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辞鉴明…9
文/三木秉凤

境随心转 相由心生
什么是心?这是古今哲人最难回答的问题!心有血肉之心,西医称之曰心脏;心有经络之心,中医以此进行调理治疗;心有精神之心,宗教称之曰神识(灵魂);心有本体之心,古人称之“性”,即人之初而性本善之性,“性”之称谓很多,如心性、法性、佛性、自性、道性、无极等,六祖慧能大师悟道后曾言,“何其自性能生万法”,这里所谓的自性就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本体心性。由此可见,从脏腑之心到经络之心,从精神之心到本体之心,“心”具备四重意义。境随心转之心,则是精神之心,而相由心生之心,则是本体之心!生命的开悟过程其实就是领略到四重心境的过程。

寥星隐明,曦色东染,日月相推,四季有序,晦归朔复,死生如轮。窗外之远,晨鸡与寺钟齐鸣,独伏一隅,书掩思止无事无非,初冬之象非是“万物霜天竞自由”之象。若要解读宇宙之奥,须从内心细微之念做起,诸葛孔明言之“淡泊明志”,就是滤掉杂念且内心净化,做到耳聪目明,以期“宁静致远”。但人类的内心世界往往被欲望杂念所困所累,故心灵如赤子纯者几乎无多,返老返童及返朴归真亦即成为一句空话。若落入欲望缠缚之中,生命就会彷徨无措,多数人的生命意义只是停留在衣食住行及男欢女爱的动物需求上,超越自我与自私是非常困的事情,如果落入欲望之国,那么天下为公及天人合一等就成为口号而已。

人,最难把握的是人“心”!人心,宏观之处,可比天高,可比海深,攘括宇内宇外。人心,精细之处,小如微尘,针眼难拟,故自古圣贤告诫后人,人生立德立言立功的顺序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正心”是关键环节,不管出世入世,修心养性是开悟人生的共性选择。

心是什么?人们尝言: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从哲学而言,心就是形而之上的总合,从宗教而言,心就是真心与妄心的结合,从宇宙而言,心就是本体与意识的统一,就个体之人而言,心就是本性与妄识的无缝连接。古今中外很多经典,特别是宗教典籍,为了翻译或弘扬宇宙道理的方便,往往把一切形而上的东西全部用“心”这个词去概纳来表达,例如,万物“唯心所现”,这里的心就是宇宙本体之心,再如“境随心转”,这个心就不再是宇宙本体之意,而是降为精神层面,也可以说是灵魂层面。对于精神之心,佛教分为八识,中医分称五神。
中医认为人之灵魂居住在五脏之中,在心称神,在肝称魂,在脾称意,在肺称魄,居于肾称志,五脏中五神,总为精神之心。所以,心在中医看来是个高度集合的概念,其义理绝对不是解剖学上的心脏所能包纳的。若从宇宙本体而言,如果一人修练的灵魂广度无限外延,那么将心与灵二字组合起来就是“心灵”,当心灵无边无际达到“量周沙界”时,自我之心与宇宙之心就会合二为一,这就是天人合一!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