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音乐:《忆童年》







童年趣事(一)(原创)

岁月是一把无情的刻刀,轻轻一挥,我们的童年就被雕刻成了回忆。而且童年的趣事多多,有时一人想起,也会忍不住哑然失笑。
人的童年,无论是贫穷,或是富有,都会有难以忘怀的回忆。
记得,我还没上学的时候,那时婆婆还在人世上活着,因婆婆身体不好,一直由广安人陈婆婆和我的刘素清亲婆婆一块儿带我。她们很疼爱我,因为我胃口不好,饭吃得少,人长得很瘦,婆婆常带我去峨岭公园旁边的于爰池,找一位胡子很长的老中医看病,吃了好多剂中药,我还是很瘦,吃饭还是很少,两个老姐妹急死了。
婆婆常常变着花样做饭给我吃,最记得有一种饭是把瘦肉或香肠切细,拌在饭里,放点猪油,酱油,蒸给我吃。除了婆婆,今生,有谁这么疼我呢?

记得那时,少年宫旁边,有一个苏式儿童餐厅,吃饭的都是还没上学的小朋友。家长在门口交上几毛钱,记不清是多少钱,因为我太小,对钱没有概念。
那天,婆婆交了钱,就和陈婆婆站在外面,(家长是不能进去的)她们隔着玻璃窗看我。迎接我们的是些漂亮的苏联阿姨,她们给我们围上白色的餐巾,我们就乖乖地吃食物,记得有一杯热牛奶,有方形的,园形的蛋糕面包,孩子们都好开心。排队的孩子多,是分批进去,很有秩序。
时间大概是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五五年之间。
那天,吃完食品,我急急忙忙往外走,去找门外的婆婆和陈婆婆。这时,走过来一位胖胖的慈祥的苏联婆婆,她用胖胖的手摸摸我的头和小脸,牵着我的手,走到我婆婆身边,递给婆婆一条有条纹的蓝色背带裤,并指了指我,当时,我好开心。
那时,我长得比同龄人高,又瘦,穿茌身上的裤子显得有点短。当婆婆和陈婆婆为我换下这条苏式背带裤时,真的好喜欢。那背带很宽,一辺有三颗扣子,很舒服。

后来,婆婆去逝了,陈婆婆也回老家广安去了,再后来,新妈l妈来了。新妈妈把读小学三年级的我带到了杨家坪,转到了新华小学。那时,我个儿显得高,因为喜欢这条裤子,老是爱穿它。有时冬天穿着棉裤,还套在棉裤上面。因为没有亲娘在身边,新妈妈也没有怎么管我,自己也不知道这种穿法很显宝气,还自己臭美呢!
有一天,大槪是十一月份,天下着阴冷的小雨,我下课后,去学校旁边的二村公厕方便,人太多,好不容易轮到我,背带裤的扣子怎么也解不开,气得我把钮扣扯破了,从此,我才彻底告别了这条外来裤。
刚开始,旧衣服堆里,还能看到这条旧裤子的身影,搬了几次家后,就再也没有见过这条蓝色的有条文的背带裤,只是它的故事,我一点没忘记。



童年趣事(二)

转到新华小学的六一班,听老师说是个好班,后来发现果然是,因为好多同学都是厂干,工程师的孩子,而且他们都很优秀,成绩都很好。
我的同桌姓荀,是个眉清目秀,性格很好的男同学,他父亲是老红军,厂干,把孩子教育得很有涵养。
荀同学见我喜欢看课外书,就告诉我,他家里有好多书,我喜出望外,立即提出向他借书,他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只是说两个烟盒换一本书。
于是,爸爸的烟还没抽完,我就急不可耐地把烟拿出来,用纸把烟包好,把烟盒拿去,找荀同学換书来看。记得那些烟盒还有好听的名字,叫大前门,中华,玉溪等等。
小时候的我,对书真是到了痴迷的地步,不亚于现代人对手机的痴迷程度。我找邻居佟伯伯借书看,找荀同学用烟盒换书来看,到新华书店看书。那时的新华书店真好,你不买书,也可以坐在那里看书,如果没看完,只要记住页数,你做完作业,又可以去新华书店接着看。好的词句还可以用笔记下来,帮助写作。
早上4分钱一个馒头,常常被我省下来去买书,一角多钱就能买一本书,真是幸福呀!唐诗宋词的美,可以带我们穿越千年,去感受先贤们的悲欢喜悦,失落明志,去遊览古时候一点未曾被污染的山川河流。清代的白话小说,近代的记实文学……都让我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悠悠五千年的美文化。
世界文学也美,普希金,高尔基,巴尔扎克……知识的海洋无穷无尽。

我最心疼的是我用爸爸给我的零花钱,和我省下的早餐费买的那些书,那两大包书,因为看到佟伯的书没有了,我就背到乡下,叫小舅妈给我藏好,因为当时都说红楼梦,西游记等四大名著,青春之歌,等好多小说都是封资修,而那些唐诗宋词,外国小说,更不能放到家里。
我以为藏到乡下,我那些书就会平平安安,完好无损。殊不知,多年以后,问到舅妈,那些书的去向,让我大失所望。
过去了的已经过去了,庆幸的是,我们老三届又有了好多书,好多看书的好时光。
因为有了书,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不会枯竭,我们看世界的眼光就会宽广无涯。
去年有幸走近了同学加朋友志英的生活,看到她丈夫一一老钟,一个爱书如命,博学多才的才子,他那几大柜中外好书,让他保护得如此完整,让人心生敬意。
我的同学,我的闺密,虽然和老钟一样,身为领导,却也慱览群书,通古知今,与他交谈,让我高山仰止,佩服之极。
无论生活多么艰辛,书,会给我力量,伴我前行。现在通过美篇,我认识了好多美友,他(她)们的丰富知识,再一次打开了春芳的眼界,让我在众多美友的知识海洋里遨游。我很幸福,因为书和美篇带给我的快乐溢满心间。



童年趣事(三)

这两年到江浙去旅游了多次,深深感到江苏和浙江乡下的居民,头脑比我们它地乡下居民的头脑要灵活得多。真的,82年去江苏无锡乡下探友,他们那里几乎家家都用起了沼气,真的能和我们重庆城市的天然气比美。
前年去了女婿的老家,那里居民几乎都用上丁太阳能,太阳能很方便,洗澡洗衣很舒服,而且节省了能源。
去了重庆乡下探亲,看到亲人们有些用上了液化气罐,还有不少人仍在燒树木草根,洗澡仍不方便,未免觉得我们真该好好向沿海地区的居民学习,巧用能源,改变生活。
回想起我小时候,虽然不懂什么叫太阳能,却知道用太阳的温度热水。那时煤炭凭票,城市供应煤炭很少,夏天,我常常在门外的地坝里放上三个盛满水的脸盆,让它们被火红的太阳晒得很烫,放学回家,就用这盆里的热水加上凉水洗澡,很舒服。
记得当时和我很要好的几个小姑娘,回到家里也踉着效仿,大人们都夸我们会利用能源,优化生活,我是心里说不出的开心。
只不过,我真要声明,我用的是土办法加热,太阳能可不是我发明的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