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人民领袖毛主席的颂歌(5)
(第伍辑·十二首)
文/董文海

(四十四)
七律·观央视《老故事》频道,追忆毛主席所创立的“六亿神州尽舜尧”的美好时代
(平水·十一尤)
往事荧屏艳羡讴,恍如隔世暖心头。
风清已创桃源境,弊绝堪称禹舜州。
公仆倾情谋国是,平民矢志理河丘。
和谐盛景长依恋,亘古标模百代留。
注:央视《老故事》频道,播出大量当年《新闻简报》、老照片,采访老英模……等历史画卷。是社会主义新中国前三十年的春秋笔载。真实再现了那个“六亿神州尽舜尧”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四十五)
七律•两弹一星 福佑中华
(平水·十一真)
无刀何以佑生民?核弹飞星护众身。
勒紧裤腰迎吓诈,拨开封锁展经纶。
长天始有摩天剑,大国终赢镇国钧。
傲与美苏成鼎立,强梁直面不吟呻。
注:第六句,“钧”字,此处引伸为国防力量。
《文存“诗史” 名领“诗圣”》
——学习毛主席诗词专题

(四十六)
七律•颂“毛诗”,缅怀诗坛“三毛”——毛亨、毛苌、毛泽东
承周继汉降三英,禹夏焉容绝仄平。
大序曾推风雅颂,鸿章再铸气神精。
倘无隔代经天志,怎创同宗护璧盟。
两振毛诗开吉兆,润芝穿越会苌亨。
注:《诗经》因春秋时鲁人毛亨、赵人毛苌的权威注释,而流传于世,世称“毛诗”。当代又出现了主席“毛诗”范本。如此巧合,殆非天意?真是诗不该绝的奇征吉兆!
另据网文报道:2008年,中国毛氏研究会给邯郸市鸡泽县政府颁发证书,确认邯郸鸡泽是毛遂故里,而韶山毛氏是鸡泽毛遂的直系裔脉。邯郸鸡泽以“毛 ”命名的仅此一村。这表明毛官营即毛遂故里得到确认。鸡泽毛遂、赵人(亦属这带)毛苌,与湖南韶山毛氏一脉相传。看来,这场“毛诗”名谓的千古递续,还真不像是偶然,很有些因缘际会,人文甚至血脉上的感应。

(四十七)
七律·游长沙桔子洲,缅怀屈原、毛主席
(平水·下十一尤)
曾悬桔颂古贤讴,再刺长沙粪土侯。
文启三湘呼禹舜,武成二圣望吴钩。
沉江哀郢端阳殉,遂梦兴邦国号留。
惟楚有材于此甚,昆仑双笔矗华洲。

(四十八)
西江月•颂当代
诗坛盟主毛泽东
(词林·七部)
倡导新诗为主,银元一百非看。 虽云“谬种” 慎 流传,又道万年难断。
深论多存别解,雄章早占魁元。唐音宋律等闲翻,李杜苏辛惊羡!
[附 评]
毛主席实际是中华诗词在当代重新崛起、复兴的真正奠基人和继往开来者,对这一国粹的“补天”之劳,可以说居功至伟。试想:假如没有他在“五四”运动之后,传统诗词万花纷谢的落寞期,结合革命实践,用擎天巨笔创制的当代史诗般的诗词范本,没有他留下的大量关于诗词的理论和通信、文献,怎么能设想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短短十几年功夫,诗词就可以复兴起来?前些年有的人,曾把传统诗词跌落的责任,加到老人家头上,这是毫无根据的。五四时期一度对传统诗词偏颇的围剿、下架,根本就没有毛主席任何责任。那时他还是个“北漂”京都的北大图书管理员,远没有那种影响力。那是别人做的(其中以胡适最积极)。亊实上,毛主席恰恰在这场封杀之后,逆潮流而动,开始了传统诗词创作活动的。即使在戎马倥偬之中,依旧创作不疲。并影响了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效法,成为引领当代诗词复兴、崛起的盟主,这有大量的亊实和作品为证。为诗词复兴后如何表现新时代、新生活,早早开辟和指明一条成功的路径,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创造了“水到渠成”的雄厚条件,免去了许多因断层而产生的彷徨、迷惘和摸索。更为重要的是,毛主席做为震古烁今的旷代“诗圣”,他所提供的“史诗”性的诗词模本,为中华传统诗词的重生,所产生的标高垂远的示范作用,将会是永恒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是完全可以说,正是毛主席,不仅挽救了中国,也挽救了中华传统诗词么?

