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辞鉴明…25
文/三木秉凤

山外青山 楼外有楼
我们站在三维时空去揣测宇宙妙奥,犹如井底之蛙仰观太空,目前科学已经确认宇宙至少存在十一维次时空,而三维时空之外的生命状态及组织形式,当下人类社会用现有科学手段难以获取,我们只能通过宗教经典的描述去窥其一斑。人体是个小宇宙,我们人体自身的奥妙,目前科学手段都是望洋兴叹,科学仪器只能观察到肉体的组成与结构,而由气脉经络组成的灵体,科学仪器就无能为力了。黄帝在《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寒气在上,则生膨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里,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黄帝内经通过揭示宇宙阴阳变化来推及人体,宇宙由多维空间构成,我们的身体同样由多维空间构成。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这个身体仅仅是我们灵魂的载体,也是无数个有形或无形生命的载体,所以,我们发出的任何善恶信息,这些有形无形的生命都会立即接收并作出相应反馈,我曾讲到日本江本胜博士的试验结果“水有灵性”,其实就是暗示我们要对身体内共生共存的各种生命要作出正确指令并善待他们。
当代前沿物理学家提出并将逐渐证实宇宙并非单纯的一层空间,是由无数维次的空间组成的,我们居住的宇宙空间科学家称之为三维空间。宇宙空间为什么会出现演化?为什么会从一维空间变化为无数维空间?西方科学所追求的东西其实中国古代哲学早已作出回答!《道德经》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经》言:“易有太极以生两仪,两仪生四像,四象生八卦…”,(古代的卦与挂同意,形容某一类宇宙现象如挂在天空一般眩目易见)。从中国古典哲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宇宙一维太极混沌空间由道(也称无极)生成,宇宙二维阴阳空间由太极生成,宇宙三维空间由阴阳生成,以此至无数空间…这与佛教经典中言说三千大千世界中有无量无边佛国刹土相吻合。但从宇宙的基本构成元素看,阴阳是它的二种基本元素,然而当今西方科学家给宇宙阴阳基本元素起了个更确切的名字:正物质与反物质(有的将反物质称为暗物质)。从理论上讲,正反物质(阴阳)是宇宙的基本构成,它可以不受宇宙多维时间空间的限制,依照阴阳变化的规律自由来去,但在同一个宇宙时空里,阴阳正反物质的运动是相向而行的,而时间却是反向流逝的。由此推断,四仪就是四维空间,依照六十四卦的阴阳变化可以衍生出无数维次的空间,每个维次的时空中都有不同形式的生命存在方式,这就是佛教理论中让人们不要执着于这些阴阳变幻的假象,回归太极一维世界(佛教称之一真世界)。
我们的身体也是由阴阳五行组成的小宇宙,不管身外的大宇宙还是我们身体小宇宙皆受阴阳五行的束缚,我的的小宇宙里面依然包含着无量空间和寄生着无数生命。佛教中有句名言叫一粒芥子中可装下一座须弥山,就是从时空维次的阴阳转化角度讲的,这远远超越了人类的现有智慧和科学观察视限,称之为不可思议一点亦不为过。我们身体本身又是一部极其精密的理化机器,它的经脉运行原理,也简直不可思议。如果有人问你,我们身体中什么最重要?人活一口气!没有气力的推动,没有灵体的背后力量,我们就是一具尸体,就是一堆腐肉。人体之气从哪里发动?《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中言: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然而,按照人体气脉运行的顺序,阳气的升发是从胆经开始的。从太极阴阳鱼图我们可以看出,太极为一,阴阳为两仪,阴仪又分为少阴和老阴,少阴为阴之初,老阴为阴之壮。同样,阳仪也分为少阳和老阳,少阳为阳之初,老阳为阳之壮。这里的老阳老阴在中医学上称太阳太阴。易经认为阴极阳生,阳极阴生,太极本身没有增减,事物在负阴抱阳中进行运动转化。少阳向太阳的运动过程中,中间环节称为阳明,少阴向太阴转化过程中,阴极而阳的前奏称作厥阴。我为什么不厌其烦地讲解这些,因为从阴阳中生出的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六个概念,不仅相对宇宙的运动非常重要同时对于中医中推动人体活动的十二经脉运行来讲也极为重要,因为阴阳五行按照一定规律所幻成之变“数”,永远控制着一维时空以外的所有世界,除非我们修心养性回归大道达到无极,才能摆脱阴阳命数的控制。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