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辞鉴明…23
文/三木秉凤
西学东用 相得益彰
宇宙世界所追求的目标不是存在合理而是诸物和谐,和谐的一定是合理的,而合理的并非一定和谐。西方之术与东方之道历经几百年碰撞后,如今已经融为一体,而且西学东用,相得益彰,这些在医学领域体现的最为明显。目前世界并不和谐,人与自然冲突,人与人冲突,而许多人自己的身心亦发生冲突!为了追逐肉身之欲而放弃心性之需,严重影响自身健康!《黄帝内经》素问中对上古之人因天真而长寿,同时对当今之人多欲短寿作了描述,其言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其言又曰:“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迖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又言曰:“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长寿之人,或法于阴阳或和于阴阳,阴阳变化的规律是什么?是追求阴阳平衡,以达两者之共频和谐。
众所周知,中医与西医之别,从看病以致于治疗手段都存在重大区别。中医医学著作不外乎两类,一类是伤寒论,一类是温热类,即寒热两种。中医看病是望闻问切,治疗手段是寒病热治,温病寒治,将身体作为一个整体运用草药、针、炙、罐、推拿等去调理,以调动人体本有的自卫系统,以促使寒热达到阴阳平衡,这样虚病、实病皆治,中医不分科目。西医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借用各种仪器工具,分门别类,运用抗生素、手术、化学药剂等进行治疗,但西医只治实病,不治虚病,只治已发之病,不治未发之病。
宇宙世界无穷无尽,奥妙缤纷,其实我们身体也是一个小宇宙,是一个阴阳太极的合和体。中医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就来源于《易》理,所以,中医有句名言叫“医易同源”,中医理论基础同时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及人文思想的在人体医学上的体现,其实不仅医、易是同源,兵、易同源,道、易也是同源。中国传统哲学有两大思想成果,一是万物由阴阳合和而成,即老子所言的“负阴抱阳”,二是万物的性质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种类型,也叫五行,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国古代医学中表现的可谓淋漓尽致,中医中的气化学说、经络学说、药气归经学说、脏象学说及五味五运学说等都是阴出五行学说的具体体现。
中医理论与易学理论在宇宙观、阴阳哲学及思维方式方面如出一辙。在宇宙观方面,它们对宇宙的无极起源及万物的生化形成过程观点一致,在阴阳哲学方面,其关于事物中阴阳对立统一之规律学说比古希腊哲学早了三千年以上,在思维方式方面,中医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的思维模式汲取了易学的思维模式,这也西方的逻辑思维相比形成了迥异的东方特色。中医学通过自然界的阴阳五行的变化来推演人体的运动变化规律,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通达与“天人合一”,并以此来比类阐述五脏六腑与五神之间的关系和生命现象的双重性(灵魂生命和肉体生命),境随心转,一个自我身心和谐的人,一定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正能影响,一个身心和谐的人,也一定是个仁爱之人。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