵寺对岸的黄河沿岸居住,
解放后,开始举家返乡。
它的发现与惊叫,
仿佛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
这口陶瓮,原籍是一个叫安集三坪的小村,
出生于黄河沿岸。
在偏安一隅的积石山境,有人为了生计,
开荒种地,偶然的机遇,
让这一方黄土返归了远古。

这口陶瓮,由此隐姓埋名,因为内心的庄严,
深植于崖边,那些古老的食草动物和栖息于此的鸟类,
等于邻家的子女,彼此为邻,相互倚侍。
其实,那是一个雨后太阳冒花的早上,像万物萌动,
像一切智慧喷涌而出。当地面的凹面银光闪闪,
一件平常的器皿,道出了前世的姻缘。
这口陶瓮,用黑彩涂抹。如同黄河岸边的一株柳树
羞于馈赠,那么对岸的冰灵石佛,
一定会解开谜底,用经卷将它念诵。

这口陶瓮,曾经远赴京城,或者被人捧在手中端详,
或者学问家把玩欣赏,游走于各个研究机构。像所有奇迹被发现时那样,一再受人敬重,然后身不由己落户于博物馆。
这口陶瓮,褪去尘垢,踱出了偏安一隅的安集三坪。
那时的民风淳朴,几句为国捐献,几口可口的饭菜
足以让一段尘封的历史揭开真实的面纱,开始名闻遐迩。
不过,在积石山下,在安集三坪的崖边,
树立了一块碑——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基地,仿佛四月的桃杏花,争奇斗艳,芳香四溢,但这终将成为了一次远行。
2019.12.17
【注】此文物现珍藏于国家历史博物馆,当年被郭沫若先生命名为“彩陶王”,后国家邮政局专门发邮票以示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