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文学
\ 心怀大爱施妙手 大医精诚谱新篇 一一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特色科室 神经内科
心怀大爱施妙手 大医精诚谱新篇 一一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特色科室 神经内科
精华
热点
19-11-30 18:09
21282
阅读
关注
心怀大爱施妙手 大医精诚谱新篇
一一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特色科室
神经内科
近年来,随着医疗保障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诊疗看病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有些比较罕见的特殊疑难病例也偶有出现,这对医院的诊疗水平的确是一个严峻而又现实的考验,而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医护人员以令人信服的职业精神和高超的医疗救治水平,向社会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确诊疑难病例 辨症施治出神效
2019年4月4日,神经内一科接诊了一位特殊步态的病人,75岁的老人孙某某到院时激动、焦虑,多次表示求救。患者隐匿起病,发病已经接近6个月,因为迈步时腿脚不灵,起步时双脚似粘附在地上,多次跌倒而出现恐惧,伴有社交孤立,害怕外出,不敢行走,让患者苦不堪言,先后于两家医院就诊,未确诊,效欠佳,上症进行性加重。魏汝云主任医师接诊了这位老年病人,患者当时行走已经非常困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仅仅表现为步态异常,之前就诊的医院曾拟诊帕金森病,给予多巴胺治疗,无效,经过初步诊治,考虑为单纯步态异常可能,PSP进展性冻结步态型?原发性进行性冻结步态?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等纳入鉴别谱。因为患者步态严重异常,多次跌倒,有挫伤、骨折等风险,并因此导致患者恐惧抑郁,叠加加重原有病情,形成恶性循环,科主任魏汝云组织全科医师进行讨论,陈桂兰主任医师及徐宁、吴斌斌主治医师随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调整治疗方案,并制定下一步检查方向,经多次测量对比,发现患者颅脑核磁存在的核中脑顶端萎缩,呈“蜂鸟征”。中脑垂直线7.4mm,脑桥垂直线14.7mm,比值0.50,均支持考虑PSP进展性冻结步态型的诊断方向,遂组织全科反复商讨,查阅文献资料,终于找到治疗的大致方向,经“感觉提示、物理疗法、新的两足运动模式”及部分药物治疗,患者行走较前明显流畅,克服了恐惧心理,重拾信心。
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PSP是国内外罕见的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容易和多种疾病混淆,诊断是临床医生的难点,本病共分七型,其中进展性冻结步态型更是少见,病例国内外鲜有报道。在这场攻坚战中,医务人员锲而不舍,寻找“隐形线索”,迎难而上,挑战“疑难杂症”。这种对病人的责任感、对工作的一丝不苟,不畏困难,以全心全意的努力和付出,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当今社会,诠释了医患关系的真谛!用自己过硬的医疗技术和一颗仁慈的心赢得患者的信任,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让患者满意!
魏汝云主任在查房
魏汝云主任,技术精湛,医德高尚,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疑难危重病人的诊断和救治有着高深的造诣,曾获得多项科技进步奖和成果奖并发表论文十余篇。她倡导大力开展高新技术,不断开发新的技术,多年来在基础研究脑损伤机制及其防治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全面的研究,在脑血管疾病、各型头痛、头晕、炎性脱髓鞘疾病、多种变性疾病(如卒中后认知障碍、痴呆、帕金森氏病)、代谢及遗传性疾病、 焦虑和抑郁症、癫痫及周围神经病变等方面具有成熟的诊治经验。
魏汝云主任专家门诊时间:周一全天、周四全天(隔周)
魏汝云主任做客济南电视台的名医大讲堂节目
静脉溶栓及“桥接”技术成熟运用
2017年,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委员会(脑防委)提出创建卒中中心的号召,主动申请,成为济南市卒中急救地图成员。实现24小时无缝衔接,为患者选取最佳治疗方案。年收治卒中患者上百例,追踪随访预后良好。
2018年5月18日下午,市一院接诊了一例突发急性脑梗死的老年患者,由于接诊及时,诊断正确,在征得病人家属同意后,医院接诊医生立即对病人给予溶栓、取栓介入治疗,经过两个半小时的治疗,病人转危为安,转入病房住院治疗。
