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 篇
哀公问政①。子日:文武之政,布在方策2.其人存,则其政举3.;其人亡则其政息4.。人道敏政5.,地道敏树6.。夫政也者,蒲卢也7.。
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8.,尊肾之等,礼所生也。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9.;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10.。所以行之者,一也11.。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12.,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13.;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14.,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15.;子庶民也16.;来百工也17.;柔远人也18.;怀诸候也19.。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感;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20.;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21.;子庶民,则百姓劝22.;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候,则天下畏之。
齐明盛服23.,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馋远色24.,贱货而费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25.,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26.,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27.,既禀称事28.,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29.,所以柔远入也;继绝世30.,举废国31.。治乱持危32.,朝聘以时33.,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一也。
凡事豫则立34.,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跆35.;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一一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一一不顺乎亲36.,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一一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37.!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38.,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3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辩,辩之弗明弗措也41.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注释】
1.哀公:即鲁哀公,姓姬,名蒋。春秋时鲁国国君。②布:陈述,陈列。方策:指典藉。方,方版,古时书写用的木板。策、同“册”,书写用的竹简。③举:高扬。④息:息灭,消失。⑤人道:治理人民的規律。敏:迅速。6.地道:种植的道理。树:动词用法,指栽培树木。7.蒲卢:既芦苇。8.杀(shai降等。这里指亲爱亲族要按关系远近有所分别。9.昆弟:兄和弟。10.知、仁、勇:这三者为儒家的伦理思想,《论语・宪问》:“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知,同“智”。达德:通行的美德。11.一:ー样、同样。12.生而知之:ー生下来就知道。这里三句参见《论语・季氏》篇:“生而知之者、上也;学面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13.所以:怎样。14.九经:九条准则。经,常规、准则。15.体:体察、体谅。16.3子庶民:意为如同父母爱护儿女那样对待底民。子,动词,即“爱……如子”。17.来:招来,招集工:工匠。百工是各种手工业工匠的总称。18.柔远人:意为安抚边远地来的外族人。柔,怀柔,安抚,引申为优待。远人,指远方的外族人。19.怀:安抚。20.眩(xuan):眼花,引申为迷惑。21.礼:这里指敬意。重:深厚。

22.劝:勉力,努力。23.齐(zhai)明:在祭祀前斋戒沐浴,表示对鬼神的虔诚。齐,通“斋”
。这里指外表仪容端庄整齐。24.谗:馋言,此处指说坏话的人。远色:远离女色。25.官盛:官属众多。任使:任用。26.时使:使用百姓服劳役,不要耽误农时。薄敛:减轻赋税。27.省:视察。试:考试。28.既禀称事:送给别人的薪资粮米、要与工作效果相符合。称(chen),相称,符合。事,工效,工作成果。29.矜(jin):怜悯,同情。30.绝世:已经中断俸禄的家族世系。31.举:任用,复兴;废国:指已被废灭的邦国。32.持:扶持,解救。33.朝聘(pin)古代诸候定期朝见天子。每年一见,叫小聘,三年一见称大聘,五年一见称朝聘。34.豫:同“预”,预谋。35.跲(jia):室碍,说话不通畅。36.顺:使动词,使顺心、高兴。亲:父母亲。37.不诚乎身矣:以上整段与《孟子・离娄上》中一段基本相同,可能是《孟子》引《中庸》。38.诚之:使之诚。之:指下文“择善而固执之者”。39.扶容:举止行动。另一说为舒缓不迫。中道:指中庸之道。40.固执:坚守不渝。执,握住。41.措:废置,搁置。

【译文】
鲁哀*公向孔子请教如何治理好政务。孔子说:周文和周式王的政令,都写在木版竹简上。如果有賢臣,政令就会得到贯彻实行;如果没有贤臣,政令就会失效。治国要勤于政务,种地要勤于种植。治理政务就像种植芦苇那样。
因此,国君治理政务在于贤臣,贤臣的获得在于明君的品德修养,品德修养在于遵循天下的大道,避循天下大道在予有仁爱之心。
所谓仁,是就人与人的关系而言行的,亲爱亲人最为主要。所谓义,是就人们关系是否适宜而言的,尊敬贤人最为主要。亲爱亲人时有亲疏之分,尊敬贤人时有等级之别,礼制就是由此产生出来的。

