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辞鉴明…19
文/三木秉凤

道术之争 未擂已定
文化与知识,孰轻孰重?文化属道,解决人类社会的灵魂信仰与思想方向问题;知识属术,解决并改善人类社会的生存状态与生活质量问题。文化承载着宇宙自然及人生之道,故而以文中之理化导天下民心,文以载道,大化天下,它与精神文明相关;知识就是人类社会的生存技能与技术,并运用这些技术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它与物质文明相系。近百年来,知识巨烈爆炸几乎已经达到极限,而文化在被压制与被革命中几乎走向边缘化。人类社会不仅需要物质文明,更需要精神文明;人类社会不仅需要知识来改善生存状态,更需要用文化建立起符合自然规律要求与人性道义的正能价值观。当文化开始自信,当文化走向复兴,当文化正在繁荣,文化所带来的正能力量将再次改变人类社会的价值取向与信仰!当文化星火正在燎原世界时,人类社会的思想大道正在变为人间通衢。

人不禁云:丰而得智,虚笃而清心,昼隐非云密,夜光非珠灵。南山有月北湖明,黄龙无伴独侠行,漱泉楚楚不知岁,满城朝气泛丘东。时空荏苒,当叹时不我待,曦色染窗,迎来一日短长。星斗隐尽,山市楼林又在朦胧欲张之中露出柔情阿姿。黄河去逝,南山绵延,一眼无际的高楼雄厦,在晨风秋寒之中若隐若显。群鸟歌唱,竹松苏醒,湖波泛潋,泉水叮咚。

文化与知识犹如一对阴阳,必须平衡发展社会才会真正繁荣!文化繁荣并不代表社会繁荣,知识带来的物质繁荣也不代表社会繁荣。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只有文化信仰正确,知识所爆发出的力量才有了正确归宿。对于我们长期生存的这个世界,我们往往只欣赏其风光之秀,不通达其形变之理。人立于天地之间,汲取万物之精化而为养,却往往缺少顶天立地之骨气,缺少寒松迎雪之傲气,缺少春园斗艳之朝气,缺少夏物茁茁之升气,缺少秋杀草木之勇气。当时代进入人类物质化,社会中性化,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也就人伦乱象丛生,即人间伦理丧失,物丰德衰而致阴阳不和!为什么如是?因为人们大都不懂太极柔刚之义理对社会的影响。

道与术,柔与刚,理与事,得与德,阴与阳,事物之道常隐行于刚柔相济之中,大以以中庸行之,《中庸》有言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就是天下的根本,和,就是天下的达道,其实“中和”之道,就是人间中庸之道,就是阴阳和谐之道,就是男女相处之道。是故,刚柔相济,阴阳和谐,两者不可偏颇,孔子说:过犹不及。《道德经》有言:失道而后德。道与德之间,先道而后德,道就是自然之道,德就是人们依道而行而所有的收获。“得与德”两字之义,古为近义,实为一物得,一心德。“得”者,得于有形之“寸”,故得于术,,而“德”者,却得于无形之“心”,故德于道。

中国古代圣王精通于阴阳之数理,小到修身立业,中到齐家行事,大到治国平天下,天地之道巧用其中,妙不可言。我们所言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就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对阴阳,这里的阴对应着有形之物,而阳则对应着无形之德。垂咏千年之上的世界经典之精化,如《易经》、《圣经》、《古兰经》、《道德经》、《金刚经》等等,无不将天地阴阳说教,以不同的称谓贯彻其中,将宇宙智慧密码凝聚其中,合则太极为一,分则阴阳比肩。古圣先人早已料知子孙后人将逐阴远阳,即重利轻义,重物质轻精神,故以德教之方式让人类尽量达到阴阳平衡,以中庸之道延续人类社会历史的长度,中国古人甚至出台政策“重农抑商”,以抑制人类的过份欲望之求。从人类历史看,王朝凡是在政治上重视阴物者大多短寿,如以刑治国之秦朝,反之重阳者,大多长寿,如以德配天之周朝。什么属阴,阴者即有形之构,如军事、政治、经济等知识因素,什么属阳?阳者即无形之德,如文化,宗教,精神等思想因素,唯有阴阳平衡,才能构筑起社会太极的天长地久!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