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董晶,女,医学硕士。北美中文作家协会终身会员,美国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洛城文苑》编委。代表作品:长篇小说《七瓣丁香》,2015年1月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2015年4月在北京举行了《七瓣丁香》新书发布研讨会,并受到广泛好评。《七瓣丁香》的多篇书评分别发表在《文艺报》《中华读书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上海《文汇报》以及洛杉矶《中国日报》等海内外报纸,上海东方卫视电视台对此书的发布也做了报道。目前董晶作为第一编剧,已完成40集电视剧《七瓣丁香》的剧本创作,此剧正在中国有关影视公司运作,并将搬上银幕。另外《七瓣丁香》的电影已经开始启动。
在海内外文学报刊发表文学作品,包括散文、短篇、中篇小说和书评。并在国内文学刊物《芳草》发表中篇小说《实验室的风 波》,《时代文学》发表中篇小说《七彩天使》,这两个描写改革开放后美国新移民奋斗史的中篇小说发表后在《侨报》文学副刊连载过。短篇小说《人在天涯》在《红豆》发表。短篇小说《老王的心事》也将在国内《人民文学》发表。每年有数篇散文学作品发表在《侨报》的“文学时代”。与四位女作家合著散文集《写在玫瑰飘香的地方》将出版。
曾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南加州大学从事医学研究工作,并在美国著名生物制药公司“BAXTER”工作多年。在洛杉矶地区从事医疗和管理工作。

美丽梅城镇,清幽芳草村
文/董晶
十一月初的杭州,依然郁郁葱葱,天气也显得格外晴朗,我们海外媒体采风团乘坐旅游大巴驱车前往建德梅城古镇,抵达古镇城门楼下时我们才得知,梅城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响亮的名字——严州府,三国时期置建德县,梅城即为县治,为古睦州府、古严州府的治所,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因古城墙筑成梅花形而得名梅城。因此,严州两个字就雕刻在城门之上。
我们拾级而上,城墙顶端视野极为开阔,秀美壮阔的三江口尽收眼底。城墙的一侧是新安江、富春江、兰江汇聚处。此刻我才弄清楚富春江是指从建德梅城到杭州萧山水域,富春江贯穿桐庐富阳两个县,再往上游就称为新安江,再下游就称为钱塘江。汪洋般的水域,在阳光下闪着不褪色的绿波,水面荡漾着岸边湛清的山恋和城垣似的绿荫倒影,江水从气势磅礴的乌龙山下流过,不禁让人感慨:“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城墙的另一侧凸显古城风貌,由此可以俯瞰古镇美丽的长廊和庭院,思范牌坊、建德侯坊等古迹,古街两侧的建筑黑瓦灰墙,古色古香,别具一格。
漫步在古镇的石板路上,除了古迹之外,沿街随从可见各种店铺,有卖食品的,有卖艺术品和纪念品的,不少文友买了当地的食品想与大家分享,例如糯米豆沙饼、脆皮玉米、臭豆腐等。大伙三三两两并肩前行,品尝着美食,欣赏着沿街的景致,凉爽的清风拂面而来,使人感到格外惬意。
不经意间,我走进了清末民初严州邮政分局旧址。那儿立着一个刻着“大清邮政”的邮筒,它是铜铸的,一人多高,而邮筒的边上有一个小男孩儿往邮筒里投信的铜塑雕像。当这些遗迹赫然呈现在我眼前的一刹那间,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触动了一下,仿佛穿越到了青春时代和难忘的往日时光;那些我曾写信、盼信、收信、读信的青葱岁月又历历在目,禁不住让我热泪盈眶,感叹不已。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作为改革开放后留学美国的第一代新移民,我从一个风华正茂的女子,变成了一个饱经时代沧桑、地域变换、人事更迭的中年人,并一步步迈入人生暮年。时光隧道承载着多少说不尽道不完的人生故事,朝着一个不可逆转的方向毫不留情地向前,再向前,直到生命的终点。
在杭州采风的日子里,我们海外华人华侨亲眼所见祖国改革开放后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感到无比自豪。我想祖国人民也不会忘记新时代海外华人华侨在异国它乡顽强拼搏,努力奋斗的新移民史吧!
