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赶四集的那几年
文‖高佃安
人的一生,本就是为了渡劫修行而来。所有的磨难都是一种历练,所有的伤痛都是修行的印记。只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锤炼意志,才能豁达自身。
父亲生病期间,我在家陪了他三个月。我感到是从上高中以来,与他相处最多的日子。但无论怎么祈祷,还是没能把他留住。在那年的农历六月初三,父亲带着留恋、遗憾和不舍,撒手人寰。
父亲去世后,家中就只有我和老母亲相依为命了。年前开的小吃店早已关门大吉,债务却又增加了不少。今后的出路在哪里?人生到底还有没有希望?心中真是一片迷茫。
大哥一直干收鸡贩鸭的小生意,虽说整天一身鸡鸭粪便的味道,但生活还是比较宽裕的。大哥就让我跟他学着干这一行,如果不行、再做别的打算。
大哥先大概介绍了一下干这一行的基本要领,又借给我二十元钱做本钱,其它的就要靠我自己去实践和碰运气了。
都说万事开头难,但人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就无所谓难于不难了!干贩卖家禽这一行,首先要早起,先到每个大集附近的村庄去转悠,那时还没有手提喇叭,只能走街串巷的大声吆喝:“收鸡收兔子来”。刚一开始,脸皮有些薄,喊不出声来。时间一长,喊起来就顺溜了。
为了取得个好彩头,第一次赶集做生意,我特意选择了 农历逢一遇六的纸坊集。一天下来,挣了六元钱。我暗自计算了一下,如果照这样下去,每月能收入一百八十元左右,可比在场里上班强多了。
由于连续两三天下雨,随后的几天只好在家歇着。到了第五天,正是逢五排十的五井大集。老母亲早早起床给我做早餐,让我吃饱饭后再去赶集。
我在五井大集附近的一个村子里,正“收鸡收兔子来”的吆喝着,从一家院子里走出一个中年男人,问我要不要小公鸡。我说要,他也不和我讨价还价,很痛快地卖给我了两只小公鸡。
一开始我还暗自窃喜,以为这个人不知道集市上的价格,我肯定能小赚一笔。没想到、到了五井集上时傻了眼,这两只鸡贵贱没人要。说是鸡胸,一摸这两只鸡的鸡脯瘦的像一把刀,浑身净是皮包骨头,没有一点肉。大哥知道后开始大声训我,说我就不是做生意的料。我更是沮丧、气恼不已。
本来同行是冤家,但还是有人同情于我。让我到附近一个杀白条鸡的老徐家试试,他有可能收这样的鸡,就是价格低一些。我就硬着头皮,一路打听着到了老徐家。
老徐赶集收鸡还没有回来,他的爱人正在家做午饭等他。
乍一看去,徐嫂四十岁左右的年纪,长得端庄秀丽,给人一种很和善的感觉。她把我让到屋里,一边给我倒水喝,一边问我。“兄弟,你这么年轻,咋干这又脏又累的小买卖呢?”我就把这两年的遭遇大略的和她讲了一下,她听得都有些掉泪,还不停的安慰我。我和她说:“嫂子,咱又不偷不抢,干哪一行也是干,虽然我正年青,但我现在确实没啥理想抱负了,只要能挣口饭吃就行了!”。
老徐回家看到这两只鸡,说他在集上时已经看过、太瘦了,不能收。我心里顿时凉了半截,没想到徐嫂对老徐说,你就是赔钱也要把这两只鸡收下。老徐无奈,就问我这两只鸡想卖多少钱。我说花了十二元买的,能给我本钱就行,老徐就给了我十二元钱。这件事距今已有二十五六年了,我仍时常感念徐嫂的恩义。
回到集市上,大哥还在等我。他怕我赌气不干了,就把我拉到一家小吃店。让饭店老板给上了二斤水饺,一边吃一边鼓励我继续干下去。我说“大哥,等我有一天能 挣够十块钱,我就请你吃水饺。”
