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道德与“小鬼”
余世新
☞♬ ♬ ♬ ♥♬ ♬ ♬ ☜

最近,在电视上收看了一部美国喜剧片《小鬼当家》,感受颇深。片中的主人公小鬼是那样的聪明伶俐,那样的勇敢无畏,令人可爱,讨人喜欢。可每当看到实际生活当中身边随处走动的那些“小鬼”,是那样的猥琐卑鄙,那样的令人恶心,根本没办法喜欢起来,见到这些“小鬼”,只得躲开绕着走,敬而远之为上策,眼不见,心不烦。 一提起金钱两个字,某些人往往情不自禁,神采飞扬。在一些角落里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如何才能财源滚滚,财运享通;如何才能通过金钱的桥梁而飞黄腾达。各抒己见,但确传而不授发财之道、经验之道,足可见它的诡秘之处。但透过现象看本质,便有“窥见一斑,便知全豹”之感也。但一说起道德两个字,人群中便鸦雀无声,顿时感到空气沉闷,言行拘谨,胸口大有压抑之感,因为此话题很敏感,容易抖动某些人的那根“中枢神经”。这就是某些人所得的“虚伪”病。
金钱与道德自古以来并不矛盾,可一旦人为地扭曲了它们两者之间的灵魂,那就大打折扣了。从此,金钱就变成了万能的救世主,而道德就会成为金钱的附庸品,甚至成了服务和伺候金钱的忠实奴仆。金钱变得越发疯狂,而道德也就越发显得软弱无力了。 “有饯能使鬼推磨”,叫你推你就推,来不得半点的含糊。连财神爷们都喜欢钱,更何况是用金钱雇来的长工一“小鬼”呢。 人跟“鬼”相比,人就比“鬼”聪明得、多了,人也就比鬼更喜欢钱了,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仿佛很合乎情理。从此,在金钱的纵使下,人比“鬼”就更鬼了。人们说的真正的鬼在哪儿呢?到处找都找不见,最后才发现真正的鬼其实是人本身自己,而不是人想象、臆造的那个“鬼”。真是古人所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个鬼跟原来的“德国鬼子”和“日子鬼子”比,这种“鬼”又有些本质上的差别,前者为奸诈狡猾,后者为凶残暴戾。

其实,按理说挣钱应该去大大方方地挣,发财应该理直气壮地去发,也无可非议,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之常情。但要循规蹈矩地去遵纪守法,去做人,倒是很难为某些人。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外国;从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到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人人都离不开吃,离不开喝,也离不开玩乐,家家也自然离不开柴、米、酱、醋、盐(这里,老外可能“醋”吃的少一点)。这些都离不开金钱,这都是天经地义的事,古人云:“民以食为天”、“道以土为荣”。 人们常说的艺术是没有国界的,金钱自然也就更没有什么国界可分了。什么美元、人民币、日元;什么欧元、卢布、马克,它们都认—个老祖宗,这个老祖宗姓“金”名“钱”,名字就叫“金钱”。 在金钱的中间也是一样的,都有一个“眼”,通过这个“眼”,永远紧紧地串拴着灵魂的一根绳索,它们都共同认着一个老祖宗;一座老祖坟;供着一座庙,自然也就烧着一柱香,并且死死地厮守着这根灵魂的绳索。
自从“上帝”创造了人类,人类在自身的演变和进化中自然而然地通过劳动创造了财富,也紧接着发明了金钱。这也是人类自身的聪明之外,是人类自身的延续和生存所需要的结果。金钱当初仅仅是用来进行物品等价交换的一种方式。本来你在得到金钱的同时,也就同时证明了你创造了本该属于你自己的财富。可同样—个辩证的问题是,你得不到金钱,也相反地证明了你还没有创造出属于你自己的财富,让你干着急,金钱就与你擦肩而过,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性,金钱也不例外。
在没有创造出财富的时候,有的人需要生存;有的人需要享受;甚至有的人需要贪欲,怎么办呢?可悲的是就在人类群中开始孵化和演变出了,一些懒汉、一些小偷、一些强盗和甚至一些贪官污吏。他们整天游散于街头巷尾,对着金钱垂涎三尺;他们偷鸡摸狗,不劳而获,这种人属于鼠狗之辈。有的人胆大妄为,拦路抢劫,置法律于不顾,这种人属于亡命之徒之辈。有的人私欲膨胀,为所欲为,偷税漏费,执法犯法,见利忘义(见利就赶紧捡起来,见义就一脚把它踢得远远的),见什么就捞什么,甚至可以把那双卑鄙、无耻、肮脏的手伸到国库中去,这种人是属于蛀虫类,可恶可恨之辈。与眼下提倡的“八荣八耻”、“构建和谐社会”格格不入,背道而驰。
其实,金钱自古以来是纯洁和美丽的,而且是公正、无私和高尚的。它本身并没有什么缺点和毛病,而恰恰相反的是人类自身出了毛病,所以出现了“贪病”、“懒病”、“丑病”和“恶病”。因为丑陋的灵魂与败坏的道德实行了近亲联姻,最后,悲剧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自然分娩出了畸形的双胞胎——“自私”和“贪欲”俩个鬼兄弟。 上述现象,时下赶时髦的流行词叫做“高致病禽流感”,我们不妨换个叫法,可以称它们为“高致病钱流感”、“高致病鬼流感”等。这种病毒最早出现在人的灵魂深处,症状是先发烧,后疯狂,由里往外,一旦侵入肌体并马上扩散蔓延,将一发而不可收拾,是不治之症。目前,世界上科学家们还没有发明和研制出可以遏止并根治此病的疫苗来,真谓“悲哉”!是人类目前之一大憾事。
但科学是发展的,无止境的,人类不断地在文明社会中自身演变着,进步着。我们所处的社会会尽早、必定研制出一种特效的“疫苗”来,从而根本上来治愈各种社会中的疑难杂病,人类会增强自身的免疫力,终究会健康地向前发展。
余世新简介
余世新、青海省湟源县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创作文学作品,先后在全国几十种报刊杂志以及各大网络公众平台发表作品,并且作品被选入全国公开发行的十余种书籍中,在全国征文大赛中多次获奖,曾获得全国“十大孝行天下诗歌之星”、“中华全国地理十佳游记作家(诗人)”、青海省“书香之家”、“新时代中国优秀诗人”等称号。二零一六年出版个人作品集《驼铃岁月》,二零一八年被选入文化部主管的中国文化人才库,二零一八年作品及创作艺术人生入选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智慧中国》栏目官方网。获得二零一九年中华文化形象大使、文化学者、文化使者荣誉称号并被聘为2019年度中华文化形象大使,文化学者、文化使者。《情诗浪漫年华》优秀诗人称号。现为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

插图、配乐:牵挂你的人

《驼铃岁月》文学平台顾问:
任玉贵老师,青海省民俗专家,文史学者。
邢秀玲老师, 著名散文,报告文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