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治网讯(通讯员 曹晓靖)在第六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河南省青少年自我保护委员会《成长红绿灯》组委会同偃师市人民检察院一道,深入部分中小学校,认真组织开展“《成长红绿灯》公益普法进校园系列活动”,旨在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增强青少年法治观念、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强化校园安全工作。

新时代青少年普法教育创新工程《成长红绿灯》英文名称:Growth Red Green,简称“GRG”,是专门从事预防青少年犯罪进行公益普法的工程项目。以“创新一节中国法治教育课”为理念,以青少年的视角,利用《成长红绿灯》百部法治系列微电影,用创新的法治宣传教育形式讲述法治故事,传播正能量。利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互动式普法宣传教育体系,让青少年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

入校活动中,组委会工作人员和检察官先后到偃师实验中学、偃师市直中学、偃师五高等学校,举办了“创新一节中国法治教育课”专题活动。洛阳市校园红绿灯宣讲团团员、偃师市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副主任李淑环表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法治教育是一项民心工程、基础工程。《成长红绿灯》法治系列微电影结合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和教育特点,创新思路和方法,针对不同年级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接受能力和学法用法的实际需求,开展创新式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为检察官,李淑环还以“宪法在我心中”为主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列举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小事,给同学们诠释宪法的意义,把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理念植入孩子们心田。同时,她还围绕最高检“一号检察建议”与同学们展开互动话题,同学们踊跃发言,大胆准确的表述隐私部位的呵护、不法侵害的防范、特殊情境的应对等等,活动现场热烈生动,同学们学法用法热情被当场点燃和激发。

在连续几天的普法工作中,《成长红绿灯》组委会的法学老师结合《成长红绿灯》法治系列微电影中沉迷网游、盲目追星、造谣传谣、打架斗殴等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解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及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引发的后果,向广大青少年学生提出三点意见:一是不要轻易模仿影视剧里的不良行为;二是远离网吧和网上不健康的游戏,三是呼吁同学们要理智追星,向偶像身上的正能量看齐努力,同时希望老师家长做好正确的引导。
随着工作的深入推进,《成长红绿灯》普法工作在偃师市受到了众多中小学校的认可,广大师生纷纷表示,感谢《成长红绿灯》组委会公益捐赠的法治系列微电影,感谢“创新一节法治教育课”,这些创新的方式方法,牢牢抓住青少年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情感、艺术元素引入学校法治教育当中,改变枯燥乏味、硬性灌输的陈旧方式,运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介,激发学生的学法兴趣,教育效果非常好。
目前,《成长红绿灯》公益普法进校园系列活动”还在偃师市持续深入推进,相信通过活动的持续开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观念和意识必将在广大青少年稚嫩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法治偃师、诚信偃师建设的思想基础必将得到不断的夯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