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心安处是吾乡》
(散文)
文:陈慧飞(网名:金贵妃)
台风过后,烟雨己收,天空渐蓝。
趁一池晚荷未谢,荷叶正绿,踏一处山水,度一枝心莲。
--------- 题记
从湘北到粤中N年,阅白云之下华厦春生,黄土植被无数,却无瑕览过全粤名山----白云山。
于是,乘兴前往驰名的白云山,去寻觅一首心中的诗与内心眺望的那座远山。
从白云山西门入境,沿一条宽敞的柏油马路上山,见路上观光的、健身的、徒步的络绎不绝。几十米花墙,矗立路旁。绿林成荫,遮云蔽日。“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呼之欲出,徒生共鸣。
此处好风如水,清幽无限。想寻一枝莲,却误入桃花涧。
桃花涧前院的向日葵花开了,鹅黄色的脸庞在阳光的照耀下,炫烂夺目,黄绿一片,引人驻足。
移步桃花涧, “山楼缀锦飘红雨,峡谷藏霞漾碧流。”映入眼帘。此时,桃花虽落,桃叶幽兰。一千多株桃树在绿色的大龟背竹、短毛独活,粉红的三角梅、鸡蛋花、还有我叫不出名字的花相映下成景,构成别样世外桃源。山涧小溪环墟而下,与席地袖珍椰子幽幽擦肩,涓涓淌过分外清凉。青石板、麻石路,爬满青藤的憩息亭,悄然隐匿于峡谷中,不谙世外喧嚣,静谧安宁于山涧。一直想在闹市中觅一方心中的桃源,今日邂逅,心字香烧。其实,山中景色,不在浓芳,只在天成。这处桃源,幽静明丽,相传古代有位高人隐居于此,遍种桃花,桃花涧因此得名。碧草深处见陶翁《桃花源记》的词牌,游人却步,我均忘返……。
离开桃花涧,坐2O元观光车盘山而上,路边的楠竹古树依然春盛。“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凝无地。”却在半山腰转角处瞥见山外城池如梦似幻。
白云山,三面向平原。山中姹紫嫣红的花树,可与耸天玉树娉美。它们不仅像征着广州市的文明、包容,更是广州市鲜活的图腾。紫色假连翘花,像团团簇生的紫色火把,斑斓点缀。一介不与繁花争羞涩,只与万木共芬芳之气节。
行至“云潺”,下车择“真功夫”小憩。一杯冰镇柠檬汁入喉,青涩沁心。也许是周末,山顶广场的行人不比都市高楼大厦休闲购物者少。旅游团队的、家族的、结伴的、独行的,老中青少相游甚欢。
午时的太阳,于广州城最繁荣的时刻给其最灿烂的一抹。湛蓝天空,洁白如絮的云团悠悠飘过人们头顶,山顶广场人头颤动,似“云潺”若“裁云”天人合一,宛若行走天堂。
“鸣春谷”、“白云晚望”两两相视,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雲山歌友团》的红歌吸引无数游客,一曲“社会主义好”竟使蓝天白云花团锦簇。
白云山海拔382米,总面积20.98平方公里,于大庾岭支脉九连山的末梢,有山峰三十多个,主峰摩星岭。每当雨后天晴或暮春时节,山间白云缭绕,蔚为奇观。因此命名为“白云山”。
择“郑仙岩”曲径,在“绿茵阁”的瞭望台不问西东放眼瞭望。璀璨的广州地标性建筑:广州塔、广州双子塔、广州市长大厦、广州中信广场等尽收眼底,气势恢宏。莽莽新宇,江山多娇。
百度广州历史,其始建于公元214年,早期“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在此建有“楚庭”。秦始王33年统一岭南后建南海郡,公元226年,孙权为便于统治,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两部分,“广州”因此得名。
广州是中国近代和现代革命的策源地。三元里人民抗英、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孙中山创办的黄埔军校,毛泽东创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都始于这块土地。
站在白云深处,“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王安石)
自1993年来粤,先至东莞再至顺德后至广州,从珠三角辗转至粤中,我在广州工作和生活了10年。那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记得妹妹和弟弟1986年先后来广州时父亲时常鼓励儿女们:“即来且住”。一回首,竟也33年。
那年月,云深之处水茫茫,陌上秋草,碧云天宫楚风遥。如今,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已近午后,在“绿茵阁”点一盅“粟米鸡粒忌廉汤”,将干面包轻轻沾上汤汁,面包即刻酥软可口。忌廉汤由精制粟米粒、鸡肉粒、牛奶熬成。听一首名曲,呷一口浓如奶汁的忌廉汤,中餐便在轻松、惬意的云海山中果腹。
末了,摘一片云彩别于胸前,一人朝白云山南门方向踏上归途。生态文明的地方,也是精神文明产生的地方,沿途之处,除偶有几片落叶,地面无见任何垃圾杂物。尽管天气如火如荼,却足下生风。
经“能仁古寺”,燃一柱清香感恩佛祖,沐浴佛光。此处翠叶藏莺,蝉鸣浅浅,炉香静随弟子转,几多虔诚意,暖阳倾照深深院。“须知各有因缘 试问心 哪个愿居人后?喜得臻斯境界 再努力 何愁不到佛前。”今生与佛有缘,《即山是佛》,佛即是山。
走出祠门,佛界口,有三位佛家女信徒在炎炎酷署里布施众生一杯杯“凉茶”。微热的凉茶浸入喉咙,倍觉甘甜凉爽。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我道是:一山一水一世界,一举一动一情怀。
很多时候,一个理念,一种艺术,一些行为足以影响一群人、一座城。
从五千年的文明走来,老祖宗一直是把民族的振兴当作中华民族的主题。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振兴中华民族,依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影响着我们还有我们的下一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已成为我们的精神追求。
天生岩,铁索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为一个新的岭南人,只有用自己的脚步亲自去丈量这片热土,方是验证这块土地繁荣与否的最好诠释。
时下的岭南,通过70年的努力,日渐增其筋骨,尽焕新颜。一个腾飞的羊城,正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云游白云山,似大梦归来。经年后,我愿登高再俯瞰。
2019.8.5游白云山后感(旧作)
图片来自网络
(此文被录入广州市白云区2019年《文学作品精选》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