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篇
王天下有三重焉1.,其寡过矣乎!上焉者②,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3.,虽善不尊④;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5.,建诸天地而不悖6.,质诸鬼神而无疑7.,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
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8.,近之则不厌。
《诗》曰9.“在彼无恶10.,在此无射11.。庶几夙夜12.,以永终誉13.。”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14.。

【注释】
1.王(wang):成为君王,统治天下。王是动词。三重,三件重要的事,指上章说的议礼、制度、考文。③下焉者:指在下位的人。4.不尊:没有尊贵的地位。5.考诸三王而不缪:意为君子之道符合古代三君王立下的法则。诸,“之于"合音。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缪,通“谬”,错誤。6.建诸天地而不悖:指君子之道符合天地之道。建,立。悖(bei),违背。7.质诸鬼神而无疑:《中庸》认为鬼神不疑,即是符合天道。质,质问、ト问。8.望:仰望,敬仰,仰慕。9.《诗》曰:这四句诗出自《诗经・周颂・振鹭》。这首诗是周王设宴招待来朝的诸候时,在宴席上唱的乐歌。10.彼:诸侯所在国。这句意为:诸候心里不憎恶周朝。11.此:周王所在地,即指朝廷。射:《诗经》里作“骁”,厌恨。这句是说,周朝心里不厌恨诸候。12.庶几:差不多。夙(su)夜:早晚,犹言早起晚睡。这句是说,各诸侯早起晚睡,勤于政事。13.永:长。终,通“众”。这句是说,各诸侯能长久受到众人的称赞。14.蚤:通“早”。

译文
君王统治天下有三件重大的事情,做好了大概就很少有过失了。在上位的人,品虽好但没有验证,没有验证就不实,不璃实则百处不会听从。在下住的人,品他虽好,但不尊,不尊责就不响实,不确实也不能让百听从。所,君子统治天下的道理在于:要以自身的品德修养为根本,要在百姓中得到验证和信任,要用夏、商、周三代先王的礼仪制度来考查而没有谬误,树立在天地之间没有悖理的地方,ト问鬼神没有可疑的地方,等到百世以后圣人出现也不会感到迷感。
ト问鬼神没有可疑的地方,这是了解天意;等到百世以后圣人出现也不感到迷感,这是了解人意。
因此,君子的举动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法度,君子的行为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法度,君子的言谈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准则。离得远的则有仰慕之心,离得近的也不会厌烦。
《诗经》里说:“诸侯在朝廷无人憎,朝廷对诸候不忌恨。早起晚睡政事勤,众人称赞美名存。”没有不先做到这些却早有美名流传于天下的君子。
郭社会又名郭克会,笔名森燚,山东省汶上县人,男,汉族,现居广州。只上过小学,自学法律专业,获山东大学毕业证书,干过律师。曾通过行政诉讼分别撤销过济宁市政府砍树有奖的文件,山东省政府收费不当的文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央视礼宾书特聘签约诗人,世界汉语文化协会广州分会副主席。曾获2018年首届诗歌大赛一等奖,九州诗社十佳诗人第三名等大奖。作品分别在《中华诗词大辞典》等多部大型书籍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