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兴镇王老村养猪专业户吴以新的养猪致富路

猪舍
养猪在农村一直被认为是一门技术含量低、工作环境差、风险高的行业。吴以新就不信这个“邪”,他认为为,随着经济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传统的养殖方式必将淘汰,必须走科学化、规模化的道路。他今年40多岁,他的养猪场占地 200多平方米,由当初年出栏30头到现在100多头,由原来的赔钱到现在的年利润30余万元,是村里首屈一指的养猪大户,现在是远近闻名致富能手。通过近10年的养猪实践,他摸索出一套绿色科学养猪的方法和实用技术,正是因为他对养猪行业的苦心钻研实践,让人们看到了养猪产业的新希望,使当地人们对于养猪这一行业的传统观念正在悄然改变。

饲料粉碎机
一、披荆斩棘,创业奔致富
他自从立志发展养猪产业起就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双手,一定能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路。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名普通农民,缺少养猪方面的资金、经验和技术,真正做起来,其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要资金、靠向亲朋好友借贷,最终筹集了近10多万元,盖起了一个简易猪 。可哪成想,由于初期不懂养殖技术,猪仔的防疫没有把好关,再加上那几年行情不好,辛辛苦苦干了几年,几乎没有利润,等于白干,遭到一些人的不理解,甚至还有人嘲笑他,说他养猪不挣钱,还不如出去打工……这期间他犹豫过,气馁过,歇业过……但是最后经过他的认真反思和凭着一股韧劲,又于2016年春季硬是把空空的猪栏重新填满;尤其是2018年是养猪最困难时候,由于非洲猪瘟,生猪市场低迷,很多养殖户猪都死光关门了,而吴以新确是凭着他的经验和技术,靠在实践中一点一点的积累经验,缺少经验的他时常和猪在一起,吃住在猪圈,细心观察猪的生长发育规律,正是靠着一股钻劲,凭着一股韧劲,带着一颗热心,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走出低谷,迎来了今天的一片光明!他养猪事业越做越好,经过这几年的创业,积累了不少经验,为自己下一步做大做强养猪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肥猪满圈
二、埋头苦专,终创佳绩
吴以新发展养猪产业有想法有思路,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他的养猪场已初具规模,他深知,要想靠养猪发大财,创大业,就一定要上规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对主场猪场进行了改建和扩建,并积极借鉴自己所学到的养猪知识引进了许多现代化的养猪知识。现如今,走进他的养猪场,看到的满圈肥猪,长势喜人,他是一个善学善思的人,10余年的养猪实践,他每天都在认真观察和思考猪的生长与生理特点,为了发现规律,总结经验,他时常整宿的待在猪场里和猪“同吃同睡”,镇里举办的养猪学习班,他没有一次落下,认真学习,苦心专研,是对他近10年来刻苦钻研养猪技术的真实写照。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通过多年对猪生长习性的观察和分析学习,对生猪的衣食起居和生理反应都掌握与脑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给猪防疫中
三、开拓养猪新概念。
“干事业要有恒心、决心,更要有信心。”这是他口头上经常说的一句话,近10年的养猪收获使他走过了一条坎坷不平的人生之路,他是一名成功者,靠自己的汗水、更靠自己的智慧证明了自己,更重要的是他,改变了当地人对于养猪产业那种落后的、传统的旧观念。

卖猪中
吴以新的养猪致富,带动了当地养猪业的发展,他的成功也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他的养猪之路证明:坚定的毅力、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干一行爱一行是成就事业的根本保证,我相信:在吴以新的带动下,当地养猪产业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尤运兵,笔名情有独钟,驻马店作家会员,《中国诗歌网》会员。作品分别在《走进诗坛海外版》《名家诗坛海外版》《名家诗人荟萃海外版》《中华诗词》《作家园地》《新视界微刊》《星诗刊》《河南诗人》《众创诗社》《社会热点》《中诗网》《北极星文学》等十几家网站平台发表二百多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