取栓前DSA 患者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患者方女士,年龄74岁,既往有高血压、心律失常、房颤病史,因右侧肢体活动不能伴意识模糊1.5小时,于发病当天下午急送市一院,行颅脑磁共振未见明显病灶,脑血管磁共振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起病急,且在溶栓治疗时间窗内,可选择溶栓。若选择保守治疗手段,患者可能长期瘫痪在床,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接诊医生在与患者家属进行了细致的沟通后,患者家属同意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
取栓后DSA 患者左侧大脑中动脉开通
5月18日16:30开始予患者溶栓治疗。应用溶栓药物后,患者意识清醒,右侧肢体活动逐渐改善,17:30时,右上肢肌力可达2级,右下肢肌力可达3级。此时复查颅脑磁共振,左侧大脑中动脉未能完全溶开,建议实施介入取栓术,减少血管闭塞导致的残疾,尽力将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神经受到伤害的程度、残疾的可能性都降到最低。接诊医生再次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家属同意行取栓术,18:00时,对患者行取栓术,手术过程顺利,通过造影见大脑中动脉闭塞解除,并予病人旦查体右侧肢体肌力可达3+级,且能言语,遂返回病房。术后第二天,患者右侧肢体肌力5-级,基本恢复正常。目前患者恢复良好,且能生活自理。
溶栓前MRA
"桥接"技术的成功应用与否,对病人患病就医时间及相应的技术条件和医疗环境都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此次治疗的成功实施,是市一院首例"桥接"技术应用,填补了医院在这一治疗技术上的空白,标志着医院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治疗达到了新的水平。
介入取栓后第二天MRA
2019年8月28日一位急性脑梗死患者就是接受溶栓治疗的典型受益者。当日下午16:50,一名55岁女性,因突发“左侧偏身麻木1小时”来我院急诊,赵阳医生接诊后考虑急性脑血管病,快速行颅脑CT未见出血,NHISS评分1分,建议患者住院治疗。在患者办理住院手续期间,其左侧偏身麻木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灵,左上肢无法持重物,左下肢无法平稳行走,截至17:43患者家属办理完入院手续,患者已无法平稳站立,NHISS评分5分。神经内二科主任林祝春副主任医师第一时间接诊此病人,考虑患者急性脑梗死发病在静脉溶栓时间窗内,既往病史无禁忌症,且病情呈持续性进展加重过程,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获得其同意后,立即实施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
按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操作流程,病房陈欢医生、王金聪医生迅速做血液化验、知情同意等溶栓前准备工作,药房韩继超主任及值班药师陈雪迅速备药rt-PA,重症监护室秦明月、王静文等护士及时开通静脉通道随时待命,在林祝春主任的指导下,于18:25正式开启该患者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药物治疗,应用阿替普酶5mg静推,45mg静点,患者肢体麻木无力症状逐渐好转,1小时后患者NHISS评分已降低至2分,19:55溶栓治疗1.5小时后患者左侧偏身麻木无力症状消失,四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NHISS评分0分。经过陈欢医生、王金聪医生及ICU护士的彻夜守护,按照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监测表及时监测各项数据,并根据患者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及时调整用药,患者病情夜间持续稳定,24小时后复查颅脑CT未见出血病灶,后续复查颅脑CT及行颅脑磁共振检查,均未发现显著异常,溶栓执教后未出现脑出血、血管源性水肿等溶栓后相关并发症。溶栓效果非常好,患者及家属非常满意,并多次向林祝春主任带领的溶栓团队表示感谢。
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首选治疗。市立一院神经内科对在溶栓时间窗内急性脑梗死患者已积极实施此项治疗措施,效果显著。治疗的患者自来市立一院急诊就诊开始,在全院值班人员争分夺秒的努力下,及时迅速给与溶栓治疗,避免了脑梗死后遗症状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精尖的技术,专业的团队,专业的护理,秉承“时间就是大脑”的理念,相信我们会做得越来越好!
