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古村落、古民居题咏
山西省政府文史馆 翟耀文
永遇乐
平遥梁村古村落题咏
三晋明珠,梁村古堡,幽景千处。灵动山丘,荡波湖水,奇树多无数。飞檐雕壁,题楣亭阁,屋院层层错落。如瑶池花香鸟语,引来墨客诗侣。
痕深古道,马铃声响,商界王侯古国,誉滿全球。纯朴民俗,承载千秋雨。风光无限,星移斗转,福降千家万户。古村今朝逢盛世,笙歌燕舞。
2018年12月3日

鹧鸪天
同山西省文史馆同仁参观万荣县李家大院感赋
经雨经风几百春,
今朝老院又翻新。
河东首富怀家国,
古晋儒商济万民。
情更重 意还深,
一生慷慨助乡亲。
身临此处应思悟,
莫负当年慈善人。
注:李家大院位于山西万荣县闫景村,现有院落、祠堂、花园几十座,经过几代人的创业,逐渐发展成为巨商大贾,其家族代表李道行,曾留学英国,一生乐施行善,接济乡民,抗日战争期间广散家财,赈灾救济难民,被誉为“李大善人”
2016年4月23日

同尧都区闫永业秘书长参加帝尧故里伊村庙会应邀题诗两首
题茅茨土阶
茅茨深处土阶平,
一代明君由此生。
故里风淳怀帝治,
乡间俗俭识唐荣。
让贤制历王恩重,
凿井劝耕圣德明。
欣喜尧天今又见,
小康路上共争鸣。
注:茅茨土阶在临汾城南伊村,传为帝尧故居,有明代万历年间立的“帝尧茅茨土阶”石碑一座。
题尧井
平阳郊外觅遗踪,
此井犹存古帝风。
千代文明承圣德,
万家百姓颂尧功。
地当瞻日蓝天处,
人在耕田碧野中。
饮水思源追远祖,
声声鼓乐庆年丰。
注:在伊村村西有一古井,传为帝尧所凿,称为“天下第一井”。

喜随民革“两岸情”诗社同仁参观浮山古村落东陈村
诗朋墨友访东陈,
开放榴花催草茵。
雕刻玲琅存古韵,
牌坊肃穆教乡民。
宗祠展现明时貌,
村道遗留清代尘。
欣喜今朝逢盛世,
百年枯木正回春。
2018年5月6日
同山西省文史馆同仁考察沁水湘峪古堡题咏
一
是城是堡费疑猜,
御赐楼前忆前贤。
辅国全凭忠义立,
安家须靠俭勤传。
梦魂应系乡关路,
功绩还留晋地天。
四百年来兴替事,
可知成败在民间。
二
古堡悠悠四百年,
春来秋去固依然。
城深可纳千山雨,
墙厚能驱万户烟。
老屋间间朝太岳,
兵楼座座对河川。
珠玑满院凭谁识?
俯仰堪嗟已忘还。
注:湘峪古堡,原名相谷村,为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尚书孙居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孙鼎相兄弟故里。古堡东西长280米,南北宽约150米,占地面积约32500平米,古堡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环绕“三都堂”等官宅而建。是全堡城的核心区域,现内城墙犹存。全部以墙面包砖、条石为基,墙体填土。外堡城依山势而建,开三门,外墙俊为石条为基,青砖包砌,。雄伟壮观、坚固结实。南城墙沿溪而建,内建有角楼、藏兵洞、马厩,及挡水墙等,窑洞层叠,互相连通,具有极强的防御能力。湘峪古堡2013年被山西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文化名村,现村内还有村民居住,正等待进一步开发。
2014年月27日
同中华诗词学会诸位同仁参观山西沁水西文兴村柳氏民居题咏
一
地僻尘难到,
山高月早来。
楼台多杰构,
宅第自奇瑰。
夕照烧红叶,
青岚映绿苔。
惜哉人稀少,
胜境久藏埋。
二
宗元遭贬斥,
氏族远迁来。
卜筑临仙境,
安居显伟瑰。
青山环绿树,
碧水染青苔。
似在红尘外,
珍奇被掩埋。
三
四围山色里,
一片绿阴中。
宅第连云起,
楼台接雾封。
残碑馀断石,
谱牒记前踪。
放开今日事,
渐与世人通。
安泽古村落车道村新貌题咏
鸭鸡结伴雁成行,
岭树逢秋叶正黄。
农户动車通国道,
村民新舍沐阳光。
院中遍挂丰收果,
野外时飘稻谷香。
最爱田园如画卷,
引来佳句满诗囊。
注:车道村养殖了非洲雁,种植了东北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