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美国学生安娜
文/蒋怀文
今年中秋节前夕,我收到了美国学生安娜发来的电子邮件:老蒋,中秋节快乐哟!多吃月饼,家庭圆满!读着这封让人开心不已的中文电子邮件,我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回到了五年前的暑假。
2014年7月,我带学生去美国东部的南康涅狄格州高级中学交换学习,在那里认识了安娜并有幸成为了她短期的中文老师。她当时念高一,假期回到学校做志愿者工作。
她的工作就是带着交换生熟悉校园,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上遇到的小麻烦。前两天事情还比较多,随着交换生对学校、老师和学习的渐渐了解,她就慢慢变得清闲起来。她的手机没有上网功能,她也不太喜欢读书,交换生一进教室学习,她就有点儿无所事事。与她情况相似的还有另外4个年龄相仿的孩子。一天,美方负责人保罗找到我说:“你能不能教一下他们几个娃儿的中文?”作为领队,学生们上课去了,学校就那么几亩地,转两天也转完了,而且上课期间老师是不能离校的。我正好没有事情干,于是就爽快地答应了。一来呢,可以打发时间;二来呢,可以了解一下美国高中学生的所思所想以及在课堂上的表现。在去美国之前,我并没有想到为那里的学生上中文课,所以没有什么准备。保罗在我们学生上课的旁边找了一间教室,外加一块小白板,几只白板笔。教室里有一张比乒乓球台略小的长方桌,五个孩子就围着桌子随意的坐了下来。我在小白板上写了一些基本的问候语,诸如:早上好!中午好!下午好!您好!晚安!再见!好吃!不好吃等等,并在句子后面写上英语。然后一句一句地教他们。教的步骤是:我读,他们听;跟着我读;他们读,我听;情景会话。一开始,他们读起这些句子很拗口,但慢慢的就熟练了起来。一节课下来,他们已基本上掌握了这些句子的读法和意思以及在什么情景下使用这些句子。中午一放学,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冲入我们学生的教室,大声对着他们说:您好!中午好!好吃!我们的学生刚开始时被弄得莫名其妙,但马上就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儿。热烈的掌声立刻在教室响起,经久不息。这对五个美国学生来说,无疑是莫大的认可和鼓励。他们学习中文的热情明显高涨。
在这些学生中,安娜是学得最认真的一个,进步也是最快的一个。她有超级强的模仿能力,对中文有着强烈的兴趣,表现欲望也异常强烈。在课堂上尤其活跃,总是抢着说。每堂课她总是早早地来到教室,把每个句子练得异常熟练,练完了还要我教她其它的一些日常用语。当然我都一一满足她的要求。我把一些长句子、难句子进行录音,打包发在她的QQ邮箱里。第二天,那些长句子,难句子就被她说得有模有样了。课间还走进我们学生的教室,与他们对话。学生们都对她的神速进步感到非常的惊讶,一再问她是怎么学习中文的。她不太明白他们说的意思,当然她也回答不出来为什么,便跑回来求救于我。我于是又教她一些句子,第二天她就可以在我们的学生中显摆了。在下午外出活动时,她就缠着我们的学生问这个用汉语怎么说,那句英语的汉语该怎么讲,一直问的不停,说的不停。我们的学生看她那么积极,那么投入,都很乐意帮她。在这期间,我还教了他们两首中文歌曲:《茉莉花》和《小苹果》。我在每句话下面用国际音标标注了每个汉子的读音,这一下这些孩子唱起来就非常容易了。过了两三天,他们就唱得很像那么一回事儿了。在课间或吃饭时,还和我们的学生一起唱。一周以后,我把五个孩子学中文的情况与保罗进行了交流,特地表扬了安娜。说她的中文学得如何如何的快,如何如何的好!中文歌曲唱得如何如何的地道!保罗听了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说安娜在学习上显得很吃力,每一门功课基本上都是勉强过关。他简直没法相信安娜对中文那么有天赋,学得那么快,那么好! 他说:“是不是你教他们的方法非常对她的路子?”我耸耸肩说:“我以前从来没有教过外国学生学中文,一点经验也没有!”过了一会儿,保罗若有所思地说:“可能是兴趣起了关键作用。”我想也是。
时间过得真快,20天时间转瞬即逝,告别晚会也如期而至。观众除了我们的学生以外,还有很多家长,能容纳200人的演出大厅座无虚席。在告别晚会上出现了很奇特的现象:我们的学生表演英语节目,唱英文歌曲;美国孩子说汉语,唱中文歌曲。安娜和她的小伙伴把我上课的情景编成了一个情景剧,由安娜扮演老师,其他的四个孩子演学生。他们演得活灵活现,完全是我上课的再现。我们的学生看得目瞪口呆,不停地说,蒋老师上课就是这个样子的。他们的演出赢得了观众潮水般的掌声。压轴节目就是他们唱的《小苹果》。当《小苹果》的音乐响起的时候,所有人的热情被瞬间点燃,演出大厅顷刻间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美国孩子的爸爸妈妈们也跟着唱起来,舞起来,扭起来。台上的安娜忘情地唱着、跳着。节目结束,安娜变成了最耀眼的明星,我们的孩子快速涌上舞台,和安娜团团拥抱在一起。美国孩子的爸爸妈妈们也纷纷找安娜合影。安娜真的过了一把明星瘾儿!回国后,我给安娜推荐了继续学习中文的书——《我的汉语教室》。这套书一共有三本,目前她快学完了。她尽量找练习中文的机会,比如:今年暑假,刚好上完大一的她就当起了志愿者,为那些参观他们大学的中国游学的学生做起了中文讲解。这样一来,安娜的中文水平更是突飞猛进。
所以,当大家看到安娜在电子邮件中那地道的中文表达时,就不会感到奇怪和惊讶了。预祝安娜的中文往后能够说得更加的顺溜,我将拭目以待……
作者简介:
蒋怀文,男,1970年生,中学英语教师,业余时间喜欢写些豆腐干文章,翻译点英语小故事。作品散见于《重庆晚报》、《青年文摘》、《青年博览》、《当代先锋文学》等报刊、杂志、微信平台。现为《当代先锋文学》驻站作家。
投稿邮箱:758774822@qq.com
联系微信:a13618258998
《都市头条中国文学社》编委成员:
顾问:刘杰(与海子同时代的先锋诗人,著名诗人和策划家)、廖望月(诗天子诗刊创始人)、荒村(大平原诗刊主编,中国民间诗歌读本主编)、罗晖(年度中国诗歌选主编,著名诗人)、晓渡(安徽诗歌主编)、马俊华(暮雪诗刊执行主编)
总策划:彭永征
总编:走出象征
副总编:吴北平
小说主编:期待您的加盟
散文主编:吴北平
现代诗歌主编:期待您的加盟
诗歌编辑:刘昌斌
古诗词主编:黄青
特邀编委:
法律顾问:刘明
继续招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