林祝春主任专家门诊时间:周二、周三下午、周四(隔一周)
陈桂兰主任专家门诊时间:周五全天
确诊罕见疑难病例皮肌炎
2019年11月3日晚上,急诊内科值班医生宁文婧医师首诊一位四肢无力的老年患者,神经内二科病房陈欢主治医师接诊后,通过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初步考虑为格林巴利综合症、皮肌炎及脂质沉积病等神经免疫疾病,及时向科主任林祝春副主任医师汇报,林主任分析:该患者老年男性,慢性起病急性加重,此次因“四肢无力1个月,加重10天”入院,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皮肤改变等病史,查体可见肌肉疼痛,肌力减退、腱反射减弱等阳性体征,初步考虑皮肌炎诊断,同时需要鉴别格林巴利综合症,嘱立即给与腰穿脑脊液化验,同时完善肌肉酶谱、风湿免疫系列等血液化验。
患者入院第2日下午,脑脊液化验结果排除格林巴利综合症可能,同时肌酶谱血液化验可见:肌酸激酶11913.0U/L(正常范围25-196U/L),该患者肌酸激酶超出正常水平60-470倍,高度提示肌肉炎性改变。林祝春主任分析该患者皮肌炎可能性极大,立即安排陈欢主治医师、王金聪住院医师完善肌肉磁共振、肌炎抗体谱化验、肌肉活检、肌电图等辅助检查。由于此例为我院独立诊断的第1例皮肌炎患者,上述特殊辅助检查项目需要临时维护才可应用,为能让该患者尽快明确诊断尽快治疗,当日晚上,检验科钱敏主任加班联系金域检验中心,首次在我院维护“肌炎抗体谱22项”化验项目;影像科刘建主任下夜班后在本该休息时间里,不辞辛苦联系王琳技师、谢丽莎医师反复讨论肌肉磁共振的最佳扫描序列,并开通绿色通道第一时间获取该患者高质量的肌肉磁共振影像资料。由于该患者自身原因,拒绝进行肌肉活组织检查及肌电图检查。
该患者入院第3日,在完善所有辅助检查后,林祝春主任主持神经内二科全体医生进行了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并最终确定该皮肌炎患者的治疗方案:大剂量激素冲击,免疫球蛋白静点,口服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全科医护人员齐心协力,密切监测,及时处理患者消化道出血、泌尿道出血、贫血、低蛋白血症、肝肾损害、肺炎等多个脏器合并症。精心用药10天后,患者的肌酸激酶已经降低至4889.0U/L,治疗效果非常好,患者及家属十分满意,目前患者仍在进一步治疗中。
林祝春主任在病房查看皮肌炎患者
皮肌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蹄组织疾病,属少见病,英美国家发病率为0.1/10万。主要表现为特征性皮疹、肢体近端对称性肌无力、肌肉疼痛等。老年皮肌炎病人多伴发肿瘤,合并全身多器官免疫损害。激素、球蛋白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神经内科对该例少见病皮肌炎的独立诊断及正确治疗,标志我院神经内科的诊疗水平又上新台阶,为广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诊疗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
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成立于1992年,是集临床、教学、预防、科研为一体的脑血管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诊疗中心。医护团队共26人,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4名,其中在读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3名,在读硕士研究生2名,护士14名,神经内科目前是一个功能齐全、技术全面、设备先进、人员素质全面的临床学科。
科室目前门诊及住院部配置齐全, 2018年搬迁新病房楼后,病房设施更新完善,拥有50张住院病床,包括独立的重症监护室及抢救室,每个房间均配备独立卫生间。目前有先进的磁共振、螺旋CT、DSA、亚低温治疗仪、中央神经监护系统、多功能呼吸机、空气压力波治疗仪、体外震动排痰机、脑电图、彩超、经颅超声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多导生理监护仪等多项的检查及治疗仪器,检验化验方面与济南市金域检验中心及齐鲁检验中心合作,能满足神经科各种疾病诊断治疗的需求。神经内科在科主任魏汝云主任医师和林祝春副主任医师的带领下实施“专科有特色,技术有专长”的发展战略。
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将不断完善脑卒中规范化临床诊疗体系的建设,优化脑血管病急诊救治流程,建立区域辐射式的卒中中心、联盟体系和救治网络,提高脑卒中的救治能力和水平,努力为广大卒中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规范化诊疗服务。
徐宁 陈欢 吴松林
本篇由济南市委督查室特聘督查员、济南市政务服务市民体验官、济南市“幸福医保”宣传大使、济南市社会保险市民监督巡访团团员、最美创城好市民、济南日报市民记者、爱济南市民记者、济南电视台天下泉城观察员吴松林编辑制作。
查看全文
支持作者
给作者一点鼓励,您的鼓励是原创的动力!
更多
最新评论
3.00
5.00
8.00
10.00
20.00
30.00
50.00
100.00
200.00
其他金额
返回
打赏
最新
换一换
热评
更多
人气
更多
相关阅读
写评论...
取消
确定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1113834.html