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正确培养孩子?
作者/三木秉凤

文化与知识,是烘托世界文明的两大学问!但在孩子的启蒙阶段我们需要为其灌输什么?这就涉及教育的目的性问题,蒙以养正,还是蒙以养术?我认为应先通过文化教育教孩子做一个合格公民,然后通过知识教育让孩子做一个合格的劳动者。东西充方传统的教育根据其实区别不大,即文化在先,知识在后!而知识教育压倒文化教育仅仅是近百年的事情。谈到西方的启蒙教育,很多人马上定格到欧美教育,其实欧美属于基督文明涵盖的区域,而基督文明的发祥地却是犹太人控制的耶鲁撒冷。

谈到犹太民族几千年来的自强不息,常常令一些崇洋媚外的汉民们不得不肃然起敬。几千多年来,一个被迫流浪世界的民族却创造着无数灿烂的文化和种种奇迹。而今世界上大约有一千六百万犹太人,相当于天津市的人口规模,却是犹太文明、基督文明、伊斯兰文明的思想源头!犹太人中像摩西、耶稣、马克思、爱因斯坦等这样的天才历史人物不胜枚举。自一八九二年设立诺贝尔奖以来,犹太人拿到了其中三分之一的奖项。其中他们的《圣经》被誉为西方文明的灯塔。

然而,世界上唯独有一个民族可以与其并驾齐驱,这就是古中华民族!东方的《易经》同样让古代中国文化灿烂,百舸争滚,被老子、孔子、庄子、孟子、鬼谷子、孙子等中国古思想家、古哲学家、古政治家、古军事家等尊为百经之首,大道之源。正是东西方的两部经典碰撞,才让人类走向了文明融合的可能。
我们知道,犹太人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是从背诵自己的经典《圣经》开始的,从三岁开始,犹太人就让他们的孩子去似如私塾的地方,像中国古代的孩子背诵四书五经一样,读诵民族经典,他们不要求孩子理解,目标只有一个:背诵!到了七岁左右,孩子将其中的《创世纪》《出埃及记》等经前部分基本熟记,到了十三岁接受成人授典之前,全部背诵已经是基本要求。
中国古代的孩子也是如是!从三岁到十三岁,需用十年寒窗之苦。因为过去男孩十四岁左右就要结婚成家,成家之后便半耕半读,独立生活,他们一边读书一边持家,所以古代小孩老成持重,唐初王郣二十六岁就写出闻名天下的《滕王阁记》,而且是现场即赋,东汉末年的王弼,二十岁就对中国主要经典进行注解而且流传至今。

对于启蒙教育,我有深刻的感受,文化养魂,知识养身。中国古代一句教育名言“磨刀不误砍柴工”,一个家长让孩子在圣贤的思想光辉中立志,比灌输给它可能终生几乎无用的音乐、舞蹈、绘画、外语、奥数等各种知识浪费他们的十年青春要智慧的多!孔子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无论如何!不要让孩子输在“立志于学”时期的起跑线上。
有些肤浅的东方学者仅仅从东西方启蒙教育的表象中寻找差距,比如西方父母注重与孩子共读书、游戏、旅游等共同成长,中国父母更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即健康和营养,西方注重自我发展,东方注重集体纪律,东方讲究稳定,西方讲究冒险,等等,然而,这些现象差异,并不是本质所在!
当今 西方启蒙教育注重能力培养,注重亲自实践,注重社会学习,东方教育注重知识输入,注重分数高低,注重双重性格的培养即见人谈人话见鬼发鬼声。

中国其实近百年来并未形成自己的独具特色的启蒙教育体系,旧的私塾古典教育打破以后,百年教育乱象丛生。自清末以来,胜过古代经典如《易经》《道德经》《诗经》等几乎没有,就连超越汉史,唐诗,宋词,明清小说这样的作品都没有。当今百年创作的文学作品,能在历史上留下“辉煌”一笔,也就剩下文革时期的响彻世界的“样板戏”了。
中国未来的启蒙教育是先用圣哲之文理肓志?还是先用应试知识灌思?通过犹太人的孩童教育也许给我们切骨的启示。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