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七十年代的知青们劳作繁忙;生活虽然单调,但并未丢弃对爱、对美的想往与憧憬。当时在知青中流行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山楂树、喀秋莎、三套车等,诸多这样的一些较柔情的歌曲。记得,在当时的傍晚,我常与伙伴不是拉起小提琴就是拉着手风琴:“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向迷雾的远方……”那音韵悠然―回荡在殷红如血的残阳里;波萦在幽远的戈壁上。

情寄天山岁月
风尘千里赴塞边,
五十年纪会庆典。
不见少时一腔勇,
旦悉妪叟泪盈颜。
是的、我们带着,
无限的思念与回想。
我们回来了,
回到我们曾经,
抛洒热血的地方。
青春的逝灭一去不返。
宝贵年华的奉献,
并没有辜负,
我们的梦想!
看看吧—
那崭新的楼房,
一幢幢。
绿柳成荫、花儿芬芳,
嶙峋石山、溪亭曲廊。
呵!江南!
委实一副江南的景象,
边疆处处赛江南!

农场啊,
我们曾经摸爬滚打的地方。
今天,实现了梦想!
回忆我们的脚步初踏农场,
浮土掩过脚面,
一阵风便弄得尘土飞扬。
未见到草原,
也看不到驰骋草原的姑娘。
两排土房八人拼炕,
没有意悔,抹去思念的眼泪;
在顛跛摇恍的拖拉机上,
我们高歌、我们坚强!

打土块、挖菜窖,
戈壁滩上割芦草。
一把青春烈火烧进了芦苇荡;
一腔热血热泪洗涤了盐碱滩!
我们看到了麦浪滚滚金灿灿,
我们收获了金色成果堆如山。

有诗感曰:
渴饮天山雪千年,
饥餐戈壁沙万卷。
血染铁犁千亩田,
汗洒麦浪滚刀尖。
环境的艰苦锻打我们的筋骨,
涉事的苦难磨练我们的坚强!
建設社会主义农场的道路上,
各条战线南京知青流血洒汗。
高高举起砍土墁,
背负着沉甸甸的萝筐
袭下深井千百尺,
让坎儿井的水,
清甜甘澈、水流潺潺。

一把瓦刀盖房砌墙,
石城子水库溅血负伤。
为了生产多出砖,
她,痛失了一只臂膀 !
出于对劳动纪律的尊重,
他紧赶慢赶把命丧。
叶大明19岁,
这个正值火热青春的年龄,
他把生命永远的~
献给了戈壁滩。

知青的炽热,
把硫化碱炉火烧得通旺。
南京知青的温婉细腻,
保证了纸厂机制恒转
我们心灵就象那摘检出的纸,
洁白无瑕一张张 。
在灵魂逐步升华的进程上,
虽然,也夾逢魑魅魍魉;
但南京知青,
那一颗对共产主义对党,
赤诚的初心让他们更坚强!
终于冲出磨难又见阳光;
乌云后的太阳显得更亮!
我们更具眼光,
我们走到了黑板前,
托起育人的教杆。
传播自己的慧识、思想,
呕心沥血,挚心为农场,
培育新一代建设的脊梁。

南京知青的影响,
在天山脚下,
根深、远扬。
播下无形种子,
发芽、生长。
虽然,那个特殊的年代,
让我们荒费了学业,
蹉跎岁月,
折断了我们腾飞的翅膀;
然而,上山下乡,
却锻炼我们的筋骨,
成熟了我们的思想。
任毅一曲“知青之歌”
勾起乡愁,引得泪水儿潸潸。
谁不爱故土,
谁不思恋家乡。
回城大潮的到来,
我们举起了建设家乡的旗杆。
但我们思念关爱农场,
因为那是我们,
抛洒青春热血的地方。
应该说那是我们的,
第二故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我们共同的理想。
地不分南北,
都是在祖国的土地上。
让我们携手共建,
团结在党中央习主席身旁
努力奋斗,
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想!

为南京知青赴哈密
五十周年庆典而作
浩雪
2016年8月9日

作者简介:
本名:洪澄。笔名:浩雪。
南京市人。其一生喜爱文学,诗词歌赋。创作启萌于少年时代,自始逐李白之豪放,随清照之渊雅。作品《满江红~观阅兵》曾获中华散文网“二等奖”。并誉以“中外诗歌散文精英人物”称号。现为中华散文网创作员、创作委员会辞聘副主席。已入选“诗词中国”诗人。建立“诗人档案”,次第“举人”。在《当代文摘》,《中外文艺》,《美文周刊》,《四季文学》,《天天快报》,《中华文艺》等文刊多次发表诗词文学作品。既数篇诗词作品被“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出版的《中外诗歌散文精品集》收纳入选于书中。在中华文艺全国文学创作大奖赛中亦获大奖;继中华文艺《中国当代知名作家》及《中国当代百强才子、才女》竞选中,荣获“江苏知名诗人”,“江苏才子”之称谓。获奖作品纳入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在《当代文摘百强作家精品文集》(春之卷)、(秋冬卷)中亦有多篇作品入选。且“江苏诗人洪澄”被收入中华文艺“名人榜”。第三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中《将进酒》亦获其最高奖项“金奖”!2019年11月被“诗词百家杂志社、文学作家网、国家诗人档案典藏”评定为“诗词著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