当巴士载着我们离开梅城镇时,我回望在初冬阳光照耀下的古镇,她美轮美奂的景象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建德富春开元芳草地乡村酒店位于梅城镇严东关路,距离梅城镇中心约8 公里,千岛湖约60 公里,选址富春江畔,坐拥200 亩天然林地,环山抱水而建,营造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现代田园生活。
当我们达到芳草度假村时,已是黄昏。
初冬的落日将淡淡的余晖洒在层层迭迭的绿树枝头,洒在林木掩映中的小木屋的墙壁,洒在缓缓流淌的河面,洒在架在河上的木桥的栏杆。凝望着眼前的一切,不禁使我感到,这样的景色我已经久违了。近三十年生活在洛杉矶,一年四季都是金色的,即使冬日的黄昏,也时常可以看见西天边的火烧云,那金黄色的热烈与眼下浅浅的黄,以及山林中,河流上升腾起的薄雾淡淡的白的冷凝相比,让人觉得悄然无息地进入了一个神秘飘渺的世界,一方能浮想联翩的境地。
我们带着行李,芳草度假村的旅游电瓶车把每个人送进当晚入住的小木屋里。一路上,环山路颇为陡峭,丛林中的小木屋都是独立在山林之中,石台阶之上。我们坐在车上,寒风扑面而来,禁不住让人有些胆怯和茫然:小木屋里面安全吗?舒适吗?一个人住在里面会不会迷失方向?没想到当我打开将入住的江景大床房门时,不觉十分惊喜!室内面积约50 平方米,对于我一个人来讲已经足够宽敞。拉开宽大的落地窗的薄纱和丝绒帷幕,便看见一个大凉台,站在凉台上可以瞭望河流两岸的绿树掩映的山坡、丛林中一座座的小木屋,还有两层的小木楼。虽然房间的外观颇像洛杉矶野生动物园里的小木屋,可是室内完全是现代豪华设备,明亮的灯光、别致的吧台、小小的书桌,还有家庭式拐角沙发,先进的浴缸和干净的淋浴室都让人感到优雅舒适、身心愉悦。
简单地收拾了一下行李,我穿上了一件厚外套,打开房门,步行走向晚餐中心服务区走。下了石台阶,沿着环山的水泥路走了几分钟,便越来越清晰地听到河水流淌的声音。再往前,就是一座木桥,我站在木桥上停留了片刻,似乎是什么东西在吸引着我,我想多站一会儿,可是黄昏已经褪去,夜幕已经铺开,透过木桥边灯火辉煌的宴会厅大玻璃窗,可以看见很多文友已经在里边畅饮言欢了。于是我加快了脚步,走进餐厅坐下,开始享受美食。饭桌上摆着用千岛湖水酿制的啤酒,还有当地的特色菜和小吃。其中有一大个大盘子上放着雪白的馒头,馒头上印着大红喜字,看上去就像儿时最喜欢的印着红字的酥皮点心,我拿起一个,细细品尝,味道实在是甜美可口。来到芳草村,文友们都很兴奋,不少人吃了饭,喝了啤酒还未尽兴,又去旁边的卡拉OK 厅边喝边唱,热闹非凡。
今晚,我没有去凑热闹,而是早早地离席,独自又走到了那座磁石般吸引我的木桥上。初冬的夜晚,整个山庄万籁俱寂,只听到河水流动哗哗声和树的枝叶在风吹下的沙沙声。此刻浓得化不开的夜色将我团团围绕,仿佛身边的一切都涂上了神秘色彩,这幽静的夜由此产生了一种激动人心的魅力,我的耳边似乎响起了肖邦的钢琴名曲《夜曲》。
记得我看波兰电影《钢琴家》时听到的《夜曲》,只感觉到宁静的夜晚,温馨的生活,清风徐来,风铃在歌唱。在纳粹严控下,犹太人只存有如此卑微的愿望。这是我对那段影片的理解。今晚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又打开手机,聆听李云迪弹奏的这首曲子。美妙的旋律在耳边回荡,有人说此曲是最忧伤的钢琴曲,而我听到的是对静谧的夜晚和美好人生的向往。我感觉它优美、动听,甚至充满了浪漫情怀,赞美大自然,渴望幸福的生活……听着,听着,我深醉在这美妙的音乐里,向往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回到了房间,从头到脚地淋浴之后,神清气爽,特别是用吹风机吹干了头发,我觉得一天的疲劳消失殆尽,浑身充满了活力。在这样一个美妙幽静的夜晚,我不想早早入睡。于是,我坐在床上,把枕头放在肩背后面,靠在床头。我在想,离开祖国三十三年了,我和亲人、朋友隔着一个太平洋。与父母和兄弟姐妹我还能每年有一到两次的相聚,可是和朋友,无论是儿时的玩伴,还是挚爱的朋友,我都隔着这样一个遥远的距离无法接近和亲近。真正的友谊是地久天长的,它不应该随着时光流逝而被消磨。那么,即使在网络十分发达的今天,我和远在天涯的朋友也未必能时常联系。今夜,我又想起了下午我在梅城镇看到的那个清朝末年的邮筒,想起了三十多年以前,我们互相写信、投信、等信的往日时光,我能为久违了的友人做一点什么呢?我决定就在这寂静舒适的夜晚,写一封信,让自己的心灵放飞到青春时代,写一些这三十年在海外的人生感悟,分享给远方的友人。
我轻轻地敲打着手机的键盘,不知不觉写了一个小时。三十年,有多少话要说啊,又岂能是一封信可以完全说清楚写明白的。可是我还是认真地写完了一封将要寄到远方的信。这封信虽然不用去邮局投递,也不需要贴上邮票放进邮筒,但是就在我要按动微信“发送”键的时候,我的心情仿佛又回到三十多年前每当要把信寄出去的时候的那种心情;我是那样地不舍,那样地期盼着什么,我永远不想和朋友告别和分离……
最终我还是经由手机送出了这封信,微信发出之后,想到今晚我的朋友就能收到,我的心便安宁下来,然后终于躺下了,很快进入了梦乡。
晨曦拉开了帷幕,一个绚丽多彩的早晨展现在我的眼前,昨日在黄昏中看不见的山庄美景又一一呈现,那清澈河流上的蓬船,那江边一排排的木屋更凸显出山庄的怡丽景色。
当我们采风团员登上大巴朝千岛湖方向行进时,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芳草村。而我不知道自己还会不会再次飞越太平洋来到这个度假山庄,但是在这里我所体验的那些心灵中最美的感受,生命中只有一次,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