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忆我的姥爷
作者:王乐
我的姥爷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在洛河湾的土地上辛勤劳作了大半辈子。老人家一生吃的苦受的累不计其数,姥爷性格直率、善良本分、克勤克俭、任劳任怨,一生凭着坚强的性格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和一双勤劳的双手在这片土地上默默地耕耘着,奉献着,付出了超常的劳动。尽管当时,姥爷的一大家人仍是和当时全国大多数家庭一样难以解决温饱问题,但是在那样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姥爷却始终不渝地坚持着让他的七个子女个个都上学读书。
在姥爷的严格要求下,这些姨姨舅舅们都学有所成,在各自工作岗位都能独当一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有的当了人民教师,有的成为政府里厅级干部,有的是军队师级领导,有的是地方名医,还有的是银行中层管理,工作都有声有色,卓有成效,得到各自单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充分肯定,并得到了家乡人民一致好评和高度赞扬。
姥爷虽读书不多,但是通过自身刻苦努力,读书看报一点问题都没有,他经常读书看报,阅读新闻,关注时事,因此他的思想观念一点也不落伍,在当时家人们都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里,自己忍饥挨饿也不放松对子女的教育,时刻督促他们刻苦努力学习,甚至有些严厉。 姨姨舅舅们小的时候每当学习懈怠,不努力或是犯了错误总是会被他棍棒教育免不了遭遇皮肉之苦,因为他坚信任何年代下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姥爷的勤俭节约在这个大家庭甚至乡里乡亲中也是出了名的,从我小时候开始记事开始,我就知道姥爷喜欢走路,姥爷常称之为"起汗”,姥爷无论去子女家还是去办事也好,去谁家走亲戚也罢从来没坐过车,有时都能走上二三十里路,我想这一方面是为了锻炼身体,另一方面更是为了省公交车车钱,经常我休息时去看望姥姥姥爷,姥爷总是独自一人在用手搓衣服,刷鞋子,从不给子女们添麻烦,姥爷平日穿衣戴帽十分讲究,但他却从不舍得给自己买一件新衣服每件衣服都是姨姨舅舅们买来送给他的,当然也有我们小辈们送的,后来生活条件逐渐富裕了起来,但是很多衣服姥爷还是会穿上十年八年都舍不得扔,他会把他每件衣服都会洗的干干净净,并叠好,摆放整齐,每双鞋都刷得干净如新,皮鞋擦得蹭亮发光,装在整洁干净的鞋盒里。姥爷住所始终自己打理的井然有序,一尘不染。
姥爷对孙辈们也是十分疼爱的,别人出国或是旅游给他买的吃的,送给他的围巾手套,他知道是珍贵的都会在我们去看他的时候送给我们,虽然有的东西我们用不上也不缺少但这就是老人对我们的一份爱对我们晚辈的一片关心。记得08年12月8日,我报名参军入伍,中午一大家人齐聚一堂吃饭时临时接到区武装部电话说半小时后武装部门口集合,我和我妈慌得就要放下碗筷打车去武装部,姥爷听到我要走也急忙说“我也跟着一起去送送王乐吧”于是他和我妈直把我送到大巴车下,就在要登车时,我嘴里念叨了一句这发的迷彩鞋怎么尺码这么大,没曾想却被身边的姥爷听到了,他坚持要将自己脚上穿的那双迷彩鞋要和我换,大巴车此时就要发动,情急之下姥爷立即脱下脚上那双新鞋,光脚站在地上,将鞋子递到我手上,我也只好将自己脚上的鞋也递给了姥爷。还没等姥爷穿好鞋,车子就启动了,我当时含着的眼泪水再也忍住流了下来,当时的姥爷已经是86岁的高龄,姥爷您对孙辈们的疼爱让我终生难忘。
2016年5月18日那天下午,我下班回家的路上突然接到我妈的电话说姥爷在家摔倒了让我直接去医院,当我火速开车赶到医院时,姥爷就一直昏迷,再也没和我们说过一句话,从检查到抢救看着姥爷痛苦挣扎的表情我再也无法压制自己的情绪,热泪夺眶而出,没想那一面竟成了永别。据我爸和三姨回忆,姥爷是在地里摘完蚕豆回屋准备歇歇一下喝口水的,没想水都没来得及喝就摔倒了,只留下那投入几片茶叶的空茶杯。这么健壮的姥爷就这样撒手人寰离开了我们,勤劳朴实,善良节俭,可亲可爱的老人转眼间就与我们阴阳两隔,天地永别。
如今,姥爷已经离开我们大家三年多了,但是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还时常能够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每当想起他对我们晚辈们的关心和勉励,每当生活和工作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想一想老人平时对我们的教诲,我总能振作精神,重振旗鼓,不再徘徊忧虑。这些看似平凡的精神财富将伴随着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加坚定而执着地前行!

【作者简介】王乐,安徽淮南人,大学本科文化,毕业于蚌埠坦克学院,商务文秘专业,爱好足球,文学。座右铭: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放弃肯定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