(四十九)
七律·参观延安毛主席故居,颂《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划时代巨著
(平水·一东)
窑洞三间烛火熊,文坛讲话势惊聋。
工农将士成新角,书画秧歌汇彩虹。
思战鲁军逢号令,闻鸡椽笔舞星空。
擎天巨著开时代,经典千秋挟大风。
注:毛主席在《讲话》中,风趣地称解放区革命文艺队伍,是鲁迅先生统领的“鲁军”。

(五十)
七律•中华北斗诗星
(中华新韵)
国之脉动党之魂,北斗诗星永不沉。
步律循声光旧物,超唐迈宋组新军。
毛公范本称圭臬,当代诗坛赖气神。
开卷苦攻真谛悟,高山仰止拜昆仑。

(五十一)
七律•再颂毛主席诗词,并步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原韵
唐音宋韵又逢时,再励今蚕腹结丝。
南社纷呈同雅阵,西昆变幻赶潮旗。
汉风魏骨安寻径,漱玉花间不补诗。
范本千家谁足效?毛公授钵复传衣。

(五十二)
七律•步原玉和王守仁先生《学读毛诗感赋》
(平水·十灰)
战地黄花伴火裁,金猴舞棒靖尘埃。
一观湘竹泪倾雨,两上井冈雷扫垓。
马背哼成新世纪,鲲鹏判定旧蒿莱。
满江红里浩然气,永励梅花带血开。
注: 颔联和第七句,从贺之章 “村童相见……”式拗救句。
(五十三)
大雪节,赏读毛主席《沁园春•雪》
(平水·下十二侵)
雪催激越祖龙吟,独挟冬雷裂石金。
素锦一川联故史,“风流”二字证初心。
生前早铸唐尧梦,身后长留马列针。
玉洁雄词开世纪,秦皇汉武退千寻。

(五十四)
虞美人•读毛主席《贺新郎·别友》、《虞美人·枕上》和《蝶恋花·答李淑一》三首言情词,咏赞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生死革命恋情
(中华新韵)
披星挥手离别早,枕恨催拂晓。三湘霜剑毁芙蓉,百体莫赎霞妹是衷情。
二十七载难消念,綺想结《蝶恋》。骄杨天上意如何?唯憾板仓《散记》未曾揭。
注:报载,杨开慧烈士在被捕前,曾将记述自己革命活动的《散记》和思念毛泽东的诗篇藏于长沙板仓故居的土墙夹层中。所惜毛主席生前未得亲见,成为烈士在天之灵的憾事。直到1982年3月,维修板仓故居时,才被人们发现。
当年毛主席听到杨开慧牺牲的消息,曾悲怆地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五十五)
水调歌头•敬读毛主席诗词
(毛滂体/词林·六部)
万里长征颂,千古雪原论。凌空椽笔,绝尘诗界起昆仑。马背哼成韵律,鼓角凝为调值,满卷涌风云。党史连军史,血火铸诗魂。
抒奇崛,写浪漫,念亲人。恢宏情感,流作天籁赋传真。瞩望西江石壁,呼唤东风玉宇,正气洗乾坤。腐败忧呑国,共唱《送瘟神》!
作者简传
董文海(网名:文海航舟):汉族。生于1948年。退休干部。内蒙古赤峰市文联原副主席。国家二级作家。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原常务理事。赤峰市诗词学会原会长兼《赤峰诗词》编委会主任、主编。现任赤峰诗词家协会名誉主席和《红山诗词》(纸刊)名誉主编,并被聘为多家媒体顾问。近年来有300余辑诗词和文艺理论作品被微信传媒制成专刊。有六部文史专著出版。两次受到国家文化部、三次受到内蒙古自治党委和政府的文学、艺术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