在下位的人臣,如果不先得到君主的信任,就得不到民众来治理。所以,君子不能不修养品德。想要修养品德,不能不侍奉亲人。想要待奉亲人,不能不了解人。想要了解人,不能不了解天理。
天下通行的道理有五项,实践中做来有三条。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家友文往,这五项是天下的大道。智慧、仁爱、勇敢这三条是天下的美德。这三条与五项大道是一致的。
有的人生来就知道,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有的人困感后才知道,虽人们知道有先有后,但最终掌握这些道理,还是一样了。有的人为了心安去实行大道,有的人贪图利益而去实行大道,有的人则是勉强去实行大道。最终他们成功的时候,还是一样了。

孔子说:喜好学习就接近智慧了,尽力行动就接近仁爱了,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知道这三点,就知道如何修养品德。知道如何修养品德,就知道如何治理别人。知道如何治理别人,就知道如何去治理天下国家了。大凡国君治理天下国家有九条准则。这就是:修养品德,尊重贤人,亲爱亲族,敬重大臣,体贴群臣,爱民如子,招雇百工,优待边远异族,安抚四方诸侯。
修养品德,就能树立良好的道德典范;尊重贤人,就不会被假象所迷惑;亲爱亲族,叔伯、兄弟就不会抱怒;敬重大臣,处事就不会感到恍惚迷惑;体贴群臣,群臣都会报以深深的敬意;爱民如子,百姓们都会努力勤奋;招雇百工,财富的使用就会充足;优待边远异族,四方边境的人就会归顺;安抚四方诸侯,普天下就会敬畏。

虔诚地斋戒沐溶浴,仪表端庄,无礼的事不做,这是修养品德的方法;摒除谗言,远离美色,轻视财物,重视德性,这是劝勉贤人的方法;尊崇亲族的地位,重赐亲族的俸禄,好恶与他们一致,这是劝勉亲族的方法;为大臣多设属官,足供任用,这是劝勉大臣的方法;对士臣要讲究忠诚信实,并以厚禄供养他们,这是劝勉士臣的方法;役使百姓要适时,减轻税赋,这是劝勉百姓的方法;每日察看,每月考查,付给的粮资与他们工效实绩相称,这是劝勉各种工匠的方法;盛情相迎,热情相送,嘉奖有善行的人,同情才能不足的人,这是优待边远异族的方法;廷续中断俸禄的世家,复兴废灭的邦国,整治混乱,解救危难,定期朝见聘问,贡礼薄收,赏赐厚重,这是安抚诸侯的方法。大凡治理国家有九条准则,但做起来道理都是一样的。
凡事有预谋就会成功,不预先策划就会失败。说话预先想好就不会结结巴巴,做事预先想好就不会感到困难,行动之前预先想好就不会抱愧不安,执行规则预先想好就不会陷入困境。
处在下位的人得不到上级的信任,百姓就不可能治理好了。得到上级的信任是有方法的一一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上级的信任。得到朋友的信任是有方法的一一不孝顺父母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孝顺父母是有方法的一一自己心不诚就不能孝顺父母。心诚是有方法的一一不明白善就不能使自己心诚。

天生诚实是天道;做到诚实是人道。天生诚实的人,不必勉强便能办事合理,不必思索便能有所收获。从容不迫地达到中庸之道,这种人就是圣人。做到诚实的人,就必须选择至善的道德,坚定不渝地守住它。要广博地学习,要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清晰地辩别,要忠实地贯彻。
要么就不学,学了还不会就不中止。要么就不问,问了还不明白就不中止。要么就不思考,思考了没有心得就不中止。要么就不辩别,辩别了不清楚就不中止。要么就不做,做了觉得不忠实就不中止。别人一次能做到的,自己用百倍的功夫,别人十次能做到的,自己用千倍的功夫。如果真能这样做,即使愚笨也会变得聪明,即使柔弱也会变得刚强。
郭社会又名郭克会,笔名森燚,山东省汶上县人,男,汉族,现居广州。只上过小学,自学法律专业,获山东大学毕业证书,干过律师。曾通过行政诉讼分别撤销过济宁市政府砍树有奖的文件,山东省政府收费不当的文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央视礼宾书特聘签约诗人,世界汉语文化协会广州分会副主席。曾获2018年首届诗歌大赛一等奖,九州诗社十佳诗人第三名等大奖。作品分别在《中华诗词大辞典》等多部大型书籍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