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国十日游(二) 2017年4月12日
作者:马文卫
☞♬ ♬ ♬ ♥♬ ♬ ♬ ☜
这天我们步行多半日,去了宽窄巷子、琴台故里、文化公园、百花潭公园、、青羊宫等五个景点。

宽窄巷子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长顺街附近,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遗留下一些能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宽窄巷子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
琴台路是成都市区内有名的一处胜景,这里不仅仅有鳞次栉比的红砖青瓦,还有琴台二字间浓浓的人文情怀。
成都文化公园位于成都市琴台路,紧邻青羊宫,公园内有十二桥烈士墓,是为纪念在成都解放前夕36位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的烈士陵墓,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百花潭公园位于成都市区西郊,西郊河和浣花溪在青羊宫东北角处汇合,水势急湍,形成了一个波翻浪涌、水花四溅的深潭,故名百花潭,是青羊区浣花溪风景区,百花潭公园位于此。
青羊宫在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是著名的道观,始建于周朝,现存建筑大多为清代康熙年间陆续重建的,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

2017年4月13日
13日我们去了锦里古街、武侯祠、杜甫草堂三个景点。

锦里古街,又名锦里一条街。锦里是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的一条古商业街, 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時期便已存在。传说中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 锦里古街毗邻武侯祠,颇有古蜀国民风。现在的锦里古街已经被开发成一条民俗商业步行街, 混合三国文化以及川西文化。
成都武侯祠是我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君臣合祀祠宇及刘备惠陵组成,始建于223年。刘备病故后,由诸葛亮亲选宝地下葬,史称“惠陵”。惠陵中还葬有刘备先后死去的甘、吴二位夫人,为夫妻三人合葬墓。

汉代讲究有陵必有庙,于是刘备墓旁修了昭烈庙。最初武侯祠与惠陵、汉昭烈庙合并一处,“昭烈庙”和“武侯祠”建在惠陵的西侧。刘备殿气势恢宏,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殿正中有刘备贴金塑像,仪容丰满庄重,耳大垂肩。 刘备殿后,有一座过厅,诸葛亮殿就在过厅后面,殿前挂有“武侯祠”匾额,殿内正中有诸葛亮头戴纶巾、手执羽扇的贴金塑像。
杜甫草堂坐落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草堂占地面积近30亩,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也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年游客量达百万余人次。

2017年4月14日
一大早我们到成都城北公交车站买了15日去重庆的大巴车票,然后到文殊坊和塔子山公园匆匆一游。
文殊院位于成都市青羊区,始建于隋大业年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资重建庙宇,改称文殊院。文殊院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佛教重点寺院之一,也是中国长江上下游四大禅林之首,文殊院集禅林圣迹、园林古建、朝拜观光、宗教修学于一体的佛教圣地。文殊院占地20余万余平方米,现存建筑属典型川西平原古建风格,全木质建筑,六重正殿依次正对山门的中轴线上,气势恢宏、巍峨壮观。
塔子山公园位于成都市中心偏东部,公园面积410亩,园内浅丘起伏,地势广阔,林木葱郁,环境幽静。园内辟有腊梅园、海棠园、紫薇园、竹林、钓鱼池、泉石山林、银杏阁、玉茗轩等景区,还新建有巴蜀古迹微缩苑,以及成都市的标志性景观——九天楼。
2017年4月15日
早上乘大巴从城北汽车站出发,下午3点多到了重庆,住在市中心渝中区兴庆路艾希宾馆。跟成都一样,到重庆一游是我早有的心愿,今天身临巴渝,果然气派非凡,一幅大都市架势。
重庆是中央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人口3千多万。这里以丘陵、山地为主,有“山城”之称。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分明。有长江三峡、大足石刻、武隆喀斯特等人文景观。
2017年4月16日
今天是重庆一日游。依次是坐长江索道车、参观湖广会馆(大禹治水)、白公馆和渣滓洞、磁器古街等,明天下午2点后坐轮船开始三峡三日游。

长江索道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条空中走廊”和“山城空中公共汽车”。乘坐重庆长江索道,最适合解读重庆“立体交通”与“山城外型符号”。在重庆旅游期间,我们乘坐长江索道飞渡大江,在空中欣赏著名的重庆夜景,特别震撼。
重庆湖广会馆,位于重庆渝中区东水门正街,会馆建筑浮雕镂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题材有西游记、西厢记、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图案,还有龙凤、动物及各种奇花异草等图案。整个古建筑群雕栏画栋,雕刻精美,是我国明清时期南方建筑艺术的代表。
白公馆原是国民党军阀白驹的别墅。1939年军统局将此改建为看守所关押政治犯。 1943年白公馆作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关押人员被移往附近的渣滓洞,1947年春,渣滓洞“人犯”又迁回白公馆关押。小说《红岩》所讲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磁器口古镇是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巴渝民俗文化旅游圈,始建于宋代,拥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貌。旧时曾经“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繁盛一时。磁器口古镇蕴含丰富的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红岩文化和民间文化,各具特色。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是重庆古城的缩影和象征,被赞誉为“小重庆”。

重庆最突出的特点是:有山,有水,桥多、洞多、台阶多, 立体城市,人们爬台阶爬出了功夫,二十五层楼没电梯照样靠两条腿上上下下。这里都是山路陡坡, 没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一律步行。重庆的街道十字路口少,这里问路或辨别方向时,不说东西南北,只说向左向右。
重庆是火锅之源,过去是纤夫在江边常常三石一顶锅吃饭,一是随地起灶讨方便,二是吃热吃辣江边防冷御寒,久而久之,重庆人就有了特别爱吃麻辣的习惯。(字数 2410 )

作者简介
马文卫: 男 1948年5月生于青海省门源县,中国作协会员,从事中小学教育35年,现被门源县志办公室聘为方志编辑,撰写出版文学书籍13部,300余万字,以小说创作见长。
联系地址 青海省门源县文联
邮政编码 810399
手机号码 138 9730 1172
QQ邮箱 2819930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