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跃 上 云 端》
作者/李好书
坐过几次飞机,感觉在云端上看人间,真的与地面上看世界大相径庭。
云端上看人间,沧茫云海之下,无非小小寰球一个,一切都变得渺小,无怪乎毛主席他老人家也要“背负青天朝下看”了!
站在云顶往下看,苍山如卵,人行如蚁。世间苍生,密密麻麻、行色匆匆,熙熙攘攘,一天到晚不知道在忙啥。也许为了养家糊口,也许为了升官发财;穷人为了活命,富贵们为了活得更滋润;执着者营营,醒悟者散淡。一句话,都想活得更出色、出众些。
站在云端看天下,一切变得朦胧,你会想到,原来众生一切平等,本不该有什么人群层级的划分。贫贱也好,富贵也罢,都是个生命。就连山间荒野中的生物们也有平等生存的权利,就连山川河流,也有着存在的理由。因此上,你会生出一种悲悯之心,也许还会生出些天下情怀。你会觉得世间原不该有剥夺者、劫掠者,“环球同此凉热”才是人间正道。而正因为少数人想剥夺多数人,人才分了等级,所以等级的存在也有其相对“合理”性。
站在云端巡游天下,会给你一些哲学的思考,便会以日月星辰、沧海桑田的天地大象之形,更深刻地理解“道法自然”的道理。你的思维便有了更幽远的历史纵深。领悟出沧海横流、山川巨变,原来都是有规律的。尘世间万事万物的变化,其实并非人的意志可左右。什么气候变冷变暖,什么文明的兴盛与衰亡,什么一些人家富贵了,一些人家破落了,都是些浮云,也都有其内在定数的。前几天听说暖雨越过了几千年未变的回归线,青山绿野向荒漠冰山挺进,也许就是个很好的说明书。盛极衰,荒又绿,物极反,西方不亮,东方亮,难道不是这个理儿么?
站在云端看世界,你兴许会想到,应该为这个自己生存着的世界回报些什么,不然对不住自己的良心。当然,在尘世间混久了,世俗观念粘染重了,人会有些不同。譬如,一些人坐飞机、登云端,只想到自己高人一等,觉得人生短促,应该及时行乐,落驾凡尘之后,还想加紧再多剥夺点儿。而像马克思、毛泽东那样的人则不一样。他们登上云端俯瞰世界,想到了人类共同的命运,想到了为人类绝大多数人谋幸福。你还会理解范仲淹为什么一登上高处的岳阳楼便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概。登高与坐井,天壤之别,高贵与卑微的分野也正在于此。
咱是个俗命凡胎,没有领袖们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境界和胸怀,也没什么任侠济世的本事。坐了几次飞机,倒也有了这样一种初浅的感悟:人都是个命儿,凡事儿多替别人想想,遇事儿站到多数人一边,办不了大事儿,起码也别帮狗吃屎,欺负大多数人。并且将此种理念当成了判断好人坏人的标准,成为处世择友的准则,也成了自己终生的信条和底线。
有了登云下望的经历,我想透了一些问题:为什么神仙们总是站在云端?为什么圣人们总爱“背负青天”看沧海浪涌、惊涛拍岸?为什么先贤们爱登上高楼山巅,去眺望滚滚红尘?为什么人们崇拜的偶像,庙宇会建在山上?登得高,看得远,心胸就开了,再明白不过的道理。
吃劲拔力写这篇小文,干什么?无非是想劝世人也常跃上云端看看,体察些风云际会,顺便也跳出三界之外透口气,身不能往心往之。有条件的也坐坐飞机,上云端回望和体验一下自己的生存坐标;没有条件的,也抽点儿空闲,把自己的魂灵捧上云海处安放几个时辰,只要良心还在,相信你便会想清一些难解之题,更有了许多不同的感受,便会活得更加有意思。即便对许多爱讲究养生的先生女士们,也会大有益处的。



作者 : 李好书,河南安阳人,早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曾在部队和地方机关工作,安阳市作协会员,安阳市诗词协会会员,退休后开始写作,作品散见于《河南日报》、《时代青年》、《安阳日报》、《安阳晚报》及外地报刊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