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也理解了同行们总结出的收鸡要领:‘先看头,后看腚,摸摸脯子再定秤。’。就是说、收鸡要先看这只鸡的的鸡冠和眼睛,就能知道这只鸡是否有毛病。如果是母鸡的话,就要再看一下这只鸡的后腚,是否有下垂的大蛋窝,如果有,这种鸡的出肉率会很低。最后一定要摸摸鸡脯,是否是鸡胸(也就是鸡肋),这种鸡不能收,看着很大的一只鸡,浑身是毛,身上却没有几两肉。收其它的鹅鸭兔等也一样,要练到一眼就能看出这些家禽是否有病残,再经过讨价还价的收购过来。
到了冬天,我会跟大哥一起去赶青州的王坟大集,为的是去山里收一些村民套住的野兔,能多赚几个钱。
王坟镇离我家有三四十里地的路程,且需要翻过一座大山,所以我们会在清晨三四点钟就启程赶路,要在天亮之前赶到大集附近的村里转一下,看看能不能先有收获。
我记得有一次刚下过大雪,我们在朦朦的晨曦中赶路。旷野寒风吹动树梢,发出凄厉的声音。时不时能听到猫头鹰瘆人地叫声,不由得让人冷颤连连,头皮发麻。脚下的雪嘎吱嘎吱作响,更觉得两旁的气氛让人窒息。到了傅家峪的山脚下,更要用力推着自行车翻过山岭。
当年的山路还是羊肠小道,下雪天时、更是湿滑难走,当我推车驮着四十斤左右的鸡笼、爬上岭顶时,身上穿的棉袄就被汗水浸透了。山风一吹,棉袄就像冰块一样贴在了身上!立马让人有一种僵硬的感觉。即便如此,也不敢停歇,不然村民出售的家禽或套住的野兔等,会被其他同行赶先收走了。
经过一年多的诚信努力,我不但在乡下有了比较稳定的客户群,而且还在城里也有了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为了把生意做大,交通工具也从自行车换成了梦寐以求的嘉陵摩托,再经过一年,又换成了载货量更大的k90摩托。到了第三年秋,安徽的客户到县城设点杀白条鸭,我就又凑钱买了一辆农用运输车,在集市上收购小贩们在乡下买到的鸭,然后再卖给安徽的客户。我记得最好的时候,一天就赚了七八百元。
人生会有太多的不可预料,只有经历后再去回想,方知一切都是上天早有的安排。
在这几年里,我有过 披星戴月的赶路,也有过 被风吹雨淋的狼狈。有过和同行之间的争吵,也有过和地痞集霸的争斗。有过毫无收获的失落,也有过超出预期的惊喜。
也可能是天生的多愁善感。在这赶四集的日子里,我目睹过春天的旖旎,看到过秋天的物华。我头顶过炎夏的烈日,脚踏过寒冬的霜雪。我曾因看见枝头绽出嫩绿而惊喜,也曾因遍地落叶而哀伤。在走街串巷的日子里,我了解了乡下百姓的生活不易,甚至是艰难困苦。只是、他们很多人无法用笔 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写出来罢了!
到了九八年春,我基本上还清了所有的债务,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愉悦。可上苍让另一个人的出现,使我终结了赶四集的生涯。
自此,命运再次出现了转折!
(地名介绍,纸坊,五井、都属临朐县的镇政府所在地,王坟属青州市的一个山区镇政府所在地。傅家峪村是临朐的一个山村,与青州市的王坟镇交界。)
作者简介:高佃安,号天成居士。山东省临朐县人。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高中期间任辛寨高中幼林文学社社长,喜欢写诗歌散文等。最近在《都市头条》《西散南国文学》《东南诗人》《腾岳诗词》上发表了多篇诗歌散文,并获好评。现为:中国周易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级风水策划师,潍坊周易协会会长,临朐四柱六爻风水研究院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