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胜洋
今夜的酒格外酣畅!在这文章锦绣之乡能有如此这般的感觉始料未及,斛光交错之间,清晰得记得酒名“两相和”,这却不同于廉颇、蔺相如的“将相和”,我想大约是知己把盏,相见甚欢,或者是夫妻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寓意吧!我更在意的是夜里的秦淮河该是怎样的景象?


冬日的夜不同于北方的寒风凛冽和凄清,倒多了几分温润和惆怅,夜空里寥落着几颗慵懒的星,秦淮河两岸俱是灯火辉煌,一派盛世景象,虽然不免有些现代文明的痕迹,虽然已不复往昔那些风雅,但在夜色的掩饰之下,让人突然有一种穿越千年的错觉……
登上画舫,临窗坐下,十里秦淮在眼前铺开,我和众人开始了俞平伯、朱自清当年“桨声灯影里秦淮河”的行程,只是没有摇橹的船家、地道的卤豆腐干。考究的青花瓷杯配以些许清茶,淡淡的茶香萦绕在舌尖,本是青黛色的河水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黑暗而幽深,江南贡院高高的匾额也不甚清晰,想想当年这里是何等的风流,唐伯虎、吴承恩、郑板桥等等,比比皆是,夜泊秦淮的杜牧恐怕也想不到后世竟有如此的风华绝代,当然更加风华绝代的还有那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无论是惹得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陈圆圆,还是坚贞不二、血溅桃花扇的李香君;不管是浊世遗珠、才情超俗的柳如是,抑或是情比金坚、不离不弃的董小宛;这些烟花女子以超凡脱俗的才情、痴情、爱情,写出了离愁别绪、千种风情,渲染出一片绚烂温柔的秦淮,惹得盛世俗夫唏嘘不已。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随着导游娓娓道来,南岸的乌衣巷在眼前出现,只是一个街口,但这里却是三国时期周郎屯兵之处,谢安、王导这些东晋的名门望族都在此次徜徉、流连……这种安逸和慢半拍的生活节奏,不同于北方苦寒之地的朔风猎猎、冰冷刺骨,不同于南方不毛之地的愚昧蛮荒、湿热瘟瘴盛行,也许就是文化精英最理想的居所吧!
不觉之间茶已饮了两盏,在这满眼繁华之所,我们一船人似乎也颇受感染,俨然成了“文化人”。当然,酒是不能少的,但若能有几个知己就更好了,思绪翻飞,激扬文字,穿越千年想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啊,在这里,也许只有一瞬,在那些电光火石的刹那,你似乎可以感受的所谓的永恒……(作者系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